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物象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物象


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考察方式】 (1)辨别意象(10天津卷) (2)解读意象(10江西卷) (3)感知画面,体味情感(09重庆卷,10辽宁卷)
【答题策略】 (1)了解意象的作用 (2)积累常见意象,并明确其含义 (3)规范答题(意译+手法+感情)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绿叶黄花。
绚丽的 秋色图, 但并无 饱满深 挚的情 感
归不得、 触景生 情的凄 凉悲清 的氛围 (意境 深远)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是一个个表达意义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萧瑟凄凉
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 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 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 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 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意境题方法点拔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
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分析意境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
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 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 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 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 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如何利用意象解读诗歌
▪ 了解常见意象的思想情感及文化意义; ▪ 另外,可以通过辨析意象的色彩(意象的
特点)来鉴赏诗歌。
诗歌中意象色彩: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 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冷漠低沉、消极颓废、 孤寂凄凉。
2014高考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
▪ 把握诗歌的意象,要透过意象、意境把 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 掌握咏物诗的答题方法。
关于意有主象观与色意彩境:(1意)象知组合识构梳成理凄凉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藤——枯藤—— 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游子思 天净沙·秋思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 征、环境特点和内在 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 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 妙。
▪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8 广东卷)

木芙蓉
▪ 小池南畔木芙蓉,
▪ 雨后霜前着意红。
▪ 犹胜无言旧桃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 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
“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1)、 晚:“归艘” “钟声” 望: “江”“青山”“远帆”“空”“老鹤”
(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 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①描绘 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②概括景 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通过哪 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案】暮春 飞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 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 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暖:“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冷:“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如 “枫叶 荻花秋瑟瑟”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 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④衬托或比喻修辞,如雪、 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 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