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知识点一:主要任务城市面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目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③布置防灾设施;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
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用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详细规划D.近期建设规划【答案】C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知识点一:消防安全布局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2)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3)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4)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生产性质、改变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2.危险化学品运输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运输危险化学物品,应设置固定的运输线路,限定运输时间。
3.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耐火能力分为四级,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的为四级。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新建各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
4.避难场地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2m2 以上,服务半径在500m 左右为宜。
适宜作防灾避难疏散的场地为:具有安全保障,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广场、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
知识点二:城市消防站规划1.城市消防站分类按照消防站责任区的地域类型,城市消防站分为陆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和航空消防站。
陆上消防站按照扑救火灾的类型分为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
普通消防站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和二级普通消防站。
除了城市消防站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还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职消防队。
2.城市消防站设置城市消防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所有城市都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可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2)中等及中等以上城市、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和经济发达且有特勤需要的城镇应设置特勤消防站:3)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有水上消防需要的水域,应结合港口、码头设置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应有陆上基地;4)特大城市、大城市宜设置航空消防站,航空消防站也应有陆上基地。
3.消防辖区辖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陆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车速度 5 min 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水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船速度30min 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按照上述原则,普通消防站和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特勤消防站,在城区内辖区面积不大于7k ㎡,在郊区辖区面积不大于15 k ㎡;水上消防站至辖区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30km。
4.消防站选址要求(1)陆上消防站陆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在辖区适中位置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路临街地段,距道路交叉口不宜小于30m;2)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小于50m;3)若辖区内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4)距道路红线不小于15m。
(2)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布置在城市港口、码头等设施的上游,不应布置在河道转弯处及电站、大坝附近;2)若辖区水域或沿岸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上游处,消防站陆上基地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3)消防站趸船和陆上基地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且没有铁路、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隔。
(3)航空消防站一般结合民用机场布局和建设。
5.用地标准陆上消防站建设用地标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3300-4800m2 二级普通消防站2000-3200m2 特勤消防站4900-6300m2,水上消防站应有不小于100m 的岸线供消防艇靠泊,其陆上基地建设用地标准与一级普通消防站相同。
【例题】陆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车速度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A.3 minB.5 minC.8 minD.10 min【答案】B知识点三:消防基础设施规划1.消防通信消防通信要充分利用有线和无线多种通信手段,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
2.消防供水城市消防供水水源主要有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然水体和消防水池等。
在公共供水系统规划设计中,供水管网宣布置成环状,并配置消防取水所需消防水鹤的消火栓和消防水鹤,供水水量和水压要满足消防供水要求。
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服务半径不大于150m。
当道路宽度大于60m 时,消火栓宜双侧布置。
消火栓距路缘不大于2m,距建(构)筑物外墙不小于5m。
在寒冷地区,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在寒冷地区对消火栓采取防冻措施有困难的,应设置消防水鹤。
消防水鹤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
配置有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供水管网,管径不应小于150mm,管网水压不应低于0.15M Pa。
在下列地区必须设置消防水池:①无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城市区域;②无消防车道的城市区域;③消防供水不足的大面积棚户区和其他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3.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中心线计消防车通道间距不宜超过160m;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3)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4)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5)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应大于12m×12m;6)消防车通道净宽和净空高度应大于4m。
【例题】消防水鹤主要适用于( )。
A.寒冷地区B.炎热地区C.干旱地区D.多雨地区【答案】A第三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知识点一:防洪排涝标准1.防洪标准除了用频率或重现期表示防洪标准外,有的城市还用某一特定洪水作为防洪标准,例如某一年的最大洪水或历史最大洪水。
城市防洪标准,要根据保护区重要程度和人口规模确定,见表3-8-1。
2.排涝标准排涝标准由降雨历时、重现期和雨水排除时间三个因素构成。
根据城市特点,城市排涝标准中的降雨历时一般不超过24h,降雨重现期一般不低于20年一遇,雨水排除时间一般不长于降雨历时。
【例题】下列哪些项是防洪标准的表达形式?( )A.洪水频率B.洪水重现期C.洪水保护区人口D.某一年最大洪水E.历史最大洪水【答案】ABDE知识点二:防洪排涝措施在规划阶段,城市防洪排涝需要考虑的对策措施包括防洪安全布局、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三方面。
1.防洪安全布局防洪安全布局的基本原则是:1)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2)城市建设用地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
3)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防洪排涝需要,为行洪和雨水调蓄留出足够的用地。
2.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可分为挡洪(堤防、防洪闸等)、泄洪(河道整治、新建排洪河道、截洪沟等)、蓄洪(分蓄洪区、调洪水库)、排涝(排涝泵站)等四类。
3.非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洪水预警预报、超标洪水应急措施、洪涝灾害保险、防洪排涝设施保护和防洪法规建设等。
其中,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趣标洪水应急措施和防洪排涝设施保护,是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非工程措施。
知识点三: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有防洪堤、截洪沟、排涝泵站等。
1.防洪堤防洪堤走向根据河流走向、保护区范围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应与洪水主流线大致平行,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和强透水地基。
防洪堤的堤型主要受建设条件和水流流速影响。
在城郊地区,为了节省工程造价,一般采用土堤;流速大,风浪冲击力强的堤段,可采用石堤或土石混合堤。
在城市建成区,为了节省用地,减少拆迁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防洪墙。
在城市建成区内,可采用在堤顶设置防浪墙的方式降低堤顶标高,但堤顶标高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加0.5m。
2.截洪沟兴建截洪沟的目的是阻止山洪进入市区,减轻市区排水负担,适宜于沿江地面标高低于一定洪水位,市区全部或部分雨水需要强排的城市。
截洪沟应在地势较高的地段,基本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3.排涝泵站排涝泵站是城市排涝系统中的主要工程设施,其布局方案应根据排水分区、雨水管渠布置、城市水系格局等因素确定。
排涝泵站是投资较大,维护费用较高的工程设施。
第四节抗震防灾规划知识点一:地震强度与灾害形式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个指标:一是地震震级,是反映地震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能量越多,震级越高,强度越大。
二是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指标,烈度越高,破坏力越大。
知识点二:城市抗震设防标准和目标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的地区(相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 . 059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目标是:①当遭受多遇地震(即地震烈度低于基本烈度)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②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③当遭受罕遇地震(即地震烈度高于基本烈度)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例题】地震烈度反映的是( )。
A.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B.地震的剧烈程度C.地震释放的能量强度D.地震的活跃程度【答案】A知识点三:抗震防灾规划措施1.城市用地布局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