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双波长火焰探测器
施
工
方
案
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8月10日
一、双波长火焰探测自动报警系统
该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主机、区域控制器、双波长火焰探测器、电源转换箱及直流电源、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等。
本系统在隧道中控室内设置火灾报警控制主机,在隧道行车方向左侧每间隔50m距离,设置1套火焰探测器。
因隧道长度超过3000m(火灾报警主机总线长度不能超过3000m),此时系统需通过1号或2号变电洞室火灾报警主机作为总线中继器,报警主机信息之间通过光纤联网传输至中控室主机。
二、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当火焰探测器报警后,联动覆盖火灾点上方的相邻的三组水+泡沫喷淋系统动作。
每套火焰探测器的联动范围为75米,符合消防给水设计要求。
三、施工方案
1、探测器安装在行车方向左侧,距离喷淋阀组箱约1 m,高度为2 m(以沟盖板为相对0 m)。
火焰探测器轴线方向正对隧道行车方向,避免因车辆大灯产生误报。
2、按照产品特性,探测器轴线最远探测距离达60 m,探测角度达120度。
隧道中探测器间距设置为50 m/套,保证探测距离及每个探测区域边缘有一定重复覆盖,保证全方位覆盖整个隧道探测区域,无探测盲区。
3、每个直流电源箱带8组探测器负荷,220V电源回路取自喷淋阀组箱检修电源回路。
安装位置为探测器正下方0.5 m处。
4、信号总线电缆、电源回路电缆水平敷设于行车方向左侧电缆沟内。
单隧道内信号总线分为A、B回路,A回路带61套探测器负荷,B回路带60套探测器负荷。
电缆沟至探测器的信号总线及电源回路,必须拆除部分装饰板,满足电缆敷设路径的需要。
四、安全措施
1、施工安全生产原则:
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奖罚并举的经济激励为辅的控制原则。
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原则。
坚持安全与速度互保、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
2、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安全生产,将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项目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安全长,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施工地段设防护人员。
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定期
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公司组织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质量管理、特种作业等各类人员的上岗资格取证的培训和安全再教育。
开工前对所有工人进行上岗前的技能和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重点进行五个方面的培训:隧道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培训;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遵守规章制度和岗位标准化作业的培训;文明施工的培训;海域卫生知识和海域病防治的培训。
同时开展创安全标准工地活动,进行安全检查评比,激发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3)安全岗位责任制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明确本标段安全防护负责人。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坚持日常(自检、巡检)、定期、不定期和专项(隐蔽过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事故漏洞,预防安全事故。
3、安全技术措施
工人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
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书面资料或有作业指导书(或操作细则)。
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要强,要履行签字手续,保存资料。
项目经理部质安员负责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安全技术
交底的规定要求进行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电焊工等必须进行专业培训,按规定到有关部门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方能继续从事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
施工现场除应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地点必须悬挂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色、安全标志标准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等还应设红灯示警。
◆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1)临时用电应落实三项技术措施:第一,防止误触带电体的措施;第二,防止漏电措施;第三,实行安全电压措施。
2)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低压照明设施,主要通道入口,上下入口均应设照明装置。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灯具。
3)所有用电设备一律要接地接零,电动机械和小型电动工具,均应有安全漏电保护装置。
4)夜间操作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直接用于操作的照明灯采用36V的低压防爆工作灯。
◆安全防火措施
消防工作:实际“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加强消防教育提高对安全防火工作的认识。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脚手架搭设必须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使用规程》、《高处作业
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按照脚手架施工方案及设计进行搭设,并作好“四口”及临边防护。
◆攀登作业安全措施
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确定用于现场施工的登高和攀登设施,现场登高应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也可采用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
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设施。
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
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1100N。
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移动式梯子,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起质量。
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
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
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操作平台作业安全措施
移动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2)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5M。
还应进行稳定验算,并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3)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
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80MM。
4)操作平台可采用Φ(48—51)*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亦可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
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40CM;台面应满铺3CM厚的木板或竹笆;
5)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应布置登高扶梯。
职业卫生安全措施
1)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定期给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雨衣、手套和安全带等;发给特种作业人员劳动保护津贴和营养补助。
2)定期及时对职工进行常规体检,避免传染病流行;注意饮食安全,餐具经常进行消毒处理;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职工营养丰富,身体健康;及时清理公共场所的垃圾,消灭污染源。
3)参加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前必须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凡是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病、癫痫等)、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和其他不宜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均不允许进行高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