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桥面防水层与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无砟轨道桥面防水层与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1.编制依据(1)《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2)《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3)《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4)《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3);(5)《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3-2003);(6)《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56号);(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8)《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9)《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2.2防水体系结构(1)无砟轨道桥面防护墙外侧的电缆槽中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层,在电缆槽中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涂料上覆盖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防护墙内侧(除轨道底座板外)采用防水卷材类防水层。
(2)保护层与防护墙及电缆槽竖墙接缝处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封边,封边宽度不小于8cm。
(3)本设计为底座板与桥面板直接连接,当底座板与桥面板间设置隔离层时,防水结构另行设计。
(4)根据桥梁专业的设计要求,桥上无砟轨道两线间采用“通桥(2008) 8388A”桥梁防水系统通用图的措施进行桥面防水,而根据轨道结构的要求,桥面保护层与桥上无砟轨道底座间采用有机硅酮嵌缝材料进行填充。
为了更进一第1页 /共 13页步做好桥面与底座板间的防水,桥梁与轨道专业共同研究将“通桥(2008) 8388A”中保护层表面的“涂料封边”优化为“用有机硅酮嵌缝材料进行填充”,其它不变。
施工单位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有机硅酮嵌缝材料的施工。
有机硅酮嵌缝材料性能说见相关联系单或设计图纸。
图1:有机硅酮嵌缝材料桥面防水层和保护层详细工程量见表2。
表2 防水层和保护层工程数量表3.材料要求防水层根据所用材料分为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聚氯脂防水涂料以及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我分部防水卷材选用L类氯化聚乙烯类卷材。
第2页 /共 13页3.1氯化聚乙烯卷材类防水层防水卷材:采用L类氮化聚乙烯防水卷材,L类防水卷材为纤维复合卷材,即双面热融无纺纤维布。
L类防水卷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通桥(2008)8838A设计图纸要求。
粘结剂: L类防水卷材采用水泥基胶粘剂粘帖。
(1)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应符合《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3及《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2)水泥基胶粘剂采用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基胶粉,增强剂以及水进行拌制。
(3)防水卷材通过粘结剂粘帖后,在拉、压应力幅为6MPa、20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防水卷材与混凝土粘帖良好,无脱离、缝隙、裂缝。
3.2聚氨脂防水涂料类防水层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防水涂料采用聚氯脂防水涂料,符合《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3的要求。
3.3保护层C40细石纤维混凝土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其中纤维混凝土可采用聚丙烯纤维网或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中砂,粒径小于1mm。
级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规定。
(3)粗骨科:最大粒径10mm的碎石,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规定。
(4)聚丙烯纤维网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 2004的规定,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详见通桥(2008)8838A设计图纸中规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为1.8kg。
(5)聚丙烯腈纤维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 2004的规定,每立方米混凝主中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为1.0kg。
(6)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网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以增加保护层混凝土的柔韧性。
第3页 /共 13页第4页 /共 13页(7)拌合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GJ63的要求。
4.施工组织安排4.1组织机构 (1)施工组织机构我分部针对管段内桥梁防水层和保护层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分管区段的工程管理工作,并根据工程需要配置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配备专业化架子队伍和机械设备。
管理上强化指挥,科学施工,组织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优质、安全、高效、按期完工。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桥面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的特点,安排具有丰富的桥面系施工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桥面系施工管理。
项目部桥面系施工组织机构见图2。
图2 桥面附属组织管理机构图(2)部门及人员职责防水层一队防水层二队卷材加工班砼拌和站项目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 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安全环保部试验室测量组副经理综合管理部①工程部:负责技术标准的掌握和交底、施工图纸的审核、技术培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施工工艺的制定、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究和技术总结,施工质量的督导。
②安质部:负责验标的掌握和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施工质量的督导、安全措施的督办、安全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
③合约部:负责施工计划和统计工作、新工艺新项目的价格分析和对上对下计量工作,索赔补差工作。
④物资设备部:负责设备及工器具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主要配件的采购工作、各种物资的供应和采购工作,负责原材料及预制件等的仓储工作、调度工作。
⑤测量组:负责桥面防水层和保护层工程的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⑥综合管理部:负责文件传达、劳动竞赛的组织、对内对外的施工宣传、会议会务等。
⑦试验室:负责各种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各种配合比的设计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督导工作和各种检验试验报告的分析统计工作。
(3)劳动力组织根据桥梁防水层和保护层工程的施工内容及工程数量,设置2个专业化作业队,负责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 1个防水卷材班负责防水卷材的加工处理;1个混凝土班负责混凝土生产运输。
各专业架子队由项目部直接负责管理和领导,架子队劳动力安排见表3。
表3 防水层施工主要人员配置表(一个工作面)(4)机械设备安排第5页 /共 13页根据桥梁防水层和保护层的工期安排及工程量大小,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4。
表4 机械设备计划表5.桥梁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方法桥梁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验收应满足《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5.1防水层施工1、混凝土基层面检查及处理(1)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现象;平整度要求:用1米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超过1处。
(2)桥面基层应无浮砟、浮灰、油污等,同时防护墙根部应无蜂窝麻面。
(3)如采用防水涂料粘结剂及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涂刷防水涂料或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时基层应干燥。
(4)如采用水泥浆粘结剂,应对基层进行湿润检查,如太干燥应对基层进行表面湿润;如遇雨季施工,只要雨停表面无积水即可施工。
2、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层施工要求第6页 /共 13页(1)备好防水卷材、粘结剂、圆形拌合桶、220V电源、手提式搅拌器、量具、剪刀及刮板等。
(2)粘结剂配制①水泥浆粘结剂的配置a.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过期水泥。
b.水:清水。
c.水泥粘结剂的配比:水泥100kg、水30kg、专用胶粉120g、增强剂800克。
d.配比方法:先将胶粉倒入清水内搅拌约5~8分钟,再加入增强剂搅拌约2分钟,再加入水泥搅拌约10分钟即可使用。
e.对配置好的水泥粘结剂应在4小时内是够用完,超过4小时禁止使用。
②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制防水涂料由甲、乙两种组份组成,使用时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配比,每种组分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
配制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搅拌时间3~5分钟。
(3)防水卷材应按顺水方向,从低到高,从下往上,泄水管口应先做防水附加层,附加层卷材厚度不小于0.5mm(不含无纺布)。
(4)铺贴防水卷材时,粘结剂应做到涂刮均匀,厚度应控制在1.2~1.5mm,搭接处两层防水层卷材之间的粘结厚度不得小于1mm。
(5)防水卷材铺贴时,应边涂粘结剂边铺贴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
严禁有起鼓、气泡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卷材的搭接应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水泥基胶黏剂进行密封。
(6)防水层完工后,在胶粘材料固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进行后道工序的作业。
(7)当梁的跨度大于16m时,允许防水卷材纵向搭接一次,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单线梁横向采用2幅卷材,双线横向采用4幅卷材,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8)质量检查:第7页 /共 13页对铺贴的防水卷材应及时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可用肉眼观察其是否有空鼓、起泡、翘边等现象,如出现空鼓、起泡等现象应及时进行补救处理。
每300~500㎡应做一次防水层与混凝土基层的剥离强度试验,保证防水层与梁体的粘结强度。
(9)铺贴防水卷材时气温不得高于35℃或低于5℃,超出其温度范围应采取相应措施。
3、无需卷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型防水层施工要求:(1)基层要求与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要求相一致。
(2)聚氨酯防水涂料可选用喷涂或刮涂的方式施工,厚度为2mm,应分为二次喷涂,应做到喷涂均匀,喷涂后应随即洒砂一层,砂粒直径20~40目为宜。
(3)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
(4)对挡砟墙、电缆槽竖墙等垂直部位使用手刷或辊子现行涂刷,平面部位在其后涂刷。
(5)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需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
(6)防水层完全干涸后,方可浇筑保护层。
(7)气温高于35℃或低于5℃时不得施工。
(8)质量检查:上述各项的检查除肉眼观察检查的项目外,还可用衡器检查防水涂料的配比,用橡胶测厚仪检查图层切片样品的厚度。
5.2保护层施工(1)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应拌合均匀。
(2)将混和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梁体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3)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抹面,抹刀应以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式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4)桥面保护层纵向每隔4m设置横向断缝,在梁体中心线处设置纵向断缝,断缝宽约10mm,深约20mm。
当保护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填充断缝时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