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学年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年海淀)下列典籍记载的文字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A.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抱朴子》)B.凡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火焚炼为用(出自《天工开物》)C.以毛袋漉去曲滓(酒糟),又以绢滤曲汁于瓮中(出自《齐民要术》)D.铅山县有苦泉(含硫酸铜),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出自《梦溪笔谈》)答案:A2.(2018海淀)下列物质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物质性质A 家用水壶中的水垢可用白醋浸泡除去白醋中的乙酸具有酸性B 家用消毒柜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对餐具进行消毒灭菌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变性C 食品工业中以植物油和氢气为原料制造氢化植物油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D 工业上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葡萄糖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转化成葡萄糖3.(2018年北京高考)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4.(2018·开封质检)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两种,它们的沸点也相同B.乙烯分子与苯分子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碳碳双键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乙醛加入Cu(OH)2粉末并加热可看到红色沉淀生成答案:C5.(2017年北京高考)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图中虚线表示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聚维酮的单体是B.聚维酮分子由(m+n)个单体聚合而成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D.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6.(2018年北京西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者红色更深B.分别向2 mL5%H2O2溶液中滴加1 mL 0.1 mol·L−1 FeCl3和CuSO4溶液,产生气泡快慢不相同C.蛋白质溶液遇饱和Na2SO4溶液或醋酸铅溶液均产生沉淀,沉淀均可溶于水D.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可将二者分离答案:B7(2018北京西城)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3−)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 + N2O == N2 + H2OB.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H2-2e− == 2H+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D.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答案:C8(2018年北京东城)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反应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I这生成无色气体的理综方程式是3Cu+2NO3—+8H+ ====3Cu2++2NO↑+4H2OB.步骤III反应速率比I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C.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答案:BIr9(2018年北京西城)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①和②,在相同时间内,记录现象如下(溶液的温度变化均不明显)。
实验装置实验序号电极材料实验现象①铂两极均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两极区的溶液均未见白色浑浊②石墨两极均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阴极区未见白色浑浊,阳极区产生白色浑浊,分离出该白色固体,加酸溶解,产生气泡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4e− == O2↑+ 4H+B.②中,白色浑浊的主要成分是Ca(OH)2C.②中,产生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电解过程消耗水D.②中,产生白色浑浊与阳极材料被氧化生成CO32−有关答案:D10.(2017年北京高考)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11.(2017·长沙模拟)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LiCoO2及少量Al、Fe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 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 g、12.9 g和1.3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甲是LiOHB .在上述溶解过程,Na 2S 2O 3、LiCo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LiCoO 2+Na 2S 2O 3+11H 2SO 4===4Li 2SO 4+8CoSO 4+Na 2SO 4+11H 2OC .已知:常温下K sp [Co(OH)2]=1.58×10-15。
沉淀钴过程中,当溶液pH =10时,溶液中c (Co 2+)=1.58×10-11mol·L -1D .分离沉淀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 答案B12(2018年北京高考)测定0.1 mol·L -1 Na 2SO 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 ,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9.669.529.379.25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 2SO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23SO -+H 2O3HSO -+OH −B .④的pH 与①不同,是由于23SO -浓度减小造成的C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D .①与④的K w 值相等 答案C13.(2018年北京高考)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 溶液)。
①②③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14 (2018年北京海淀)已知:Ag++SCN-=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B.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3AgSCN↓+Fe3+C.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D.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15.(11分)Ⅰ.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具有很多优点,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现有以下三种乙醇燃料电池。
(1)三种乙醇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物均为________。
(2)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熔融盐乙醇燃料电池中若选择熔融碳酸钾为介质,电池工作时,CO2-3向电极________(填“a”或“b”)移动,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H 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 H++HA-,HA-H++A2-。
回答以下问题:(1)已知常温下,H 2A的钙盐(CaA) 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CaA(s)Ca2+(aq)+A2-(aq)ΔH>0。
①温度升高时,K sp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②滴加少量浓盐酸,c(Ca2+)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2)若向CaA悬浊液中加入CuSO4溶液,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写出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Ⅰ.(1)氧气(2)O2+4H++4e-===2H2O(3)a O2+2CO2+4e-===2CO2-3Ⅱ.(1)①增大②增大加盐酸发生反应:A2-+H+HA-,A2-浓度减小,CaA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n(Ca2+)显著增大,而溶液体积变化不大,所以c(Ca2+)增大(2)CaA(s)+Cu2+(aq)Ca2+(aq)+CuA(s)16.(10分)(2017·太原联考)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以下三个反应:①CO(g)+2H 2(g)CH3OH(g) ΔH1=-Q1 kJ·mol-1②2CH 3OH(g)CH3OCH3(g)+H2O(g) ΔH2=-Q2 kJ·mol-1③CO(g)+H 2O(g)CO2(g)+H2(g) ΔH3=-Q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新工艺的总反应3H 2+3CO CH3OCH3+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ΔH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温度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①由表中数据判断ΔH________(填“>”“=”或“<”)0。
能够说明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体系的压强不变B.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c(CO)=c(CH3OH)②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10 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 mol·L-1,计算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