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磺回收装置工艺原理

硫磺回收装置工艺原理


第二节 相关物质性质及危害
毒性危害
硫化氢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无色、


有臭鸡蛋味,高浓度或低浓度 可察觉气味的最低浓度
下长期接触往往会硫化氢使人
难以觉察的微弱气味 可觉察气味
失去嗅觉,属高度危险物质,
气味难闻 8小时最大允许浓度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10mg/m3。
工作天数 1小时后眼睛和呼吸系统
H2S属于极毒物。用象臭鸡蛋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低温催化反应 •在燃烧炉后续的(多级)转化反应器内,按下式所示在催化剂 床层中进行低温催化反应。
•从理论上讲,反应温度愈低则转化率愈高。 •实际上由于受单质硫露点温度的影响,催化转化反应的温 度一般控制在170~350℃之间。使用一个转化器(一级转化) 时,硫的总回收率只能局限在75%~ 90%的范围内。 •工业上一般采用增加转化器数目,并在两级转化器之间设 置硫冷凝器分离液硫,以及逐级降低转化器温度等措施,促 使此反应的平衡尽可能向右移动而使总硫回收率提高至97% 以上。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2.基本CLAUS反应
理论计算
A条件:纯O2+纯H2S
最终温度:4760℃
B条件:纯O2+1/3H2S→H2O、SO2、H2S 最终温度:
2593℃
C条件:纯O2+1/3H2S→H2O、S2
最终温度:2471℃
D条件:空气+纯H2S
最终温度:1860℃
E条件:空气+1/3H2S→H2O、SO2、H2S 最终温度:
1、自由火焰及其周围的高温反应区内,有少量的CH4被氧化 而生成CO和H2,并消耗一定量的O2。与此同时,有部分CH4 也会与H2O反应而生成CO和H2。上述这两个反应是燃烧炉内 生成CO和H2的主要(副)反应。
2、任何在自由火焰区内未被氧化掉的CH4,将在燃烧炉内转 化为CS2、COS、CO、CO2和C(烟炱),这是炉内生成有机硫 化合物的主要(副)反应。研究表明,在燃烧炉的反应条件下由 CO/CO2不可能生成CS2,后者是通过烃类与S2和/或H2S的反 应生成。因此,当原料酸气中烃类含量较高而不能在自由火焰 区内完全被燃烧(或氧化)掉时,过程气中CS2的生成率将增加。
1443℃
F条件:空气+1/3H2S→H2O、S2 最终温度:1349℃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由上述反应热力学条件比较分析可以得出: (1)燃烧炉温度超过1500℃后耐火材料的选择非常困难,故 常规克劳斯工艺均选择空气作为氧化剂。 (2)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条件F此条件下最高可能达到的反应温 度为1349℃。 (3)原料酸气中的H2S浓度(或分压)是决定燃烧炉温度的关键 因素,燃烧炉温度将随原料酸气中H2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4)氧化剂中的O2浓度是影响燃烧炉温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炉温将急剧上升,从而为贫酸气制硫、 氧基硫磺回收等新工艺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 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
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 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 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甚至高于氰化物。吸入 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 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ppm(体积)
0.14 0.77 4.6 7.0 10
50~100 70~120 170~255 200~300 350~500 400~600 500~700
700 700~1000 大于1000
第二节 相关物质性质及危害
毒性危害
H2S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 成的硫化钠引起的
返回
第五节 硫蒸汽对CLAUS反应的影响
一、反应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1、火焰反应区内H2S的转化率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催化反应 区内H2S的转化率随温度降低 而迅速增加
2、随着温度降低反应速率也 逐渐变慢,温度低于350℃时 的反应速率已不能满足工业要 求,必须使用催化剂加速反应, 以求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达到 尽可能高的转化率
第五节 硫蒸汽对CLAUS反应的影响
一、反应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3、从平衡关系式看,O2的化学当量过剩不能提高转化率, 因为多余的O2将与H2S反应生成SO2。但提高空气中的O2 含量和酸气中的H2S含量则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4、降低过程气中硫蒸气分压有利于平衡向右边移动,且硫 蒸气本身又远比其他组分容易冷凝,这就是在两级转化器之 间设置硫冷凝器的原因。从过程气中分离硫蒸气后也相应地 降低了硫露点,从而使下一级转化器在更低的温度下操作。
4、对反应催化剂的影响。 使催化剂中毒,丧失活性。
第一节 建设硫磺回收装置的意义
三、硫磺回收的意义
• 1、环保意义 我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对 新产生污染源SO2的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为960mg/m3。
• 2、社会效益 对炼油企业来说,减少硫的损失是体现企业提高油品质量后 生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2阶段:催化反应阶段,即剩余的2/3体积H2S在催化剂 作用下与生成的SO2继续反应生成元素硫。
返回
第三节 CLAUS法工艺的发展过程
酸性气
硫回收单元
尾气加氢单元
尾气焚烧单元
尾气吸收单元
溶剂再生单元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一、CLAUS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1.高温热反应与低温催化反应 高温热反应 •酸性气体中的硫化氢首先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反 应炉内与空气进行燃烧反应。 •反应能达到的温度与酸性气体中的硫化氢含量有关,含量 愈高则温度愈高,通常炉温都应保持在920℃以上,否则火 焰不稳定。 •燃烧炉内进行化学反应速度甚快,一般在l s以内即可完成 全部反应,H2S转化为单质硫的理论转化率可达60%~75 %。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二、燃烧炉内高温热反应的复杂性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三、燃烧炉内的主要反应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四、燃烧炉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四、燃烧炉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第四节 CLAUS法工艺的热力学基础
四、燃烧炉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第六节 燃烧炉内化学反应的机理
二、CH4的氧化反应与CO、H2及有机硫化合物的生成
第六节 燃烧炉内化学反应的机理
三、燃烧炉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业装置上燃烧炉(理论上)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确实与原 料酸气中H2S浓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炉内过程气的组 成有关。因此,燃烧炉温度首先是取决于过程气中 H2S/O2的比例,从而奠定了富氧克劳斯工艺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与燃烧器及炉内的H2和CO生成量、H2S/SO2转 化为S2的量以及炉内出现的诸多反应之间的动力学控制因 素有关。
0.23
孤岛
85.12
11.61
2.09
0.43
辽河
85.86
12.65


伊朗(轻质)
85.14
13.13


美国(堪萨斯)
84.20
13.00
1.90
0.45
俄罗斯
83.90
12.30
2.67
0.33
墨西哥
84.20
11.40
3.60

(C+H)% 99.60 98.46 99.07 96.73 98.51 98.27 97.20 96.20
一、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1、石油及其馏分中的硫分布 高硫石油 含硫石油 低硫石油
2、硫在石油及其馏分中的存在形态 活性硫化物 非活性硫化物
第一节 建设硫磺回收装置的意义
原油名称
C%
H%
S%
N%
大庆
85.87
13.73
0.1
0.16
胜利
86.26
12.20
0.8
0.41
大港
85.67
13.40
0.12
第五节 硫蒸汽对CLAUS反应的影响
二、不同温度下硫组分的形态分布 1、气相状态的单质硫存在多个形态〔或分子结构),且 在不同温度下气相中平衡的硫组分间的形态分布是不同 的。 2、一般而言,当反应温度高于900K时气相中硫主要是 以S2的形态存在;而当温度低于700K则主要以S6、S8的 形态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克劳斯法工艺过程气的组成 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情况下它将包括H2S、SO2、 CO2、H2O、H2,CO、COS、CS2、S2、S6、S8、N2 组分等。
返回
第六节 燃烧炉内化学反应的机理
一、燃烧炉内氧化反应的次序及历程
克劳斯装置(主)燃烧器及燃烧炉内物质被氧化的次序大致为: H2S是燃烧速度最快的,故首先被烧掉;NH3则是很难被氧 化而分解的物质,燃烧速度较慢,因而最后被烧掉。
第六节 燃烧炉内化学反应的机理
二、CH4的氧化反应与CO、H2及有机硫化合物的生成
第二节 相关物质性质及危害
三、硫磺性质
•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嗅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 体,又称做硫磺。 •纯的硫呈浅黄色,质地柔软,硫燃烧时的火焰是蓝色的,并 散发出一种特别的硫黄味(二氧化硫的气味)。硫不溶于水但 溶于二硫化碳。 •硫在工业中很重要,比如作为电池中或溶液中的硫酸。硫被 用来制造火药。在橡胶工业中做硫化剂。硫还被用来杀真菌, 用做化肥。硫化物在造纸业中用来漂白。硫酸盐在烟火中也有 用途。硫酸镁可用做润滑剂,被加在肥皂中和轻柔磨砂膏中, 也可以用做肥料。 •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硫的化合物是硫酸。硫酸是所有工业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原材料,因此硫酸的消耗量被看做是一个 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