高考诗歌鉴赏——意象专题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 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 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
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 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 抒情类别,也就容易判断出诗歌的思想情感了.
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 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 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多个意象的 组合,使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例如: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 清幽、静谧的意境。
3、借助意境,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 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 有情中景,景中情”。
怎样体味、分析意境?
1、抓画面(寻找意象,组合成景) 2、联想与想象(体会画面特征,色调, 把握情感基调。) 3、分析主旨(感受“此时此景” 中“此人此情”)
一 、 述 职 报告 的性质 、种类 述 职 报 告 是领导 干部向 所属的 干部和 职工或 向 上 级 组 织 和领导 陈述自 己任职 一定时 期内的 工作情 况的自 我评述 性报告 。 述 职 报 告 的 种类很 多,从 时间上 分有任 期述职 报告、 年度述 职报告 、临时 述职报 告 ; 从 范 围 上分有 个人述 职报告 、集体 述职报 告;从 内容上 分则有 专题( 单项) 述 职报告 、综合 述职报 告。 二、 述职报 告的写 作格式 1、 标题有 四种写 法: 一 是 只 写 “ 述职报 告”四 个字; 二是“ XX年 任XX 职务期 间的工 作汇报 ”的公 文 写 法 ; 三 是“X XX( 姓名) XXX (职务 )XX 会议上 的汇报 (或报 告)” 的 写 法 ; 四 是新闻 标题式 的写法 。 2、 署 名 及 日期 可以写 在题下,也可以写在 正 文 后 。 3、 正 文 述职 报告的 正文包 括三部 分内容 。第一 部分是任职概况和述 职 评 估 , 包 括何时 任职、 工作变 动情况 、背景 情况、 岗位职 责、目 标及对 个人尽 职 的 总 体 估 价、确 定述职 范围和 基调。 第二部 分是尽 职情况 ,这是 述职报 告的主 体 , 主 要 写 工作实 绩、经 验和问 题。对 于核心 内容的 写作, 多数是 按性质 不同分 成 几 个 方 面 (可列 小标题 )来写 ,每个 方面可 先写实 绩,后 写认识 和做法 ;也可 先 写 认 识 和 做法, 后写实 绩。但 不管怎 么写, 都要实 现个人 的工作 能力和 管理水
关于这个考点的信息,并将你认为有价值的进 行复制,粘贴在你所建立的文档中保存。 • 将搜索到的信息认真阅读、整合,明确高考的 考查要求及类型,分析回顾自己的解答方法, 查漏补缺,提升鉴赏能力。
网站提供
• 高考在线 • K12高考专栏 • 新浪高考频道 • 中国网高考专栏
新华网高考专题
1、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 的情感基调。
平,尤其是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 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 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 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 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 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 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 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 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 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那么由这些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就可以通过对 意象共同特征的把握来鉴赏和分析把握。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 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 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 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 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
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 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 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 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形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象
( 意
景(诗歌当中由多个意象构成写景句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方法总结归纳
• 一、读懂诗歌,感受形象 • 二、品味诗歌,把握意象 • 三、意象结合,感知意境 • 四、调动积累,借象识情 • 五、合理联想,准确表述
学 习
①把握高考对“鉴赏诗歌形象” 的具体要求及考查类型;
任
②课内完成鉴赏训练,探讨解答 技巧;
务
③总结归纳诗歌鉴赏中意象及意
境鉴赏的解答方法。
知识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3、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学习方法提供
• 开机,在桌面上建立一个临时文件夹或文档。 • 打开网络浏览器,利用搜狐、等搜索高考• 在地址栏内输入
• 进入到“衾被晓寒的博客”主页。打开“网络 课堂”栏目,进行诗歌鉴赏练习。(每人15 分钟作答时间)
• 将做答案公布在帖子的“评论”栏里,在其他 同学作答的同时可以浏览回复同学的帖子,比 较答案的异同,分析准确率。
• 教师就作答的结果进行网上现场指导、点评。
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鉴赏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特征) 鉴赏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诗人借 此抒发的情感、表现的寓意等。)
分析思路:
提炼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与情的“契合点”,就能明 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 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
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 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 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 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