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岸和海底地形(复习)

海岸和海底地形(复习)


3、海岸带
含义: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 范围: 潮上带、潮间带、水下岸坡
主体: 潮间带
海浪 潮汐
流水
4、影响海岸发 育的因素 5、特点
洋流 生物 全球变暖 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海岸线
潮上带
潮间带 水下岸坡

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
什么是海岸线? 海岸带的范围?
类型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1)图中A处地形为________,B处地形是________。 (2)从海底地形分布特点来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________(部位),B多分布在大洋 的________(部位)。
(3)图中①②③④为大洋底部形成的四座火山,其年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滩涂养殖
红树林与泥沼 热带、亚热带 相结合的海岸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珊瑚虫的遗骸 和分泌物堆积 而成
热带基岩海岸 保护海岸。抵
边缘
抗海浪侵袭
珠三角海岸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南沙群岛
基 岩 海 岸
中国海岸线
杭州湾以北(除 辽东半岛山东半 岛外)比较平直;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类型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基岩海岸 陵延伸入海的 陡水深、海岸
边缘
曲折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由砾石、沙子
砂质海岸 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 粗,海滩宽阔 平坦
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 岸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例1] (2012·江苏高考节选)下图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 图”。读图回答下题。
[答案] 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 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下图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海沟 洋中脊(2) 边缘 中部 (3)①<②<③<④ 离洋中 脊越近,火山年龄越小 (4)A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 陆板块下面,拖曳形成的; B是在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 下形成的。
•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成大陆架、大陆坡、 岛弧、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图示
海底 地形
大陆架
位置
从低潮线起 向海洋方向 延伸至坡度 显著增大的 地方为止
大陆坡 岛弧
海沟
洋盆
洋中 脊
大陆架 向外延 伸的 部分
大陆与洋 盆的过渡 地带,分 布于大陆 坡 的前缘
岛弧外缘, 一般是大陆 坡与洋盆的 分界线
-----沿岸多平原
杭州湾以南比较 曲折。
-----沿岸多丘陵, 山地
海蚀柱
海蚀崖
台湾野柳龟基岸海岸
利用方向:港口建设、旅游开发
红树林
思考
1.海岸带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 海岸带的区位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交通便利,位置优越;(2)可直接利用海水 (可航运、养殖、发电等);(3)海滨多荒地,征 用、购置土地费用低;(4)海洋自净能力强,废 弃物处置代价小;(5)便于引进国际资本、技术 和经验,便于进入国际市场;(6)适宜定居和旅 游。我国沿海开发地带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滩涂养殖
红树林与泥沼 热带、亚热带 相结合的海岸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珠三角海岸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类型
(1)从海底地形的分类看,乙地属于____________,丙地属于____________,甲处的 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 (2)a、b两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盐场,简述两地成为著名盐场的共同区位条件。 (3)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近年来周边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试分析 其原因。
分布:大陆架宽广的区域,易形成岛弧, 例如亚洲东岸。
大陆架狭窄的区域,易形成海岸山脉, 例如南美洲西岸。
学法指导 从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看海岭(大洋 中脊)、海沟以及造山带的位置
海岭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造山带位于 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碰撞而成。
思考 2.岛弧和海沟为什么常常相伴而生? 【提示】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岛弧 和海沟的平行并存,是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 碰撞时,大洋地壳倾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 如太平洋地壳,厚度小而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 相对较低,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 壳相碰撞时,太平洋地壳便俯冲入东亚大陆地壳 之下,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度巨大的海沟;同 时,大陆地壳的继续运动使它的前缘的表层沉积 物质相互迭合到一起,形成了岛弧。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基岩海岸 陵延伸入海的 陡水深、海岸
边缘
曲折
由砾石、沙子 堆积物颗粒较
砂质海岸 堆积而成
粗,海滩宽阔
平坦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滩涂养殖
台湾西侧海岸 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类型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基岩海岸 陵延伸入海的 陡水深、海岸
边缘
曲折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由砾石、沙子
砂质海岸 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 粗,海滩宽阔 平坦
海底地形图
大 陆 架

陆 坡
火 山 岛

大洋

洋中

盆脊

大陆隆
思考 1.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 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 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 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 岛弧、洋盆和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 本对称分布。
• 二、海底地形及其形成
3.读下列四种主要海岸带类型图,回答问题。
(1)按照海岸带的分类,甲为________海岸,乙为________海岸,丙为________海岸。 (2)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有哪些?在开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丁海岸带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功能?
答案:(1)砂质 淤泥质 基岩(2)可以发展滨海旅游、海水浴、冲浪、潜水、垂钓等。 问题:禁止采沙,防止海岸侵蚀;禁止破坏植被、过度捕捞,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禁 止乱抛乱丢,防止海洋污染。(3)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保护渔 业资源;减轻温室效应。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 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一、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 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包括海岸线和海岸带
2、海岸线: 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
深度大,地 壳活动相对 稳定,地形 较为平坦
中轴为裂 谷,其两 侧群峰对 峙,内壁 陡峻
地幔物质的 对流向两侧 推开,海底 不断扩张形 成
洋壳在地 幔物质对 流上升的 顶托作用 下形成
海底扩张说
第一讲 海岸和海底地形
2.海底地形的形成 (1)海底扩张学说与洋壳的形成:
海底地形
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其成因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海底扩张 学说的内
容 洋中脊
洋壳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
解 题
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要 高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 效
凝结形成
洋盆
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 形成
目 地理(江苏专版) 录
• (2012·福建高考)“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 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下图示意东 亚部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 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 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 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 件。 (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 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答案:(1)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 多岛屿,有众多的海蚀地貌景观; 海域水浅,光照充足,水生生物多 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2)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 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 (变暖)等。
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
(2)洋中脊
最长的海底山系
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分布
太平洋—大洋东部
大西洋---大洋中部
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
第一讲 海岸和海底地形
(2)板块构造学说与洋壳消亡:
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解释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板块构造学 说部分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大陆板 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 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 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 熔为岩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