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课题
美苏争霸
说课人
王晓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感悟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重点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
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训练目的
提问
导入










小结
反馈练习
作业
出示图片“手掌和拳头”设问:(3分钟)
1、你能想到什么?
2、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1、原因: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

2、条件:苏联经济恢复、发展
3、形成时间: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2分钟)
二、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20分钟)
1、三个阶段的基本史实
(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①对奥和约签订、②苏承认联邦德国、③赫访美、④柏
林墙的修筑、⑤古巴导弹危机
(2)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⑥苏联在亚非扩张,⑦占领阿富汗、⑧美国从越南撤军、⑨中美关系正常化。

(3)80年代
⑩美国以小规模战争排挤苏联、⑾里根“星球大战”计划、⑿苏联裁减军备、⒀从阿富汗撤军、⒁同中国改善关系、⒂退出东欧。

2、三个阶段的争霸态势
第一阶段:缓和与紧张并存,优势在美;
第二阶段: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第三阶段:美夺回优势、苏全面收缩
特点:互为攻守,各有得失。

3、攻守之势转变的原因:经济实力的变化
三、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5分钟)
1、给本国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2、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3、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争霸给我们启示:
1、基础过关(15分钟)
2、体验高考
热点链接: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
出示图片提问,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过程分析斯大林对美政策,出示赫鲁晓夫图片,学生回答后提示意图“争霸”导入新课。

强调一个“争”字,提出问题:苏联提出与美国争霸的条件是什么?
出示课件归纳原因,并导入下一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1)美苏争霸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有什么重大事件?(2)每个阶段美苏两国的争霸态势是什么?(3)每个阶段美苏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有关史实③⑤、⑦⑧、⑾⑿的图片引导思考:以上
史实分别表现出双方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以图示总结后出示中苏、中美关系变化图片对各阶段态
势的认识加以强化,以突出重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出示表格总结从图示中分析特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形势会发生反复变化?导入下一问题。

出示表格归纳原因,六七十年代的转变原因是难点,用
图片、文字材料及图示分析原因,突破难点。

学生回答后出示表格总结
提出问题: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提出问题:美苏争霸除了给本国造成经济负担外,还有
什么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暗指中
国将成为美国第二个霸权主义的对手,你怎么看这一说法?
看图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思考
回忆苏联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状况及国际形势变化,找出
条件。

阅读教材,把握三个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具体史实、
争霸政策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观察图片理解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所体现出的不同时期
的基本态势。

学生讨论
结合前两节学过的有关两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分组讨论原因,派代表回答。

理解: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的主动权
思考讨论
课后查找资料以“和平崛起”来反驳这一论调,写一篇
小论文。

质疑引题,通过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景,既符合学生
认知水平,又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比较分析法。

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0中~60初60后~70末80年代美
守(攻)

攻(守)






关键点:
用直观生动的图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比如用拳头与手掌的对抗导课,用“三个阶段争霸态势”的图示来把握矛盾的发展态势,突出“争”字。

教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将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