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十章 第三节醛羧酸酯学案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十章 第三节醛羧酸酯学案

第三节 醛 羧酸 酯梳理基础 一、醛 1.定义。

______与______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可表示为RCHO ,甲醛是最简单的醛。

(1)氧化反应。

①乙醛能被弱氧化剂Ag(NH 3)2OH 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醛也能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所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醛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

乙醛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烃基 醛基2.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易溶于水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液体 与水互溶3.(1)①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②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③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2)CH 3CHO +H 2――→Ni△CH 3CH 2OH1.掌握乙醛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醛类的通式、官能团、检验和同分异构体,了解甲醛的性质、用途和安全使用的有关常识。

3.了解乙酸、乙酸乙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4.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5.了解酯的结构特点、形成和水解规律。

二、羧酸 1.概念。

由烃基或氢原子与______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饱和一元羧酸通式为________。

答案:1.羧基 C n H 2n O 2(n≥1)答案:2.脂肪 芳香 乙二酸答案:3.CH 2O 2 HCOOH —CHO C 2H 4O 2 CH 3COOH4.物理性质。

(1)乙酸:气味:强烈______气味,状态:______,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

(2)低级一元羧酸一般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_。

答案:4.(1)刺激性 液体 (2)减小5.化学性质(以乙酸为例)。

(1)酸的通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在水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如甲酸(HCOOH)、乙酸(CH 3COOH)、 硬脂酸(C17H35COOH) 酸:如苯甲酸()一元羧酸:如乙酸、硬脂酸二元羧酸:如 —COOH多元羧酸按烃基不同按羧基数目(2)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和CH3CH182OH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1)CH3COOH CH3COO-+H+红色2CH3COOH+2Na―→2CH3COONa+H2↑2CH3COOH+CuO―→(CH3COO)2Cu+H2O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2)CH3COOH+CH3CH182OH CH3CO18OC2H5+H2O三、酯1.定义。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________被—OR′取代后的产物叫做酯,简写为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密度一般________水,且______溶于水,________有机溶剂。

3.水解反应。

酯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________。

(1)酸性条件下的水解:RCOOR′+H18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条件下的水解:RCOOR′+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H RCOOR′2.小于难易溶于3.酸和醇(1) RCO18OH+R′OH(2)RCOONa+R′OH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所用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 )2.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3.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4.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5.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石蕊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Na______________________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酸6.分离Na 2CO 3溶液和CH 3COOC 2H 5,选如下图所示装置( )7.(2013·北大附中模拟)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加饱和碳 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8.乙酸的结构简式:C 2H 4O 2( )9.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1.解析:乙醇与乙酸乙酯互溶,只使用分液漏斗无法分离,不能达到分离的实验目的。

答案:×2.× 3.× 4.× 5.√6.解析:Na 2CO 3溶液和CH 3COOCH 2CH 3二者互不相溶,分离Na 2CO 3溶液和CH 3COOCH 2CH 3需选用分液漏斗来分液,故错误。

答案:× 7.√8.解析:给出的是乙酸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应为CH 3COOH ,故错。

答案:×9.解析:食醋(主要成分为CH 3COOH)和水垢(CaCO 3)可发生如下反应:“2CH 3COOH +CaCO 3===(CH 3COO)2Ca +H 2O +CO 2↑”,故正确。

答案:√1.(双选)下列有关乙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简式为CH 3COH B .与水混合、搅拌,乙醛浮于水面上C .乙醛易溶于水,但乙醛的蒸气在空气中能燃烧D .完全燃烧时乙醛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答案:CD2.(2013·山东卷)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7H 6O 5B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 .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解析:根据莽草酸的结构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 7H 10O 5, A 错误;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B 错误;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C 正确;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 +,醇羟基不能电离出氢离子,D 错误。

答案:C 3.某有机化合物X ,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 是( )A .CH 3CH 2OHB .C 2H 4 C .CH 3CHOD .CH 3COOH解析:CH 3CHO 氧化和加氢分别得到CH 3COOH 和C 2H 5OH ,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答案:C4.某酯类有机物A 的化学式为C 4H 8O 2,已知A ~E 有下图转化关系,E 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 的结构可能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解析:由A ~E 的转化关系知,B 、D 、C 、E 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相同,故A 为乙酸乙酯,仅1种结构。

答案:A5.A 、B 、C 、D 四种芳香族化合物有的是药物,有的是香料。

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既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和NaHCO3反应放出气体的有________(用A、B、C、D填空)。

(2)1 mol A最多能与__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3)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填写名称);苯环上有两个邻位取代基,分别为“—OH”和“—COO—”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其中两种(G和H)结构简式如下所示,请补充另外两种。

、、__________、G H__________。

(4)D是“亮菌甲素”的结构简式,它配以辅料丙二醇溶成针剂用于临床。

“亮菌甲素”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氧化反应(5)已知:①—COOH连接在苯环上,酸性增强;②醇和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直接反应生成酯,而酚不能。

酚只能跟有机酸酐作用生成酯。

例如:。

现以C为基本原料,请选择必要的其他反应物,用最佳途径合成。

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既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和NaHCO3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酚羟基和羧基,满足条件的只有B。

(2)有机物A分子中的苯环和醛基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 A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3)有机物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羟基;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类的还有,属于羧酸类的有。

(4)“亮菌甲素”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故“亮菌甲素”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5)分析有机物C和目标产物分子上的差别可知,要合成目标产物,首先向C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将其分子中的“—ONa”转化为酚羟基,而分子中的“—COONa”不发生变化,从而得到,然后此有机物与乙酸酐反应即得目标产物。

答案:(1)B (2)4 (3)羧基、羟基(4)C(5)①+CO2+H2O―→+NaHCO3②+―→+CH3CO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