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问(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7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随着俄罗斯的加入,将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A .大力开发氢能源B .充分利用太阳能C .不使用含碳能源D .提高能源利用率2、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降解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B .HCHO 溶液或(NH 4)2SO 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C .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变黄D .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3、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混在NO 2中的NO :将气体与过量O 2混合B .除去混在CO 2中的SO 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 4溶液和浓硫酸C .除去KCl 溶液中的K 2CO 3:加入过量BaCl 2溶液后过滤D .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4.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Ra 22688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 Curie )因对Ra 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个Ra 22688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B .Ra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 族C .RaCl 2的熔点比CaCl 2高D .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5.已知NaHSO 3溶液呈酸性、NaHCO 3溶液呈碱性。
现有浓度均为0.1 mol ·L-1的NaHS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 表示S或C),其中正确的是A.c(Na+)>c(HRO3-)>c(H+)>c(RO32-)>c(OH-)B.c(Na+)+c(H+)=c(HRO3-)+c(RO32-)+c(OH-)C.c(H+)+c(H2RO3)=c(RO32-)+c(OH-)D.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6.硝酸铵(NH4NO3)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不可能是....硝酸铵分解产物的是A.N2O、H2O B.N2、O2、H2OC.N2、HNO3、H2O D.NH3、NO、H27.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
已知晶体中N-N键的键能为160 kJ·mol-1,而N≡N的键能为942 kJ·mol -1(键能表示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或者破坏化学键消耗的能量)。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牢固,所构成物质越稳定B.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C.高聚氮晶体中n(N)∶n(N-N)=1∶3D.用作炸药或高能材料可能是高聚氮潜在的应用8.5 mL Ag+浓度为0.1 mol·L-1的某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某种碱金属盐,待卤化物完全沉淀后,经过滤、干燥,称得质量为0.013 g,则此沉淀是A.LiF B.LiCl C.AgF D.AgCl9、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 Cl2 + 6 FeI2= 2FeCl3 + 4 FeI3B.Cl2 + FeI2= FeCl2 + I2C.Co2O3 + 6 HCl = 2CoCl2 + Cl2↑+ 3H2O D.2Fe3+ + 2I—= 2Fe2+ + I2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
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0、下列反应必须用稀硫酸,而不能用浓硫酸的是A.跟锌反应制氢气B.跟苯、浓硝酸作用制硝基苯C.溶解金属铜D.作乙酸乙酯水解的催化剂11.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在臭氧层中含量达0.2 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
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的波长小于242 nm的紫外线形成的,不过当波长在220 nm~320 nm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B.臭氧转化为氧气和氧气转化为臭氧均须吸收能量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基本稳定D.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加快臭氧的分解1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 N AB.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 N AC.6.2 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 N AD.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13.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Mg2+、Al3+、HCO3-、SO32-B.K+、Ca2+、MnO4-、Cl-C.Ba2+、Na+、AlO2-、NO3-D.NH4+、Fe3+、SO42-、SCN-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B.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3Fe+8H++2NO3-=3Fe2++2NO↑+4H2O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15.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C.离子半径:A2->C->B2+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16.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C .通入Cl 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 -存在 D .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 32-17.t ℃时,将100 g 某物质A 的溶液蒸发掉10 g 水,恢复至t ℃,析出2.5 g 晶体;再蒸发掉10 g 水,恢复至t ℃,析出7.5 g 晶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时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若A 是CuSO 4,则7.5 g 晶体中含水2.7 gC .t ℃时A 的溶解度为75 gD .原溶液中A 的质量分数为40% 18.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c 三点溶液的pH :c <a <bB .a 、b 、c 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 <b <cC .用湿润的pH 试纸测量a 处溶液的pH ,测量结果偏小D .a 、b 、c 三点溶液用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c <a <b19.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 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 (H)∶m (O)>1∶8。
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A .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 .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C .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 .CuO 没有全部被还原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3分)20. (6分)用装置A 、B 和乳胶管组成装置,用于收集干燥的NH 3气体(①装置A 已经气密性检查;②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碱石灰、水和酚酞)。
2Zn Ⅰ Ⅱ Ⅲ导电能力c (Ⅰ) A Ba b (Ⅱ)回答下列问题:⑴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NH 3→______→_______→c (填接口代号); ⑵干燥剂碱石灰应放在________中(填广口瓶代号);⑶说明NH 3气体已经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制取氧化铜①称取2 gCuSO 4·5H 2O 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 蒸馏水溶解;②向上述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⑴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 ;⑵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 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⑶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⑷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B 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 mL 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⑸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 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 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为探究CuO 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CuO 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22. (6分)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 >W >Z >Y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3,这四种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总和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