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正十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为()A. B. C. D.2.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6B.7C.8D.93.下列命题①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相同;②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大小相同;③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全等;④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全等.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4.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A.45°B.60°C.75°D.85°5.如图,AB∥CD,∠1=45°,∠3=80°,则∠2的度数为()A. 30°B. 35°C. 40°D. 45°6.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18 cm,BC=8 cm,若△ABC与△A′B′C′全等,则△A′B′C′的腰长等于( ).A.8 cmB.2 cm或8 cmC.5 cmD.8 cm或5 cm7.已知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A. 72°B. 60°C. 58°D. 50°8.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OAD=()A. 95°B. 85°C. 75°D. 65°9.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D≌△ACE,其中B,C为对应顶点,D,E为对应顶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C=CDB. BE=CDC. ∠ADE=∠AEDD. ∠BAE=∠CAD10.如图所示,在△ABC中,AB=8,AC=6,AD是△ABC的中线,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A. 14B. 1C. 2D. 7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成9cm和12cm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9cmB. 5cmC. 6cm或5cmD. 5cm或9cm12.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4,则的值是()A. 1B. 1.5C. 2D. 2.5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班级: 姓名:考号:1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14.如图,∠1,∠2,∠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15.如图,在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三十六个面积均为1 的小正方形,点A与点B在两个格点上,问在格点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使△ABC的面积为2,这样的点有________个。
16.已知:如图,AB=CD,BC=DA ,E,F是AC上两点,且AE=CF,DE=BF,则图中有________对三角形全等.17.如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其尺规作图的原理是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________度.19.如图,B处在A处南偏西50°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20°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则∠ACB=________.20.如图,和分别是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若,则________三、解答题(共6题;共60分)21.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 ,∠B=∠D,AD∥BC.求证:AD=BC.22.如图所示,BD、CE是△ABC的高,且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3.如图,△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每个角是60°,那么线段AD与E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4.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E⊥BF,垂足为P,AE与CD交于点E,•BF与AD交于点F,求证:AE=BF。
25.如图,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若AB=CD,试证明BD平分EF.2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D⊥CE,AE⊥CE,垂足分别为D、E,猜想图中线段DE、AE、DB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析】【解答】解:方法一:;方法二:.故答案为:D.【分析】方法一:根据内角和公式180°×(n-2)求出内角和,再求每个内角的度数;方法二: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每个外角的度数,而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补的,则可求出内角.2.【答案】D【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析】【解答】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且外角和为360°,∴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0°=9.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以及一个外角的度数,从而可得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答案】B【考点】全等图形【解析】【解答】①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相同,正确;②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大小相同,正确;③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全等,错误;④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全等,错误.所以只有2个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强调能够完全重合,对选择项进行验证可得答案.4.【答案】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解答】解:如图,∵∠A=45°,∠D=30°,∠ACB=90°,∴∠ABC=∠DBE=45°,∴∠α=∠D+∠DBE=30°+45°=75°,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ABC=45°,由对顶角相等得∠DBE=45°,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由此即可得出答案.5.【答案】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解答】解:如图,∵AB∥CD,∠1=45°,∴∠4=∠1=45°,∵∠3=80°,∴∠2=∠3-∠4=80°-45°=35°,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4=∠1=45°,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3-∠4即可算出答案。
6.【答案】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分为两种情况:当BC是底时,△ABC的腰长是5cm,∵△ABC与△A′B′C′全等,∴△A′B′C′的腰长也是5cm;当BC是腰时,腰长就是8cm,且均能构成三角形,∵△A′B′C′与△ABC全等,∴△A′B′C′的腰长也等于8cm,即△A′B′C′的腰长为8cm或5cm,故答案为:D【分析】△ABC与△A′B′C′全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分类讨论,当BC为底,腰都可构成等腰三角形算出腰长7.【答案】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图可知,角α是a边和c边的夹角,其在左图对应的角是度数为50°的角,即α=50°。
故答案为:D【分析】观察图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注意找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8.【答案】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OAD≌△OBC,∴∠D=∠C=25°,∵∠O=70°,∴∠OAD=180°﹣25°﹣70°=85°,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C=2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AD的度数.9.【答案】A【考点】等式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ABD≌△ACE,∴∠ADB=∠AEC,∠BAD=∠CAE,BD=CD,∴180°-∠ADB=180°-∠AEC,∠BAD+∠DAE=∠CAE+∠DAE,BD+DE=CE+DE,即∠ADE=∠AED,∠BAE=∠CAD,BE=CD,故B、C、D选项成立,故不符合题意;无法证明AC=CD,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AEC,∠BAD=∠CAE,BD=CD,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得出180°-∠ADB=180°-∠AEC,∠BAD+∠DAE=∠CAE+∠DAE,BD+DE=CE+DE,即∠ADE=∠AED,∠BAE=∠CAD,BE=CD,从而得出答案。
10.【答案】C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AB+AD+BD,△ADC的周长=AC+AD+CD=AC+AD+BD,∴△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AB-AC=8-6=2.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则△ABD的周长=AB+AD+BD,△ADC的周长=AC+AD+CD=AC+AD+BD,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可求解。
11.【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AB=AC=2x,BC=y,∵BD是腰上的中线,∴AD=DC=x,①若AB+AD的长为12,则2x+x=12,解得x=4,则x+y=9,即4+y=9,解得y=5,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5;②若AB+AD的长为9,则2x+x=9,解得x=3,则x+y=12,即3+y=12,解得y=9,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9;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线定义,分类讨论即可.12.【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点D是BC的中点,∴BD=CD,∴S△ABD=S△ACD= S△ABC= ×4=2,同理,S△BDE=S△ABE= S△ABD= ×2=1,S△CDE=S△ACE= S△ACD= ×2=1,∴S△BCE=S△BDE+S△CDE=1+1=2,∵F是CE的中点,∴S△BEF= S△BCE= ×2=1.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中线定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BEF的值.二、填空题13.【答案】三角形的稳定性【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解答】解:加上EF后,原图形中具有△AEF了,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即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