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1、本文选自?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②咏雪的直接原因: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咏雪》习题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②计划、筹划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三」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

“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阅读题:一、解释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二、翻译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

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大,猛 2.像什么 3.大致形容二、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三、A四、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

五、柳絮因风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

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

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

”谢安高兴地大笑。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四」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2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3分)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2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参考答案:2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4分,一小题一分)22、B (3分)2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3分)(语句流畅0.5分,重点字词“致、怪、当、戏、耳”各占0.5分,“致”译为“导致”也可得分。

)2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答“心狠手辣”也可得分)(3分,结合内容1分,“心胸狭窄”1分,“凶残”或“心狠手辣”1分。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五」阅读分析。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①友人语巨伯曰(语:)②吾今死矣,子可去(子:)③败义以求生(败:)④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2、翻译下列句子:①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男子,而敢独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_________________,特定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4、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1、①对说②您,对对方的尊称③正义④放弃2、①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②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③我们这些不懂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3、探病访友;胡人入侵4、不肯“败义而求生”5、遂班军而还。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六」阅读与赏析。

①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②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1.选出“儿以咨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其境过清B.策之不以其道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对文章的内容判断不正确的是()A.第①节主要通过叙述吏部郎许允推荐乡人做官,表现他为官清正不阿、不徇私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