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

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

劳动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L ABOR E CONOMICS AND P UBLIC P OLICY R ESEARCH C ENTERZHEJIANG UNIVERSITY工作论文系列LEPP W ORKING P APERS S ERIES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黎煦一、引言新古典学派作为当代劳动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源自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以19世纪经济学家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经济学传统。

以后,马歇尔,庇古,希克斯,道格拉斯,米歇尔,贝克尔等对此作了重要的发展。

该学派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主要观点是:(1)从理论框架来看,强调市场机制和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新古典劳动经济理论一般把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抽去或者视为假定,这些非市场因素包括:法律、企业制度、产权和财富分配等;(2)从市场的本质和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机制方面来看:虽然该学派承认劳动力市场具有某些特殊属性,(比如,他们认为由于地理的,生物的,特别是象年龄等因素会导致劳动投入要素之间不能完全替代,而使劳动市场存在某种程度的分割,)但既便如此,他们认为分析产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理论模型也同样适用于劳动力市场(认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受到市场竞争的严格控制)。

总之,新古典劳动学派强调竞争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认为工资和劳动力资源主要是由市场性因素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受非经济因素干扰最多的市场,而新古典理论又不能合理地解释工人的报酬差别、失业和歧视等现象,因此频频受到其他学派的攻击和责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制度学派。

他们认为市场的力量“被软化、限制、甚至被社会及其他非经济性因素所替代”(Richard Lester,1951).该学派认为,制度性因素(如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工会)以及社会性因素(如社会阶层和歧视)会分割劳动力市场,从而形成非竞争性群体,并阻止了劳动力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自由流动,因此市场因素在决定工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和效率远不象新古典学派认为的那么理想。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作为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正是在与新古典学派的争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约翰.穆勒和凯恩斯。

他们曾公开反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力市场具有竞争性质的学说,而倾向于具有非竞争性质的其他学派。

(大卫.桑普斯福特,1999)。

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即SLM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他们认为传统的理论无法解释劳动力市场的许多现实(如贫穷、歧视、与人力资本理论相悖的收入分配等),未能注意到妨碍工人选择的制度和社会因素,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决定劳动力市场职业结构的性质和制度因素的作用。

该理论有两个主要特点:(1)劳动力市场不再被视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被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市场,各个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分配劳动和决定工资的特点和方式;(2)各个劳动力市场之间是相对封闭的,造成这种封闭的原因是集团势力(Power groups)的联合和制度因素的约束。

分割理论自产生起就受到主流经济理论的批判,他们认为其理论模式主要是描述性的,而非解释性的,它的目的是对整个劳动力市场进行部门分类而不是对其加以分析,“它对新古典理论的批判能力远远强于理论本身的完整性和逻辑性”(Cain,1976,Taubman and Watcher,1986),因此在一段时间里被主流经济学所摒弃。

80年代以来,SLM理论重新兴起,并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这表现在它被收进第三版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更表现在它得到很多行业的验证。

该理论的重兴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包括劳伦斯.萨默斯和索洛在内的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实证工具对分割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这被称为分割理论的“复兴”(Dickens and Lang,1988)。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早期观点1、二元分割理论对劳动市场的一般描述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多种多样,可以说,其本身也是“分割”的,其分析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的重点(报酬或流动),市场分割的界线(如按工作划分、按产业划分、按性别划分、按人种或年龄划分)等。

其中由Doringer.p 和M.piore (1971)提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dual theory)是分割理论最重要的形式,并成为分割理论的代表。

二元结构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 )和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两个部分不是按照特定的产业或职业,而是按照雇佣和报酬支付特征来定义的。

一级市场往往工资福利待遇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有很多晋升和培训机会;与此相对照,二级市场的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差,劳动力流动高。

两个部分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及决定工资和劳动分配的机制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级市场以结构性的内部劳动力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为主体,是一个完全存在于某一企业内的有高度组织的正式劳动力市场,通常它有一套指导雇佣抉择的详细规则和程序,这些规则和程序代替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市场力量基本不发挥作用。

此类工作优先考虑现有的组织内部成员,甚至可以说只向现有的组织内部成员开放。

内部市场的工资结构安排主要根据组织内部的需要来制定,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态没有多大关系,内部劳动力市场解决供求失衡的措施主要有招聘、培训、工作的重新设计、分包、调整产出量等。

(Doringer.p and M.piore1971;Osterman,1984),而二级劳动力市场与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劳动力市场一致,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劳动雇佣,并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不仅区分了劳动力市场的两个不同部分,而且指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受到严格的控制,且流动性很低。

2、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新古典劳动力市场理论从供给方和劳动者个人人力资本的角度,认为二级市场工人的劳动报酬之所以低下,是因为他们素质和生产率较低,而低能力低报酬正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则强调需求方和制度性因素的重要影响。

他们承认一级市场上劳动力的素质要普遍高于二级市场,但关键问题是各个工作间的工资差别大大高于劳动力的素质差别。

很多二级市场的工人不能进入一级市场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必须的生产能力,而是因为一级市场的雇主和工人拒绝接纳他们,对他们采取雇佣歧视的态度。

所以分割理论认为尽管劳动力的供给方的确可以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就其影响程度而言,远不及劳动力的需求方,也不及社会制度因素在解释此类现象时更有说服力。

(Doringer.p and M.piore1971)。

他们认为,一级部门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并不是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而是制度规则代替了市场竞争;工会在一级部门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会的作用不仅是提高工资和限制就业,它在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方面也发挥了正向的反馈作用(positive feedback);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报酬和激励机制,因此个人素质相似的工人获得不同的收入;二级市场的工作会给工人带来负向的反馈作用(negative feedback).具体而言,二元分割理论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1)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于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人们对一般商品和服务派生出来的,因此研究劳动力市场必须联系产品市场。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一个研究重点是比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工作稳定性的差别。

M.piore和Berger(1982)实证研究了美国产品市场的演化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使资本密集性生产成为可能,如果企业面对需求稳定的产品市场(也包括那些产品市场虽不稳定,但市场份额却相对稳定的企业),则该种类型的企业就会创造包含就业保障条款在内的一级市场,相反,那些产品需求不稳定的企业则只能在二级市场从事生产活动。

当然,产品需求不稳定不是形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唯一原因,工作技能方面的差异也阻止了低能群体(二级市场)向高能群体(一级市场)的流动。

产业组织的二元结构不仅对工作的稳定性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还直接影响了两个市场的工资报酬差异。

一级市场的厂商一般而言生产规模大,资本密集程度高,赢利能力强,因此具备支付高薪的能力,而二级市场的企业生产规模和资本密集程度低,产品市场的竞争多集中在价格竞争方面,因此支付的报酬较低。

(2)制度和工会势力的作用。

在某些行业,即便产品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如果行业或企业内部能够抵挡来自劳动力市场外部的竞争,那么也能创造出一级劳动力市场。

(Levinson,1967).如在煤炭、卡车、建筑业等行业,大多都建立了统一的行业工会。

工会可以通过集体合同的条款,要求雇主必须雇佣会员劳动力,同时提高加入工会的标准,控制会员人数。

通过双重的控制,工会就能制约该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从而提高工资水平。

除了工会的影响,一些企业内部的工人还能借助自己的谈判力量刺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扩张,限制外部劳动力的进入,通过内部市场机制维护自身的优势。

(3)一些激进的劳动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资产阶级分化工人的结果。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大型股份公司逐渐主宰了整个经济,这是厂商创造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原动力。

由于大规模生产活动的进行依赖工人间的相互配合,并且单个工人的产量难以测度,以前简单的行政控制手段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就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中一系列的制度来控制和激励工人。

其中的工作等级制能给雇主带来明显的好处,一是给工人一种垂直向上的意识,可激励工人更努力工作,二是为雇主提供了一种管理的手段,使每个工人与所有要求晋升的对手相对立,削弱工人之间的统一。

除此之外,分割理论认为两个部分劳动力流动率很低也受到一级部门特殊雇佣要求的影响。

该理论假定工作习惯是职位特征的结果而不是工人特征的结果,一级市场的厂商强调稳定性、纪律及良好的工作习惯,而二级市场不利的就业条件往往促使工人产生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这在二级市场可以容忍而在一级市场却不能容忍,以至某个人一旦习惯于在二级市场就业,到一级市场就业的概率就会很小。

因此一个人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是进入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就对他的终身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古典理论认为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流动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本,政策建议集中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强调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而分割理论则更多地强调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和制度因素,因此主张对雇佣不利条件的工人进行补贴,引入反歧视法;通过最低工资立法,鼓励工会的发展及资助在职培训等。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70年代就引起了一场争议(Cain,1976),一批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