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精品】高三化学专题训练(15)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氢气B.空气C.一氧化氮D.明矾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硅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②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③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④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④3.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H4SiO4B.H3PO4C.H2SO4D.HClO44.据报道,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32He,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
32He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 B.2 C.3 D.45.要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 )A.滴入KSCN溶液B.通入氯气C.加入铜粉D.加入铁粉6.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有关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CH4B.H2C.NO D.NH37.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氨气液化B.苯挥发C.油脂水解D.石油中分馏出汽油8.向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适量某有机物的无色溶液,加热时有红色沉淀产生,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A.—OH B.—CHO C.—C≡C—D.—COOH 9.下列有机物中,与丁烯互为同系物的是A.甲烷B.乙烯C.乙炔D.乙酸1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指含碳元素的物质B.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有机物都难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D.有机物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生成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B.石灰石是制备玻璃、水泥等工业的原料之一C.石墨可用做绝缘材料D.常温下,运输浓硫酸、浓硝酸时可用铝制或铁制槽车12.下列方法可以加快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是A.增大压强B.加少量水C.加入少量CuSO4D.加入少量ZnCl2 13.一定条件下,对于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g) +O2(g)⇌2SO3(g), 下列叙述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SO2、O2、SO3的浓度相等C.SO2、O2、SO3在容器中共存D.SO2、O2、SO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14.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A.NO B.CO2C.N2D.O215.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A.Fe+2HCl = FeCl2+H2↑B.2Fe+3CuCl2 = 2FeCl3+3CuC.Al2O3+2NaOH = 2NaAlO2+H2OD.2Al+6HCl = 2AlCl3+3H2↑16.下列各组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A.木炭和浓硫酸B.铜和稀硫酸C.木炭和稀硫酸D.铁和稀硫酸17.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无色气体放出B.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C.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不溶解D.既有无色气体放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18.某无色溶液可能是AgNO3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中的一种。
为检验其成分,某同学做实验如下: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上述实验说明该溶液是A.AgNO3溶液B.NaCl溶液C.Na2CO3溶液D.Na2SO4溶液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且各物质之间相互不反应;氢气、一氧化氮、明矾都属于纯净物;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答案选B。
2.D【详解】①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硅单质是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故正确;②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反射原理制成的,故正确;③碳酸钠碱性太强不适合用于中和胃酸,应用碳酸氢钠,故错误;④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熔点高,所以能用于制造飞机,故正确;答案选D。
3.D【详解】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Si,则HClO4酸性最强,答案为D。
4.A【详解】He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则H的中子在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2数为1。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注意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题,根据在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5.D【解析】A. 滴入KSCN溶液可以检验铁离子,不能除去氯化铁,A错误;B. 通入氯气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B错误;C. 加入铜粉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新杂质,C错误;D. 加入铁粉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除去氯化铁杂质,D正确,答案选D。
6.C【详解】A.甲烷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不符合;B.氢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B不符合;C.一氧化氮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选项C符合;D.氨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及正确的收集方法,明确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要求,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判断:能够与氧气反应的气体、气体密度接近空气密度的气体都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
7.C【详解】A.氨气液化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B.苯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油脂水解有新物质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正确;D.石油中分馏出汽油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生成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8.B【详解】向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适量某有机物的无色溶液,加热时有红色沉淀产生,即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存在官能团为:-CHO。
答案选B。
9.B【详解】A.甲烷属于烷烃,丁烯属于烯烃,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选项A错误;B.乙烯属于烯烃,与丁烷在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选项B正确;C.乙炔含有碳碳三键,属于炔烃,与丁烯不互为同系物,选项C错误;D.乙酸含有羧基,属于羧酸,与丁烯不互为同系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同系物辨析,难度不大,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
10.B【详解】A.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属于无机物,选项A 错误;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选项B正确;C.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而醇、醛可溶于水,选项C错误;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有机物可人工合成,如尿素,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1.C【详解】A.硅晶体(Si)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选项A正确;B.工业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需要使用石灰石,制造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灰石,需要使用石灰石,选项B正确;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导体,选项C错误;D.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铝或铁产生钝化现象,在铝、或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用铁或铝槽车装运浓硫酸、浓硝酸,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2.C【详解】A.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增大压强对反应物的浓度影响不大,选项A错误;B.加少量水,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选项B错误;C.加入少量硫酸铜,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可增大反应速率,选项C正确;D.加入少量氯化锌,对反应没有影响,反应速率不变,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原因,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固体表面积以及原电池反应等,一般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表面积或形成原电池反应,都可增大反应速率。
13.D【详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故A错误;B.可能存在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相等,但不能说明浓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平衡,故B错误;C.反应只要进行SO2、O2、SO3就会在容器中共存,故C错误;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4.C【详解】根据n=mM可知氮气的物质的量最大,由V=nV m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占有体积越大,由于氮气的摩尔质量最小,故氮气的体积最大。
答案选C。
15.B【详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 FeCl2+H2↑,选项A正确;B. 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 = FeCl2+Cu,选项B 不正确;C. 氧化铝与所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 =2NaAlO2+H2O,选项C正确;D.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 = 2AlCl3+3H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6.A【详解】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稀硫酸与铜、碳不反应,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石灰水不反应。
答案选A。
17.B【解析】【分析】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NaOH=NaAlO2+2H2O,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NaOH=NaAlO2+2H2O,氢氧化铝是难溶性白色物质,偏铝酸钠是可溶性物质,因此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变为无色可溶性溶液,故合理选项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