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课件
控制水肿
维持水电平衡 预防和控制感染 抗凝治疗 免疫抑制
降脂治疗?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治疗:
对症治疗:
利尿
扩容(低右/血浆/白蛋白)
控制感染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治疗:
激素治疗:
免疫抑制
减少蛋白尿
血沉增快 血脂增高 一般补体及肾功能正常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诊断:
临床四大特征 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 病史 血尿检查 肾组织常规及电镜病理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治疗:
治疗原则:
激素治疗为主 中西医结合
实验室检查:
尿检: 尿常规:尿蛋白增高>+++ 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0mg/kg 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实验室检查:
血检: 血浆总蛋白下降 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25-30g/L A/G比例失调 -球蛋白下降
、-球蛋白增高
利尿作用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治疗:
激素治疗:
激素应用原则:
中效制剂(12-36hr)
足量、分次
维持治疗用隔日顿服 维持治疗不宜过短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 环磷酰胺 氮芥 环孢霉素A 雷公藤多甙 MMF
临床表现:
男性发病率高(2-4/1) 前趋呼吸道感染史 不同程度水肿 浆膜腔积液 一般情况差 低血容量表现 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并发症膜炎
小儿肾脏疾病
Renal diseases in children
小儿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特点:
发病原因不明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有关 小儿肾病77%病理为MCD
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基膜内外疏松层消失或节段性消失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NS与HLA的关系 NS患儿HLA某些基因位点频率增高-遗传倾向 激素敏感者发HLA-DR7为主(38%) 频复发者主要为HLA-DR9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肾小球滤过膜多阴离子的丢失 肾小球通透因子(GFP)致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炎性细胞因子IL-2、6、8致蛋白尿 毛细血管透性增高 GBM大孔增多、小孔减少-蛋白漏出 大量持续蛋白致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 遗传学因素 人种和环境
激素耐药者预后差
约50%非MCD者10年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END
临床并发症:
血栓或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微循环灌注障碍
肾静脉血栓(腰痛、血尿、肾衰)
深静脉血栓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低血容量致肾前性肾衰 病理性GFR下降致肾衰 蛋白管型致肾小管梗阻致肾衰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不同程度浮肿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病因与发病机制:
T细胞功能紊乱
部分MCD患者多种淋巴因子活性增强
抑制超敏反应的感染可诱导疾病的缓解 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有效 肾间质发现有T细胞浸润 淋巴瘤的瘤细胞可致上皮细胞损害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引起病理生理变化 其他 • 免疫功能下降(IgG、补体丢失) • 高凝状态(AT-III丢失、纤维蛋白原增加、 凝血因子增加) • 低钙或佝偻病(钙及维D结合蛋白丢失) • 小细胞贫血(转铁蛋白丢失)
• 其他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大量蛋白尿引起病理生理变化 高脂血症 • 肝合成增加 • 大分子脂蛋白难于从肾排出而蓄积 • 高脂促进动脉硬化 • 高脂促进血液粘稠 • 高脂促进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
• 高脂诱发ECM表达及异常沉积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引起病理生理变化 水肿形成 • 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渗压下降(<25g/L出现 水肿、<15g/L浆膜腔积液) • 钠水潴留(低血容量-ADH、RAS) • 低血容量-交感兴奋-近端小管Na+吸收增加 • 肾小管管周体液平衡失调-钠吸收增加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并发症:
低血容量休克:
多见于起病和复发时 大剂量利尿剂后 表现为烦躁、肢冷、肤花、脉弱、血压下降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临床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低钠血症
低钾血症
低钙血症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引起病理生理变化 低蛋白血症(30g/L) • 尿蛋白丢失
• 肾小管吸收分解
• 蛋白丢失速度超过肝合成速度 • 肠道少量丢失 • 降低血浆渗透压 • 促进血液高凝-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病理生理: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治疗:
其他治疗:
降尿蛋白治疗:ACEI 抗凝或促纤溶治疗:肝素、tPA、华法令、尿激酶 免疫调节治疗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预后:(取决于病理类型)
MCD者90%激素敏感 FSGS者10-20%激素敏感 MsPGN者50%激素敏感 频复发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