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励1000美元》
种姓制度在印度影响深远,根深地固。此制度有什么特点呢?创立此制度的古代印度是一种怎样的文明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3课探究答案。
师:出示材料,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关注新闻时事和社会生活,明确本节内容。
自主
探究
师: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15000年左右,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师:提要求,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生:根据题目引导快速浏览教材,标注重要内容。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阅读课本“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目,结合课本地图《古代印度》和插图《摩亨佐.达罗遗址》。回答问题
【问题1】古代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
方法
识读地图《古代印度》,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1)佛教是在何时创立的?创立的人物是谁?
2)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3)佛教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师:提要求,多媒体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习。
生:按要求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合作成果。
地理位置: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师:利用导学题引导学生逐段回答问题。
生:采用抢答的方式展示答案。
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什么流域?
【问题2】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
1)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出现于什么地方?在何时出现?早期文明的情况怎样?
2)雅利安人建立小国家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流域建立的?
3)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呢?
4)古代印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重点
“森严的种姓制度”
难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材料: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复杂的世袭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出等级森严的阶层。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
师:利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习。
生:根据导学题目,梳理知识点。
师: 明确答案,帮助学生理解。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 提出“众生平等”
宣扬“忍耐顺从”
3)公元前3世纪后,向外传播。向北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向东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写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生:根据各自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师:对于学生合理的答案给予肯定,鼓励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出示答案提示:
吠舍:我们终年劳作,生产粮食、养肥牛羊、制造生活、工艺制品,供你们享受,凭什么不能享有国家权力,不能与你们通婚。
婆罗门:该死的家伙,想造反?造物主用嘴造了我们,用腿生出了你们,难道嘴和腿能平等吗?给我好好干活,别触犯神的意志。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教材“森严的种姓制度”这目内容,归纳以下问题: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二: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种姓制度有哪些特点?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阅读“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一目,结合“人物扫描”以及插图《斯里兰卡岛上的释迦牟尼佛像》。回答问题:
反思完善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文明的发展
古代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古印度的政治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古印度文化
教后反思
多媒体投放导学题,组织学生讨论。
生:朗读教材,明确教材内容。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婆罗门与吠舍,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根据各自权利和义务,自由发挥答案
师:点评学生辩论情况。组织学生列表归纳种姓制度的等级名称和职责义务。
等级名称
职责和义务
1、婆罗门
2、刹帝利
3、吠舍
4、首陀罗
师:概括种姓制度的特点:
贵贱分明,时代相袭;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