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促进基本理论与健康促进医院(新员工培训)

健康促进基本理论与健康促进医院(新员工培训)

以场所性为主的健康促进:主要是生态性观点 的健康促进,强调人类的健康与所处的环境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概念进而发展出健康 城市、健康小区、健康学校和健康的职场等。
场所健康促进
场所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地点或社会场合,在此 其环境、组织、个人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健康有 所影响,场所也是人们可以主动利用并改造不利于 健康的环境因素
健康价值观
健康生财: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WHO专家研究,
健康投资可取得1:6回报。
保障人权:健康权是人类的第一权利,体现民主、公
平和平等。
维护社会安定:历史和现实证明,“健康不是一切,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建设精神文明:健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内容。
反映社会公德:健康行为不损害别人,遵守社会卫生
满足顾客的健康需求为目标的医院营销
医院一对一营销是以顾客满意率为核心,与顾客建立持久的“双赢 ”关系。目前医院满意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短期行为,重硬件、轻软件 。
医院一对一营销要求医院与每一个顾客对话,形成“学习型关系 ”,启发顾客对医院服务的需求。医院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就是在医群 (患)之间建立学习型的长期的健康关系,提升顾客的永恒的健康价 值观,用人性化的网络沟通,使医护与顾客不但不产生纠纷,还让有 些顾客成为医院的义务宣传员健。康即教育:
健康 促进
以倡导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合作关系和联盟主 要工作方法; 将健康教育与政治、组织和经济干预相结合; 注重环境改变;属于行动领域; 艺术性高于科学性
• 理论
卫生
. 宣传
无理论(或仅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无学科特性
健康 教育
有理论 以行为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 和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的理论为基础形成健康教育理论
迫使医疗机构改革的原因: 高科技医疗仪器快速发展,健康消费上扬 民众对健康服务的要求(Demands)增加 考虑如何用最少的经费提供最好的服务,更进一步考 虑到病人与家属以及小区的需求
克服三种错误观念,树立创医院品牌意识
一、健康教育是“亏本”工作:
1、人们赞扬服务态度好,增加健康知识,就医人数不断上升,提高就诊率 ,贯彻一对一营销战略。
健康教 育与健 康促进
高血压
心脏病
眼底血 管病变
肾血 管病
糖尿病
脑血管病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 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 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 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 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
1948年WHO: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整体的健康观(Holistic well-being)
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认识的飞跃。 新的健康的概念经过长期的认识过程。
只治不防是越治越忙,很多病
健康是一个过程 应该早期的给予干预,把健康维护 好,把亚健康调整好,不让它发展 到疾病的程度。
变化中的医患关系
患者:综合素质普遍增强、求助心理逐渐消失, 被尊重的心理需求明显增强,抱怨顾客的社会 影响是满意顾客的6-8倍,当医院接到一个抱怨 信号是大概已经有25个病人在抱怨。
医师不是技师,不是面对一个机器,而是一个 需要沟通、交流、心理满足感的社会人
医生是为病人的健康问题找出解决方案,而不 仅是提供药物和手术
知名度 美誉度 忠诚度 松下名言:关系就是生产力 知名度:专家专科诊治,教会病人防治疾病知识,家属也接受相关知识教
育。 美誉度:关爱健康,专题(免费)讲座,健康咨询,电话预约、人性化(
全陪医护)、个体化(健康档案)服务。 忠诚度:留住关系顾客,开发潜在顾客(如日间病房、“月子保姆”),
口碑好、效益高。 医院是一对一营销的最优场所,健康教育是一对一营销的先锋。
以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各部门履行对 健康的社会责任为目标。
• 特点
卫生 . 多为单向传播; 受众广泛;不注重信息、反馈
宣传
和效果评价; 属于行动领域
健康 教育ຫໍສະໝຸດ 以知识传播为基础,并注重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 注重行为教育和行为干预; 健康教育计划注重设计和评价; 设计注重健康诊断和传播策略; 注重科学性;
医院作为一个场所可以影响多个人群的健康,包括医护人员、 患者、家属及社区成员。
医院具有丰富的医学技术资源;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医院会使用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并且有能力和义务处理自身 产生的大量的废弃物。
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需要。
面临挑战:医疗费用急剧上升,给政府、集体和个人 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规则是公民的社会公德。
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特征
管理与经营相结合(经营型) 医疗与防保相结合(群体型) 高技术与高感情相结合(行为型) 院内与院外相结合(社区型) 技术与方便服务相结合(方便型)
发达国家评价医疗质量因素权重
技术准确度 32%
反应灵敏度 22%
情感影响力 19%
爱心
16%
形象
11%
非技术因素
理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理念的转变reorient:“三维”(躯体、心理、社会)
健康观,群众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社会大卫生观,医院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观,医学社会化是卫生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
服务的转型reshape:从面对疾病到面对病人、从面对
病人到面对健康人,产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 )的全球战略和“社区导向的卫生服务”。医院功能在 扩大:从治疗到预防、从生理到心理、从院内到院外、 从技术到社会服务。
2020/12/10
3
美国2010年卫生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问题顺次
1、体育活动 2、超重、肥胖 3、吸烟 4、酗酒、吸毒 5、不负责任的性行为
6、伤害 7、精神卫生 8、环境保护 9、免疫接种 10、享受医疗服务
超重/肥胖
咸食
缺乏运动
紧张
酗酒
遗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 健康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
1.6亿
专业人员作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应提高其水平。各类医务人员均应以 健康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人人参与一对一营销活动,成为“改变人类行 为的工程师”(WHO),也是医护的手段,把健康教育融于医院文化之中 。
1986 年第一次国际健康促进会议于是形成,会议中 发表了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Otto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进的理念因此变成 一种国际运动。
健康促进的定义:促使公众增加控制以及改善他们 的健康的一个过程。
所谓公众及包括个人与小区,有能力控制并改善影 响他们的健康的不良因素(例如环境、教育或文化 等),进而促使健康,这个定义明示了许多优点: 1 清楚地表达着重于影响个人与群体可能的因素 2 有一些健康的影响因素是个人或群体无法解决, 健康促进策略可以试图减低这些因素的影响 3 增加个人的控制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健康策略
传播卫生知识和卫生政策法规信息 以受众接受信息为目标
健康 教育
传播卫生知识和有关卫生政策法规信息; 对个体和群体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 培训; 针对不健康行为进行干预
以行为改变为目标
健康 促进
促进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社会动员,加 强社区行动;开展健康教育,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
顾客有限参与
顾客高度参与
科室研究技术和服务
全院研究技术和服务
人们一般满意
永久得人心
一对一营销的医院健康教育使医院成为顾客的健康家园
医疗机构对于健康促进的责任
不同于学校或职场的健康促进,促进民众的健康是医疗 机构最主要的任务;
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例如:医师、护理师或药师等)所 提供的健康讯息,较容易被社会大众所信服;
2、社区居民健康素质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提高,其经济效益是1:6(全 球经济学家研究结果)。认为健康“增值”。
二、健康教育科学性不强: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有针对性,用多种方法对各类人群进行教育,取 得效果。健康教育是一门“软科学”,如经济学等,不能用硬科学的尺度 来衡量。
三、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事:
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
▲医院创造优良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与医 院现代化接轨。
▲适应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分层次服务,条件 不同,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满意度。
▲医护人员学习服务哲学、待人礼仪,强调奉献。有高明 的医术和优良的医德,实现依法治院、以德治院。
医院不但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救助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获取 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的重要场所之一。
每一个场所都会有明确的环境、范围、名称、特定 角色的成员(如老师、学生、雇主和雇员等),而 场所的健康促进议题与环境、组织、场所中的群体 、群体所获得的健康服务以及与邻近小区之间有很 大的关连性
健康促进医院也是一类特殊的场所
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健 康促进之间的关系与比较
• 工作内容与目标
卫生宣 传
学习型关系
健康需要
健康需求
树立健康消费观,接受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贯彻三级预 防,关注亚健康,(如组织文体活动和健康旅游、素食制作等),居 民自觉出钱防病、保健康。
学习型一对一营销与一般营销主要区别
一般营销
学习型营销(健康教育)
关注医疗项目
关注顾客健康
短期战术
长期战略
一般为顾客服务
高度忠诚于顾客
健康促进的策略
一、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二、创造支持性环境 三、强化社区行动 四、发展个人技能 五、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