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
1
年度单位产值能耗下降
40
2
能耗、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填报
6
3 日常工作 (20分)
建立能源管理制度
3
4 5 6 7
配备能源管理人员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主动参加节能低碳宣贯、培训 活动 开展能源审计
3 2 2 4
8 9
洁生产审核
节能措施 (40分)
13 实施节能改造项目 14 能源管理平台建设 15 分布式光伏应用 16 电机能效提升 17 配合开展节能监察 18 LED照明应用
苏州工业园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 序号 考核内容 分值 * * * * * * * 100 评分标准 企业内部已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加3分 企业主动开展碳排放交易和中和的,加2分。 企业主动参与园区环境(碳排放)信息公开的,加2分。 开展碳排放盘查,获得ISO14064证书或其他国际国内认可同等资质证书 的,加3分。 近5年内参与创建“能效之星”并获得三星评定的,加2分;*获得四星评定 的,加3分;*获得五星评定的,加4分。 近5年内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得2分;已通过认证或评价的,得4分 。 企业开展或积极响应社会上节能低碳类公益活动的,每组织或参加一 次,加1分,最多加2分。 得分 19 充电桩建设 20 碳排放交易和中和 21 碳排放信息公开 加分项 22 开展碳排放盘查 23 创建“能效之星” 24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25 节能低碳宣传和社会活动 合 计
苏州工业园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 序号 节能低碳 目标 (40分) 考核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产值能耗低于园区上一年度规上企业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值能耗较上 一年度下降的,得40分,产值能耗较上一年度上升的,得30分。产值能 耗高于园区上一年度规上企业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值能耗较上一年度 下降4%(含4%)以上,得40分;产值能耗较上一年度下降2%-4%之间 (含2%),得30分;产值能耗较上一年度下降不到2%,得20分;产值能 耗较上一年度不降反升的,不得分。 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工作的,得6分。万家企业:需同时按时完成本企 业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得2分;按时完成月度省能效监测与统计分 析平台网上填报的,得4分。 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节能低碳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或明确节能 低碳管理专门机构,并提供工作保障的,得1分;将年度节能低碳目标层 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的,得1分;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奖惩 制度,并对节能低碳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评的,得1分。 企业按规定足额配备能源管理人员的,得3分;配备不足的,扣1分;未 配备的,不得分。 按照国家标准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和仪表,并定期对计量器具检定、 校准的,得1分;制定和完善能源计量制度的,得1分。 制定和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并建立完备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 得1分;按要求及时报送能源统计报表的,得1分。 企业已参加园区资源节约和能源管理协会的,得2分;企业参加2次以上 活动的,得2分;少参加一次的,扣1分;不参加的,不得分。 近5年内已开展过能源审计工作的,得3分;*已完成能源审计所提节能改 进措施的,加2分。(注:能源审计所提节能改进措施不具备技术、经济 实施条件的,不计算在内) 近5年内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 收的,得3分。 年度内安排资金,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的,得10分;节能改造项目获得当年度园区节能引导资金的,得20分;*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加5分,。 企业已上线电力需求侧类能源管理平台的,得2分;同时数据按要求接入 园区低碳能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得3分。 企业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得3分;有效屋顶载体应用率超过80%以上 的,加5分。 企业无低效电机淘汰或已完成低效电机淘汰、电机与拖动设备改造的, 得3分。 年度节能监察中无整改事项的,得3分。 企业实施LED照明改造的,加2分;除生产工艺或特殊照明要求,LED照 明应用率超过80%以上的,加5分。 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