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 二轮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理 二轮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一、2015年广东考纲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知识网络图三、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平流层中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吸收红外线;②反射:反射太阳辐射;③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散射可见光中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大量吸收辐射;②辐射返回地面热量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的大气的运动同一水平面发生差异大气的运动。

2.热力环流实例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冬季。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五、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东亚季风差异冬风夏风气候气候气候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移动(南亚西南季风)冬风夏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①太阳辐射主要影响到一地的。

而一地得到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

②大气环流主要影响到一地的。

降水情况:其中上升气流流控制的地区;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受海风控制的地区;受陆风控制的地区。

③下垫面因素包括、等因素,主要影响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

典型的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特例)⑴、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来自海洋的十山地十沿岸”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⑵、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地势”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⑶、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西风带内山脉的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⑷、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要能够在实际图中说出气候分布)⑴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写出图中各代码代表的气候类型:①②③④⑤⑥⑦⑦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⑵请分别写出六大洲的气候类型1、气候;2、_____________气候3、气候;4、_____________气候5、气候;6 、____________气候7、气候;8、_____________气候9、气候;(亚洲气候)1、气候;2、____________气候3、气候;4、____________气候5、气候;6、____________气候7、气候;(澳大利亚气候)1、气候;2、_____________气候3、气候;4、_____________气候5、气候;6 、____________气候7、气候;8、_____________气候9、气候;(拉丁美洲气候)1、气候;2、____________气候3、气候;4、____________气候5、气候;6、____________气候7、气候;8、____________气候9、气候;(北美气候)1、气候;2、_____________气候3、气候;4、_____________气候5、气候;(非洲气候)1、气候;2、____________气候3、气候;4、____________气候5、气候;(欧洲气候)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之间全年全年受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º~南、北之间全年高温,受和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全年高温,受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 º大陆内部和全年受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间的大陆夏季冬季受影响地中海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夏季冬季夏受控制,冬受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夏季冬季受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大陆及岛屿全年受来者海洋的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之间大陆全年受控制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北纬之间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苔原气候分布在极地附近全年严寒,降水少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全年酷寒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高山气候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垂直变化明显地势高,地势起伏大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气候类型气温特点(以温定带)降水特点(以水定型)(填写气候类型名称)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热带型气候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型气候(含温带海洋性气侯)最冷月均温———温带型气候最冷月均温——————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过境前天气受气团控制,天气,气温偏,气压偏。

受气团控制,天气,气温偏,气压偏。

天气现象: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受气团控制,天气,气温偏,气压偏。

受气团控制,天气,气温偏,气压偏。

降水位置—————天气实例北方夏季、冬季、春季华南的春雨连绵长江中下游的贵阳的。

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从流入,北半球时针,南半球时针从流入,北半球时针,南半球时针中心附近垂直气流中心附近天气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流域7、8月的;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槽中,与槽线重合。

八、大气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1、形成机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主要是CO2),大量吸收更多的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更为明显。

2、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大量砍伐(特别是热带雨林)。

3、气候变暖的危害:①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使中低纬度加剧,干旱趋重,粮食减产;③造成全球各地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等。

4、防治措施(思路为减排、固碳):①减少的燃烧;②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的利用率;③开发利用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④植树造林;⑤提高人类低碳环保意识,自觉节能;⑥开展国际合作;(二)、酸雨问题(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地区)1、酸雨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产生的、等酸性气体,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2、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危害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②使土壤,危害森林、草原及农作物;③腐蚀;④危害人体健康3、酸雨的防治措施(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①限制煤的生产和使用;②研究煤炭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③加快烟气脱硫技术的开发应用;④开发利用能源;⑤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三)、臭氧层破坏(典型地区:南极上空)1、成因:人类使用的制冷剂排放的破坏臭氧层。

2、危害:由于臭氧浓度降低,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增多,引起:①威胁人类的健康(眼睛、皮肤癌、免疫力);②破坏生态,各类生物,特别是鱼类幼苗;③使减产3、防治措施:禁止生产、使用,使用无氟制冷剂九、中国气候1、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成因:)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成因:)2、降水分布①空间分布:从向递减;②时间分布:多,少。

③成因:风的影响3、我国夏季风与东部雨带移动规律(配合地图认识)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

(1)5月,南岭一带,雨季开始。

(2)6月,雨带在大约摆动1个月左右,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季节,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属于锋。

(3) 7~8月,雨带随锋面推进到等地,我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控制,出现天气。

(4) 9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

(5) 10月,夏季风从我国大陆上退出,雨季也随之结束。

温度带分布地区适宜农作物热带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椰子等)亚热带水稻、甘蔗、柑桔、茶、油菜暖温带冬小麦、棉花、苹果、梨中温带春小麦、甜菜、大豆寒温带干湿区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6、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配合地图说出我国各地形单元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主要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四、实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2008年元旦前后,我国某地天气状况如表格所示。

1月2日比1月1日温差大,原因是1月日期天气状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月1日晴间多云15℃5℃1月2日晴16℃2℃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B.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D.晚上气压升高,风力较大3、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⑥D.②⑤⑥4.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温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图回答5~6题。

5.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6.若该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A.a为海洋B.b为陆地C.③为陆风 D.③为海风读某水库附近景观图,回答第7题:7、若在三峡水库边修建某度假村,右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8.右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