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应急预案 课件

护理应急预案 课件


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急预案
•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 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 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 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给予抗过敏药
• 4.抢救中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 血袋等要求集中存放,以便统计与核对。 • 5.病人抢救后,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 应迅速送回病房或监护室、手术室继续治 疗;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原地抢救。 • 6.抢救物品使用后,应及时归还原处,清 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 7.护理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齐。
患者猝死应急预案
6. 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 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 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 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 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患者猝死应急预案
7.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 救过程。 8.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 医务处或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 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防范有人趁火打劫
患者发生意外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烫伤应急预案
1.一旦发现患者有烫伤发生时,应立即协助 患者脱离热源。 2.汇报值班医生和护士长,并立即上报护理 。 3.针对烫伤的程度和部位请烧伤科和相关科 室进行会诊。 4.密切观察创面情况,遵医嘱进行处理,避 免感染。 5.指、趾末端烫伤时注意保暖及血运的观察 。 6.与患者和家属作好沟通,取得配合。
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
若大火或烟雾已封锁前后出口,应退守病房,用毛巾、被 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
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停电应急预案
【预防措施】 1.平时备好应急灯、手电等照明物品,放在 固定位置,标识醒目清楚。 2.根据专科特点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替 代方案及相应的替代设备。 3.明确责任人,定时检查物品功能状态,确 保功能正常。
遵医嘱用药,对症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
病情稳定后,继续治疗,保持病室安静
惊厥患者的应急预案
1、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是有既往惊厥史患儿);及时采取 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者已发生惊厥的患儿 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 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同时请其 他人员呼叫值班医生。 3、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入上下 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同时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坠床或跌倒的应急预案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 上。 5、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 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科主任、 护士长汇报。 6.通知家属。作好解释沟通工作。 7.认真记录患者摔倒或坠床的经 过几抢救过程。
患者坠床或跌倒的应急处理流程
患者坠床跌倒 立即奔赴现场,同时报告医生 判断患者情况,安抚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病床上 协助医生检查、根据医嘱准确处理 报告科主任 护士长 通知家属
火灾应急预案
5.疏散时指导患者迅速用湿毛巾、湿口罩或 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尽可能以最 低姿势或匍匐撤离。 6.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 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 和科技资料。 7.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 物品,要立即撤出,如已不可能撤出,要 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护理应急预案
眼耳鼻喉科 邹文慧
学习内容
• • • • 1.公共设施意外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2.患者发生意外时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3.患者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4.患者治疗中出现意外处理流程
突发应急事件中护士的工作职责
• 1.参加抢救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工作 严肃认真、分秒必争、紧张有序,各级护 理人员应听从指挥,明确分工,密切协作。 • 2.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生,执行口头医嘱 要求复述一遍,及时准确、清楚,并及时 记录。 • 3.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护理记录。
使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
当呼吸受抑制时,立即气管插管或配合行气管切开
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与 家属过敏药品名称,嘱今后慎用
1.地震来临,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 源、热源,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2、发生强烈地震时,需将患者撤离病区,疏散至广 场、空地。撤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维护秩 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 3、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患者寻找 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捂 住口鼻。 4、维持秩序,防止混乱发生。 5、注意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处理流程
发现患者自杀 立即通知医生,携带抢救物品及药品奔赴现场 判断患者情况测量生命体征 配合医生抢救,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医院总值班 通知家属 抢救无效、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记录
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患者猝死应急预案
1. 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 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 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 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 人员。 2. 立即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心肺复苏抢救程 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3. 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 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患者猝死应急预案
4. 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 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 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 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 叫其他医务人员。 5. 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 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 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4、给予吸氧,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等,配 合医生实施抢救。 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遵医嘱迅速给药。 6、注意安全,设床档,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 束。 7、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8、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9、参加抢救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 做好各项记录,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 等心理护理工作。 10、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记录抢救过程。
停电应急预案
【应急措施】 1.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 手电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准备好相 应替代物品。 2.突然停电后,立即启用动力电器替代方案及相应的 替代设备,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电筒。 3.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 启应急发电系统。 4.必要时通知院总值班。 5.维持病区秩序及安全,安抚患者,注意防火、防盗。 6.电力供应恢复正常后,依次巡视病房,了解病人情 况,检查使用中的仪器,确保运转正常。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 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填写输液反应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 药剂科、护理部。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 药剂科,收集整理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 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 液器具进行封存。
火灾应急预案
4.迅速撤离疏散患者到安全地带,所有工作 人员应遵循“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 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 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 紧急疏散患者。当班护士和医生要立即组 织患者,有秩序地从安全出口(工作人员 通道、病人通道-病房大门、污物间通道) 走下防火楼梯,切勿乘坐电梯,然后到室 外安全地区指定位置集中清点人员。
发生地震时的处理流程
地震来临,值班人员应关闭电源、水源、气 源、热源,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维持病区秩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 防止混乱发生
发生强烈地震时,组织患 者有秩序地撤离,将患者 疏散到空旷地带
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员及 患者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坐 下,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急预案
•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 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 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 合施行气管切开。
•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 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 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 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处理流程
发生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 器,保留静脉通路
记录
患者自杀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自杀,应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 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奔赴现场。 2.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果有应立 即开始抢救工作。 3.如果抢救无效,应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 房外现场)。 4.通知医务科或院内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
5.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6.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7.做好各种记录。 8.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及其他患者的治 疗工作。
患者烫伤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烫伤意外
立即撤离热源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烫伤程度、面积
报告护士长、经管医生
采取相应对症措施
密慎坠床摔倒,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 边,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如测量 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2、同时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 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 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骨折或肌肉、韧 带损伤等情况。 3、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 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