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导学案汇总

河流导学案汇总

河流导学案我们每天都喝水,俗话说“饮水思源”那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1、【图表解读】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

(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B.⑤C.⑥D.⑦/2、【知识拓展】一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人工回灌地下水,抽取地下水灌溉等(3)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热岛效应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水库可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反之破坏森林、围湖造田有相反的作用。

⑸影响下渗,如道路、城镇建设硬化地面;铺设渗水砖。

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地表径流【合作探究】2、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A.a、b、c、d B.b、c、h、eC.d、e、f、g D.e、f、g、h(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3、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5题。

4.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①环节B.④环节C.⑤环节D.⑦环节5.“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2014·新课标Ⅱ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二、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

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意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

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的主要类型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在不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异,并使径流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列表比较如下: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特别提醒](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3)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2、合作探究例1(2014·广州一模)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雨水B.冰川融水C.湖泊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Array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A、B、C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________,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是________。

(填字母)(5)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3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表示重庆附近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A.地下水B.雨水补给C.冰雪融水补给D.湖水补给5.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D.夏季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7.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对下图中有关现象的判断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季节该地区河水补给潜水B.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处在丰水期C.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可以得到潜水补给D.此季节该地区潜水对河流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9~10题。

9.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0.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1)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2)①曲线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说明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3)东北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4)A C(5)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其差距越小。

答案 C三、河流特征合作探究河流水文特征专题训练:1、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2、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0分)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4分)(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6分)(4、.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图中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R1和R2两河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小题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小题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小题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小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小题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小题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6.读图,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8分)(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8分)(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5分)(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分)(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10分二、河流水系特征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

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

④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