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如何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如何营造健康居住环境?—从环境医学角度讨论党帅1334100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摘要】:本文主要从环境医学的角度介绍了各类污染物的组成及其危害和防范措施,由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多都是以室内装潢所产生的污染物为主。

【关键词】:污染,防治,健康,室内装潢探讨如何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即探讨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家”,那么家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呢?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家是一个保护你的避风港,是一个无时无刻不给你温馨的地方,是你在穷困潦倒时的归宿,也是你在他乡漂泊时的牵挂,而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说,“家”就是指我们所居住的地方,家是我们每天都会回的地方,你的饮食起居都是在这间房中完成的,那么一个健康的“家”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家人。

那么如何来营造一个健康的“家”,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会危害我们“家的健康”一 . 室内空气污染Formaldehyde 甲醛甲醛对健康最明显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局部组织的神经源性炎症刺激, 以头痛、流泪、打喷嚏、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多见。

严重污染时可导致肺炎、肺水肿等。

甲醛的主要来源有:①室内墙面打底及粘和剂,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所用的胶粘剂;②室内装饰或家具用涂料;③各种塑胶地板、壁纸、化纤地毯以及窗帘、沙发等装饰用面料和一些装饰品。

苯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合物。

室内含有苯类化合物,可使人在短时间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主要来源于:①各种涂料的稀释剂和添加剂,甲苯及二甲苯等均为常用的涂料的稀释剂;②装饰装潢用的粘和剂;③防水涂料、防水腻子等防水材料;④各种皮质或人造革、塑料家具和制品。

Radon 氡氡是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来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自然界惟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

一些品种或产地的室内装饰用石材(如花岗岩等)因含有放射性元素会产生氡;使用矿物质原料烧制的陶瓷制品,其坯体或釉面材料中所使用的矿物质如含有放射性元素,则会产生氡。

在高浓度氡的暴露下, 机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

由于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 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

氡气还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儿畸形等后果。

氨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在冬季,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混凝土防冻剂。

这些添加剂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释放氨气。

此外,家具涂料添加剂中也含有氨,使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增加。

氨主要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由于近年来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家和单位都在入住前对居室进行装修,装修所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污染也随之而来。

人们在进入新装修的房屋后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很可能与装修污染有关,尤其是孕妇和婴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预防和控制室内装修污染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从设计、选材、施工、验收等环节实行有效控制。

特别是选材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污染少的装修材料及高科技绿色环保装修材料, 并合理控制用量, 这是降低现代装修材料污染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2) 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良好的通风条件易于室内空气污染物( 甲醛、氡等) 的稀释和扩散, 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3) 室内适当养殖花卉植物, 能对有害物质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 如长青藤、吊兰、文竹、虎尾兰和芦荟、万年青等。

( 4) 室内适当养殖花卉植物, 能对有害物质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 如长青藤、吊兰、文竹、虎尾兰和芦荟、万年青等。

(5)使用或入住前请专业机构检测, 检测合格后再入住,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宜空置一定时间;二.噪音污染噪声是指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

对健康的影响:(1)特异性危害: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作用。

(2)非特异性危害:噪声作用于机体各个方面,引起听觉以外的反应。

如情绪、情感、有意识的活动以及躯体醒觉程度都可因声刺激而发生改变。

那么隔音防噪的方法有哪些呢?比如安装双层推拉窗、墙面弄粗糙、多摆放木质家具及用矿棉吸音板、铝制微孔板吊顶等都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三 . 光污染在我们为我们的家装点时难免会制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光污染。

专业人士指出,一般情况下,屋顶和墙面的光反射系数宜低于60%,地面宜为15%~35%。

过分明亮的装饰面,会使反射系数高达90%,超过人体的承受范围。

置身这样一个反光强烈、缺乏色彩的环境,眼角膜和虹膜可能受到伤害,导致视疲劳或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发病率。

同时,还会扰乱正常的生理节律,诱发神经衰弱和失眠。

“光污染”对婴幼儿的影响尤为严重,不仅削弱视力,还影响视力发育。

有的家庭在选用灯具和光源时,为了追求浪漫、豪华,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五颜六色的。

专家们认为颜色杂乱的灯光,除危害视力外,还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功能。

人们长期生活在过量的、不协调的光辐射下,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和情绪低落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发热等。

装修时应根据不同空间、场合及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

如卧室灯光比较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求明亮实用,卫生间则尽量温暖、柔和。

一般在室内照明中,主光源为冷色调,辅助光源宜为暖色调。

此外,从房间的用途来看,书房、客厅、厨房等宜采用冷色光源,而卧室、卫生间、阳台等宜采用暖色光源。

实施“重点照明”,如需要看书,装一个台灯,针对区域内装一个灯就可以,灯光不要太多,温馨柔和就好。

照明方向和强弱也应受关注,否则强光直射入眼,会产生不良影响。

可采用“二次照明”的方法,如把灯光打到天花板后反射下来,既不损伤眼睛,又增添浪漫的氛围。

室内常用的光源,其照明亮度和“光污染”影响会不相同。

局部照明时,应用遮光性好的台灯,以阻挡这类光源所含较多的红外线辐射。

家庭装修时,建议挑选反射系数较小的瓷砖。

由于白色和金属色瓷砖反光强烈,不适合大面积应用。

书房和儿童房则考虑用地板代替地砖。

如果安装了明亮的抛光砖,平时应开小灯,把“光污染”降至最低。

涂料的应用也有讲究。

由于浅色涂料对视力影响较小,可使用米黄、浅黄等代替刺眼的白色涂料粉刷墙壁,以减弱高亮度的反射光。

在起居室种植花草,将大自然的清新色调引入室内,不仅能调节室内光环境,也让人心情舒畅。

沐浴时,不要持续使用“浴霸”等辅助设备,否则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

四 . 饮水污染饮用水污染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管道材料本身含重金属铅等物质,在使用中铅从管道中析出直接造成饮用水污染;第二,管材的氧渗透和透光易使管道内孳生细菌、水垢等,造成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第三,管道被接触的外部材料如装修中的防水材料、胶黏剂、溶剂型油漆等渗透,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

所以在家中管道的装修时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消费者购买家用塑料管材时,最好向商家索要产品质检报告,别图便宜购买无厂名、无厂址的管材。

尽量不要选择易透光的白色和浅色的管材,防止饮用水生物性污染。

另外,一定要监督装饰公司在施工中按照国家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操作,严格注意管道与防水材料的隔离。

嵌入墙体、地面的管道应进行防腐处理并用水泥砂浆保护,嵌入地面的管道不小于10mm。

五 . 电磁污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保护事业也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的健康需要适宜的物理环境。

但随着世界电子技术的高度发达,各式各样的电磁波充满人类的生存空间,如微波炉、电脑、手机等的广泛应用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物理性污染,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这些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

本文运用所学知识,从电磁辐射的物理特性、传播途径、危害预防等方面,阐述其表现形式、危害程度,使人们能增强防范意识、远离污染、减小危害。

1.来源:(1) 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天然的电磁辐射污染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是由自然界某些自然现象所引起的。

在天然电磁辐射中,以雷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最为突出。

由于自然界发生某些变化,常常在大气层中引起电荷的电离,发生电荷的蓄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频率极宽,可从几千赫兹一直到几百兆赫兹。

另外,如火山爆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也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辐射对短波通讯的干扰特别严重,这也是电磁辐射污染源之一。

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2) 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产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如:电子设备、电气装置等,主要来自广播、电视、雷达、通讯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人为电磁场源按频率不同又可分为工频场源和射频场源。

工频场源(数十至数百赫兹)中,以大功率输电线路所产生的电磁污染为主,同时也包括若干种放电型场源。

射频场源(0.1~3000MHz)主要指由于无线电设备或射频设备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与电磁辐射。

射频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宽,影响区域大,对接近场区的工作人员能产生危害,是目前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人为污染源所组成的电磁辐射中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微波辐射。

目前,微波辐射主要应用于无线电导航、定位、通讯、天文学、气象学等;在工业方面,如微波加热技术已被应用于木材及某些食品的干燥和酿酒等;在医学研究方面,有的单位试用小剂量微波治疗心肌梗塞,有一定的止痛及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有的医院还用微波对某些癌症病人进行试验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微波炉已经走进家庭。

总的来说,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

来自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电磁辐射相对于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危害已可忽略不计。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受到的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电磁危害还将会继续增大,因此我们应根据主要的电磁辐射污染源来有效的治理和防治来自电磁辐射的危害。

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2.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因素功率:设备输出功率越大,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例如,接触高场强的人员与接触低场强的人员,在神经衰弱的发生率方面有极明显的差别。

频率:辐射能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例如,对国内从事中波与短波工作的部分人员进行体检的资料表明,在血压方面,两臂血压收缩压差大于10mmHg的,中波组占10.28%,短波组占13.4%;舒张压差大于10mmHg的,中波组占7.12%,短波组占12.25%。

距离:离辐射源越近,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振荡性质:脉冲波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比连续波严重。

作用时间与作用周期:作用时间愈长,即受暴露的时间愈长,对人体的影响愈严重。

对作用周期来说,周期愈短,影响愈严重。

实践证明,从事射频作业的人员接受电磁辐射的时间愈长(指累积作用时间),例如:工龄愈长,一次作业时间愈长等等,所表现出的症状就愈突出,连续作业所受的影响比间断作业也明显的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