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0-FFF(线)项目14-02 电厂220KV线路工程导地线液压压接施工工艺批准:校核:编写:FF送变电建设公司GG电厂220线路工程项目部2006年7月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录1.工程概况 (1)2.导线、避雷线有关数据 (1)3.液压管参数 (2)4.液压压接前的准备工作 (5)5.穿管和施压顺序 (6)6.压模的选择 (12)7.压接机具的选择 (13)8.液压操作 (13)9.质量要求 (13)10.安全要求 (14)1.工程概况GG~HH电厂220kV线路工程由220kVKK变电所起,终至HH电厂启备变电所,线路全长29.778km。
本线路D2~D71(2#~52#)及D74~D90(55#~71#)段与GG~HH220kV线路采用双回路共塔架设。
单回路部分[D92(73#)~JJ电厂启备变段]导线采用单根LGJ-240/40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
单回路部分[FF变~D2(2#),穿越500kV来玉线D71~D74(52#~55#)段]以及双回路部分(D2~D71(2#~52#)与D74~D92(55#~73#)段)导线采用2×LGJ-300/40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
全线架设一根OPGW复合地线光缆(24芯),单回路部分以及双回路D90~D92(71#~73#)段加挂一根地线。
其中地线型号的选用为:D90(71#)~JJ电厂启备变选用LBGJ-50-30AC (YB/T 124-1997)铝包钢绞线;芙蓉变~D2(2#)段以及穿越500kV来玉线D71~D74(52#~55#)段选用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其标记为XLXGJ-1×7-9.0-1270-B-YB/T179-2000。
导线耐张线夹:LGJ-240/40导线耐张线夹采用液压耐张管NY-240/40,LGJ-300/40导线耐张线夹采用液压耐张管NY-300/40; LGJ-240/40导线直线接续采用JYD-240/40型接续管,LGJ-300/40导线直线接续采用JYD-300/40型接续管;地线XLXGJ-1×7-9.0-1270-B直线接续管采用JY-50G,铝包钢绞线LBGJ-50-30AC采用JY-50BG。
本工艺编写依据为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导线和避雷线的耐张管及直线接续管均使用液压施工。
耐张管及直线接续管压前外形形状为园形,压后外形形状呈六角形。
2.导线、避雷线有关数据(见表一)计算直径mm 21.66 23.94最小破断拉力kN 79.2 87.61 弹性系数N /mm2 76000 73000 线膨胀系数1/℃18.9×10-6 19.6×10-6 直流电阻不大于(20 ℃)Ω/km 0.1209 0.09614 参考重量kg/km 964.3 1133 2.2地线有关数据项目型参号数单位XLXGJ-1×7-9.0-1270-B-YB/T179-2000LBGJ-50-30AC(YB/T 124-1997)钢(铝包钢)股/直径根数/mm7/3.0 7/3.0综合截面积mm2 49.46 49.48计算直径mm 9.0 9.0最小破断拉力kN 57.788 39.63弹性系数N /mm2 181370 118800线膨胀系数1/℃11.5×10-6 13.8×10-6参考重量kg/km 392.7 280.33注:导线采用GB1179-83国家标准,避雷线采用GB1200-88国家标准。
3.液压管参数3.1液压管外形(如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所示,图中尺寸均为实测值)240mm铝包钢绞线直线接续管JY-50BG 440㎜95mm钢管铝衬图二铝包钢绞线直线接续管JY—50BG13.3( 单位:mm )JYD-300/40型导线直线接续管图四单位:mmNY-300/40型导线耐张管图五:A型B型(由引流管分0°、45°型)3.2液压管尺寸(见表二)表二 (单位:mm)3.3液压管内外径测量和计算方法外径在管上均匀选三点检测,每点互成90︒测量二个数据,以三个检测点共六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压前的外径;内径在管两端检测,每端互成90︒测两个数据,以两端共四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压前内径(耐张管外径只检测二点,内径只检测管口一点)。
所得的内外径必须符合压前管内外径允许的公差范围。
4.液压压接前的准备工作4.1对所使用的导线、地线,其结构及规格应认真进行检查,其规格应与工程设计相符,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4.2所使用的各种接续管及耐张管,应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受压部分的内外直径。
外观检查应符合规定。
用钢尺测量各部长度,其尺寸、公差应符合标准要求。
4.3在使用液压设备之前,应检查其完好程度,以保证正常操作。
油压表必须定期校核,做到准确可靠。
4.4对要压接的导线和地线在规定的位置(见第5点)进行画印后,即可断线,断线的方法如下:4.4.1导线及避雷线的受压部分应平整完好,同时与管口距离15m以内应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
4.4.2 液压的导线及地线的端部在割线前应先将线掰直。
切断导线或钢芯时,在断线部位两端距断线点约20mm处的线上绑扎好,然后断线,以保证导线不散股。
切割方向应与导线或避雷线的中心轴线垂直。
4.4.3割线的方法如图六所示,先割掉线头部分的铝层,然后把露出的钢芯头用铁线绑扎好,再按实际要割掉的铝层长度加上10mm的地方绑扎上铁线同时割4.5管、线清洗4.5.1对使用各种规格的接续管及耐张管,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
4.5.2导线及地线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棉纱擦去泥土。
如有油垢应以汽油清洗。
清洗长度应不短于穿管长的1.5倍。
4.5.3钢芯铝绞线的液压部分在穿管前,应以汽油清除其表面油垢,清除的长度对先套入铝管端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4.5.4 对外层铝股应以棉纱蘸少量汽油(以用手攥不出油滴为适度),擦净表面油垢。
4.5.5 对于钢芯铝绞线必须清除铝线的表面氧化膜,清除铝股表面氧化膜的操作程序如下:4.5.5.1清除铝股表面氧化膜的范围为铝股进入铝管部分。
4.5.5.2按第4.5.3条将外层铝股用汽油清洗并干燥后,再将801电力脂薄薄地均匀涂上一层,以将外层铝股覆盖住。
4.5.5.3用钢丝刷沿钢芯铝绞线轴线方向对已涂801电力脂部分进行擦刷,将液压后能与铝管接触的铝股表面全部刷到。
5.穿管和施压顺序5.1导线压接管穿管5.1.1割线工作完成后,按清洗范围清洗导线铝层表面及露出的钢芯表面,然后先穿入铝管,再穿入钢管。
5.1.2对于直线钢管5.1.2.1先把一边的钢芯穿入直线钢管并在直线钢管另一端露出后解开绑扎线,再解开另一边钢芯的绑扎线后整齐地从直线钢管另一端穿入直线钢管直至露出。
穿管后两搭接钢芯的线股应整齐不散乱,不要相互交错。
5.1.2.2如图七,穿好管后,要求两钢芯头露出钢管口约5mm,并保证钢管压接后钢芯头仍露在钢管口外(压接后不允许钢芯头平钢管口或在钢管口内)。
5.1.3对于耐张钢管导线钢管图七JYD-240/40、JYD-300/40直线钢管穿管示意图5.1.3.1先把绑扎住的钢芯头部插入钢管口内,然后适当松出绑扎线(但不解开)使钢芯能推入钢管口内,而绑扎线随钢管口被推向铝层附近,直至钢芯穿管到位。
在钢管施压时才把钢芯上的绑扎线解开。
这样,即可保证钢芯在穿管前后不散股。
耐张钢管穿管步骤如图八。
5.2 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XLXGJ-1×7-9.0-1270-B-YB/T179-2000 )的直线接续管(对接)JY-50G 画印、穿管、施压顺序见图九。
铝管钢芯 钢管 绑扎线 绑扎线 钢芯头部先穿入管口内绑扎线 钢芯穿管到位 图八 NY-240/40 、NY-300/40耐张钢管穿管步骤避雷线割线、画印地线穿管、施压1 23 47891110 56mm2mm5.3 JY—50BG钢芯铝绞线的直线接续管(对接)JY—50BG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见图十LBGJ-50-30ACL铝包钢绞线画印JY-50BG接续管钢管、铝衬穿管、施压顺序JY-50BG接续管铝管穿管、施压顺序图十 JY-50BG接续管操作5.4 LGJ —240/40钢芯铝绞线的直线接续管JYD —240/40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见图十一。
绑扎线不压区2mm铝管钢管穿管、施压顺序导线画印、割线铝管穿管、施压顺序图十一 JYD-240/40管操作5.5 LGJ—240/40钢芯铝绞线的耐张管液压管NY—240/40画印、切割、穿管、施压顺序见图十二。
图十二NY-240/40耐张管画印、压接操作示意图5.7LGJ-300/40钢芯铝绞线的耐张液压管NY-300/40画印、施压顺序见图十三。
5.8 LGJ-300/40钢芯铝绞线的直线接续管JYD-300/40画印、穿管、施压顺序见图十四5.9耐张塔的耐张管引流板朝向规定:同塔双回路耐张塔的2#(下)子导线垂直朝下,1#(上)子导线朝塔身外向下45°;单回路边相导线耐张管2#(下)子导线引流板垂直朝下,1#(上)子导线朝塔身外向下45°;耐张塔中相导线耐张管引流板往内角侧朝上45°。
(注:以上导、地线直线、耐张管画印、线材切割、穿管数据及施压模数视厂家供应管子实际尺寸而定,并严格按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
)导线画印、割线钢锚穿管、施压图十三:NY-300/40管操作(单位:mm)5.10导线耐张引流管的施压顺序见图十五。
2 导线图十五引流管施压顺序5.11 导线直线修补管的施压顺序见图十六。
图十六修补管的施压顺序6 压模的选择(见表三)7 压接机具7.1 超高压泵见表四。
7.2 液压钳见表五。
8.液压操作8.1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
8.2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
检查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
这时使两侧导线或地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可能产生弯曲。
8.3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符合标准后再继续操作。
8.4各种液压管的施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一至图十六。
8.5每模的施压压力不应小于80MPa,并保证模具合缝及压后尺寸不超标。
相邻两模之间至少应重叠5mm。
靠近管口侧的一模与管口保持有不压区的距离为:钢管2mm,铝管5mm;耐张铝管自钢锚凹槽处反向施压时所压长度不小于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