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云投稿: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及效率
云投稿: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及效率
竞争陛的行为会损害配置效率,因此分割的劳动力
市场的配置效率较低,①这一结论被前期研究分割 劳动力市场的多数学者采纳。 为弥补新古典效率理论仅限于静态配置效率 的不足,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x效率和动态效率等 理论。利本斯坦认为,x效率是经济组织由于内部 原因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的一种 状态,是组织内部的非配置低效率。他通过放宽最 大化行为假设,引入惯性、不完全的劳动合约和雇 员斟酌决定的自由等要素,推理出有界理性和生产 过程的低效率。②x效率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 统框架,开辟了研究经济组织运行效率问题的新领 域。动态效率理论是演进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部分, 包括适应性效率和创新性效率两个概念。⑧诺斯提 出的适应性效率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了解并适应问题的环境,从中 获得知识、技能并建立学习机制,最终解决问题所 产生的经济效率。适应性效率有利于制度的演化, 并在演化过程中形成“适应效率”的制度框架。创 新性效率由熊彼特提出,他认为垄断市场上的创新 最多,因为创新有望收获全部果实,从而产生激励。 他指出,不同的效率标准和不同的理论假设,对于 不同市场制度的可取性是不同的,组织问题的性质 和大小幅度与经济变化程度紧密相关。显然,x效 率理论适用于高校运行效率问题的研究;动态效率 理论对高校制度的变迁及演化重构非常重要。
素和社会陛因素会分割劳动力市场并形成非竞争
性群体,从而阻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市场的力量 被弱化甚至被非经济因素所替代,市场因素在工资 决定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远非新古典学派认为 的那么理想。② 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sLM理论)产生于 20世纪60年代末,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再是 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是被分割为具有不同特点的 若干个市场,各个市场之间相对封闭,在工资决定 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方式。 70年代初,多林格(P.Dc,ringer)和皮奥尔(M.
相同。⑧谌新民还指出,中国国有企业中存在身份
区别,其内部劳动力市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
由具有正式身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构成了国有企 业内部的一级劳动力市场,由知识技能较低的员工 万方数据
构成了国有企业内部的二级劳动力市场;另一个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演进的,分工效率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分工能够 带来整体效率的提高。 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竞争效率思想,经 过形式化、精确化的加工创造后,形成了配置效率 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竞争性,认为降低
④谌新民:《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及
其在中国企业的运用》,第159一17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6年版。 ⑤郭霄星:《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探究》,载《高教探索》 2011年第3期。 ⑥车圣保:《效率理论述评》,载《商业研究》2011年第5期。 ⑦朱富强:《分工效率:演进主义的观点》,载《上海经济研 究》2004年第l期。 127
经汶_l子/磐吕理一子一刖沿
【关键词】高等学校 内部劳动力市场 分割 效率 【作者简介】谢斌(1979 ),男,陕西安康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人口变化、产业转型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10AJY003)
【收稿日期】2014—02—26
【中图分类号】眩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5455(2014)03一0126一07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十分复杂,分割形式也
各异。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外部劳动力市场具有分
必然,其效率屙陛直接源自经济学说史的历史演进
逻辑。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
割性,内部劳动力市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分割特 征。在国内,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现有 成果多以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并认 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是一种非效率现
pic,re)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成为分割理论 的代表,该理论根据雇佣和报酬支付特征,把劳动
力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工资
福利待遇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有很多晋升和 培训机会;二级市场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差,劳动 力流动率高。一级劳动力市场以结构性的内部劳 动市场为主体,内部管理规则替代了市场供求机 制,其工资结构安排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根据组 织内部的需要来确定,很少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供 求机制的影响;二级劳动力市场按照劳动的边际贡 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来决定劳动雇佣,并按照劳动 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④在这一时期, 除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外,还有瑟罗(L.Thu— H,w)和卢卡其咏R.Lut㈤)的职位竞争理论,以及以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及效率的逻辑演进
126
①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 析》,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②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载《渤海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l期。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产生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 万方数据
谢斌: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及效率
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经汶_l子/磐吕理一子一刖沿
而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 大,高校的职能日益拓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担负的任务越来越多。 近年来,政府严格控制高校人员编制且核定工作的 周期长、程序复杂,导致很多高校的编制数额已经 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解决日益增长 的刚性用人需求,高校普遍采用编制外用工的方 式。④与编制内人员相比,编制外人员的市场化程 度高,用人机制比较灵活,工作稳定性较低。高校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对这一群体实行契约管理,合同 期满后可能续聘,也可能解除劳动关系;聘期内的 工资由合同约定,其标准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劳动 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取决于高校自筹经费发 放薪资的能力;聘用期间职务晋升的通道较窄,培 训机会较少,基本上无缘高校的核心人力资本投 资。编制外人员更多地类似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 运作,但一旦进入高校,当然由于其主体部分运作 特性而使其竞争性大大降低。 两种不同的用人制度和运作机制,将高校内部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及效率
谢斌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被身份、岗位、部门分割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而封闭的单元,这种分
割性影响了高校按照效率原则对内部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和再次分工,进而影响了高校运行效率。 身份分割降低了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岗位分割提高了分工效率;部门分割通过“单位”内部部门 间的有限度竞争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工效率,但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人员的配置效率。 根据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优化内部运行规则将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这对高校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有启示作用。
属陛。本文认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是一个值
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实质上 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或思想①,即一个“单位”内存 在两个或多个工资决定准则不同的劳动力市场,这
些劳动力市场相互独立而劳动力的互相流动受到
某种因素的制约。但不同属性的“单位”没有也不 可能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体系,以此 为切入点,深入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对其分割性和 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对中国现阶段深化高校和事业 单位内部改革既有必要也很迫切。
2014年第3期
No.3,2014
JoURNAL oF SoUTH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INA
2014年6月
SCIENCE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EDITIoN)
Jun.2014
云投稿:www.yuntougao.com 文献下载 发表论文 QQ:1105885881
烙印,有浓厚的“铁饭碗”意识。编制内人员在入职
前要经过充分的“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一旦进入
单位“内部”劳动力市场,其入职时可办理身份标志 的落户和工资档案关系调入等手续;入职后工作条 件相对宽松,有较高的职业稳定性预期,除个人自 愿调离或受到处分外,只要考核结果合格,一般可 在高校工作至退休;在职期间的工资由高校内部岗
雇主谈判和签定劳动合同时只代表内部人的要求,
不考虑外部人利益,企业要替换已就业的内部人并 雇佣外部人就业需花费高昂的替代成本,内部人的 相对优势,构成了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交易费用理 论认为,雇员谈判能力和技能专用性的高低是形成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
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 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研究成果,如辜胜祖等
位而非竞争陛机制决定并由政府财政统发,任职岗
位主要根据高校内部的工作需要及个人自身素质
来确定。编制内“单位人”有清晰的职业发展阶梯,
可预期未来的岗位晋升的基本路径;享有较多培训 机会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可在职接受学历教育、 到国内外进修访学,还有可能获得政府人才计划的 专项支持和培养;顺利退休后可享受政府提供的较 优厚退休金待遇。编制内“单位人”的这些特性是 与高校的运作机理基本吻合的,长期来看也有利于
经汶掣子/磐吕理一子一刖沿
LU
Doerillger,1)i01.e.
111tenlal Lahor Markets a11d
Maower A11aly—
sis.Lexillgtoll:儿eath Lexillgtoll Books,197l:5—45.
②张凤林、代英姿:《西方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评述》,载《经 济学动态》2003年第7期。
米歇尔・雷克(M.Reit:h)和大卫・戈登(D.Gc卅
拥有城市户口且成为正式工的员工构成了企业内 部的一级劳动力市场,非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和拥有 城市户口的临时工构成了内部的二级劳动力市 场。④郭霄星借鉴了劳动力市场分割思想,运用谌 新民的分析框架对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初 步探究,认为高校内部存在身份差异,结合技能高 低可以把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分别为在编高技能人员、在编低技能人员、非在编 高技能人员和非在编低技能人员,体现了高校内部 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但在高校内部劳动力 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分析领域尚待深化。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