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主观题整理(不能保证每道题都是准确的,自己也结合课本理解着看)简答:1.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①自上而下地开展教学进程。
②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在认知主义理论下,教学设计基本上是以线性的方式进行的。
而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从而更符合人类的学习特征。
)(2)情境化教学(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各种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注重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广为采用,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2.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即:(1)做的经验:①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①观摩示范;②野外旅行;③参观展览;④电视和电影;⑤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3)抽象的经验:①视觉符号;②言语符号。
基本观点:(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2)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的经验,而必须想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3.简述常用的视听媒体及其教学应用方式。
(P78)常用的视听媒体有: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VCD与DVD。
视听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1.主体式教学:在主体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管理者,主要完成组织、辅导答疑、实验指导及批改作业等工作,这种形式的视听媒体教学,要求配有高质量的视听媒体教材和认真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收到低投资、高效率的效果。
2.补充式教学: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可适时插入一段视听媒体教材,以补充表现教师讲解中较难以其他形式表现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信息传播容量和速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示范式教学:视听媒体教材可提供规范标准的行为模式,供学生观摩仿效,以避免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的误导与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个别化教学:视听媒体教学手段除了适合集体教学外,还十分适合于自学方式的个别化教学,十分方便学习者自定步调、因需求学、因材选学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各种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素质优势,适合自学式继续学习。
4.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P87第Ⅰ类: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个别化),是最为基本和常用的教学模式。
(1)操练与练习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阶段的功能,是多媒体最常用的模式。
只是巩固和数量某些知识和技能,不传授新知识和技能。
优点:可以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能够以多媒体方式有效地激励学生;可以将学生的成绩及时加以保存。
(2)个别指导模式。
由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或技能。
优点: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开展;教学效率高。
(3)教学测验模式。
它主要包括自动出试卷、联机测验或自动阅卷、测验数据分析等三个方面。
优点: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产生的试卷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因素,有效性高。
(4)教学模拟模式。
也称为房展,就是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优点:高效、安全;低成本;形象逼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5)问题解决模式。
也称问题求解,指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那些与实际背景较接近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游戏模式。
计算机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产生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潜在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特点: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具有竞争性,最后一定有赢家和输家。
5.简述目录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的优点和局限性。
P128目录检索工具:优点: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士的组织和选择,可以保证质量,减少检索中的“噪音”,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缺点:由于是人工收集整理信息,因此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跟上网络的迅速发展,所涉及信息的范围有限,其数据可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搜索引擎:优点:无需判断类目、归属,使用比较方便。
缺点:由于人工干预过少,使其准确性较差,检索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冗余信息。
多元搜索引擎:优点: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结果。
缺点:在信息来源和技术方面上存在一些限制,因此搜索结果不是很理想。
6.简述微格教学及其实施的基本步骤。
P190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格教学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2)确定训练目标。
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之前,指导教师首先应该向受训者讲清楚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3)观摩示范。
为了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的技能的形象感知,需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带)或教师现场示范。
(4)分析与讨论。
在观摩示范完后,组织受训者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
(5)编写教案;(6)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
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即受训者自己走上讲台讲演,扮演教师。
(7)评价反馈。
教学结束后,必须及时组织受训人员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进行视频点播,由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
(8)修改教案。
评价反馈结束后,受训者需要修改、完善教案,再次实践。
7.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P259)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良好的支撑环境。
在传统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接着相互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数字化等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和软件,不仅能进行大数据量的处理,大大减少人力劳动,而且创新和发展了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工艺学记录、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电子档案袋、统计软件和评价研究工具,使教学评价更加简便、科学。
(1)工艺学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记录学习行为和事件;(2)学习反应信息分析使用专用软件收集、分析学习信息;(3)电子档案袋利用blog等建立、使用电子档案袋;(4)数据处理软件使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教学评价8.简述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个人觉得答题时最好每点再加一句扩充P13)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论述:(以下的答案仅供参考,考试一定要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要结合实际)1.结合实际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
专业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技能化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则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专业素质可以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等方面得到具体表现。
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必需组织部分。
+结合实际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各种不同学习流派学习理论的认识。
(第二章)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靠强化。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作为行为派的代表学说。
在此就不具体介绍各个行为主义观点了。
而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常识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这个理论对教育技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特别是语言教学中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的学习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维果斯基的内化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均可作为认知派的代表性学说。
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对新知识的意义的建构性和创造性的理解,强调学习是社会性质,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对学习的影响,这些观点和主张对于进一步认识学习的本质,揭示学习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建构主义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建构主义理论有以下基本观点:1、学习是学习着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型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从而更符合人类的学习特征。
并且它能够提供各种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它重视社会性互动,学生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步骤。
(P94)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步骤如下:1.环境分析: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分析等任务。
2.教学设计: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
3.脚本设计:是课件设计与实现的重要依据,是课件开发过程中由面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到面向计算机软件实现的过渡阶段,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
4.软件编写:为提高效率,应该尽量收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素材,根据课件内容需要进行编辑加工。
在多媒体素材采集、编辑完成后,就可以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集成。
课件程序编写完成后应当进行仔细的调试,调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程序中隐含的各种可能错误并加以排除,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上和计算机语言文法上的各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