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41题开放试题之“目录分析型”解题技巧
时间:2016年9月7日编辑:李剑海
考生要做好“目录分析型”此种类型题目,需要对课本知识和教材目录有着比较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拓展能力。
(一)修改增补类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要求,写出修改建议(或增或改或删)
第二步:合所学,阐明理由(从两个角度思考:原因及影响)
第三步:总结升华,结论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或史观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缺?缺了带来什么影响?)
1.(拓展十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
)
参考答案:建议:在“一”中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理由: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一穷二白,经济落后。
在人民政府的努力和推动下,实现了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以后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认识: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日后新中国顺利完成三大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增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目,可以让后人更客观的意识到中国的社会建设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亦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2.(拓展十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参考答案:建议:增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一目
理由:二战时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远征军出国抗战,中国为盟国提供战略资源和后方基地,中国牵制日军配合盟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如美国飞虎队来华抗日、苏联对华军事援助和英国对中缅公路的护卫等,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对中国的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认识: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60年的教科书受阶级斗争形态的影响,是革命史观的产物,不能客观地看待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积极作用,有意回避或淡化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抗战做出的贡献。
(二)比较类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要求,找出不同之处。
第二步:结合所学,说明理由何在。
3.(拓展十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参考答案
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为开端。
理由: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
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
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4.(拓展十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目录对比(摘录)
对比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一处不同,并对这种不同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
不同:写作体例不同。
《三国志》采用纪传体方式;《三国演义》则采用章回体小说方式。
理由:《三国志》是一部官修史书,其修撰更多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意志,具有政治色彩;而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则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求,主要是在茶馆等地讲评书使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同时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小说中更多地渲染“忠君”“仁义”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