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考向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例题1】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

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

下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下表是图中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3~5月(占全年%)6~9月(占全年%)10~11月(占全年%)12~2月(占全年%)年均降水量(毫米)雄基15.8 70.5 11.0 2.7 767.8新义州15.9 72.9 7.9 3.3 1 050.0全州17.9 66.9 7.5 7.7 1 240.7 西归浦29.5 52.2 8.8 9.5 1 675.7(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

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

(3)表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

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答案(1)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3)新义州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两地在原料、燃料、水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第(2)题,浦项的钢铁工业布局在资源贫乏的地区,说明资源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增强。

第(3)题,由图中可看出6~9月降水占全年最高的是新义州。

降水总量特征要从多少上判断,时间特征要从季节分配和夏秋季降水在全年所占比重上分析,空间特征则应从降水的空间分布上分析。

【例题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

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

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上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km/h、40km/h。

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3)请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说明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对该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

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3)①能促进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

解析第(1)题,洛比托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经济腹地是影响该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中铁路的建设使该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大大扩展,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从地形角度”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因此列车设计速度高。

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线路弯道多,因此列车设计速度低。

第(3)题,结合题干要求,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

结合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进行知识迁移,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能促进该国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

【例题3】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

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

(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劣: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有风浪危险。

(2)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3)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

(4)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解析第(1)题,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海陆位置优越,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

劣势主要考虑航线距离和风浪因素。

第(2)题,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第(3)题,甲地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农业农作物以耐旱品系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

第(4)题,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例题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 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

如图2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答案(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降水丰沛,注入水闸的湖水充足。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回答。

第(2)题,结合图例、图示,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要从总量多少、具体分布、城市级别三方面回答。

第(3)题,首先,服装厂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

其次,服装生产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要从自然(原料、土地价格)、社会经济(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回答。

第(4)题,据图2可知,湖水水位高于两侧海洋,水能自流。

该湖泊地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丰富。

沿湖泊、河流开凿,可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例题5】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的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少。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地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地在背风坡,而D地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

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2.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3.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海运交通便利D.科学技术发达5.日本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其原因主要是A.人均耕地步B.气候温暖湿润,土质疏松C.河网稠密D.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小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6~7题。

6.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7.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读“日本山河和城市分布图”,完成8~9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