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部分(24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道qiàn ▲②mù▲集③饮qì▲吞声④无精打cǎi ▲2.下面的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长城的每个垛口上部有一个小口,叫做缭望口。
烽火台直上云宵的狼烟,是专为传递军情用的……提及长城会让人想起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想起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伟迹,想起他的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长城不仅仅是一个举世瞩目、无与轮比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②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④▲,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⑥海内存知己,▲。
(王勃《▲》)⑦▲,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⑧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又是极细切的,像▲,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像波涛在澎湃。
(陆定一《老山界》)4.“美林”每瓶10毫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小儿退热药,下表是该药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邻居刘奶奶5岁的小孙女感冒,突然发热至38.9℃。
她想给小孙女服点“美林”退热,以缓解症状。
刘奶奶看不明白,拿着刚买来的“美林”退烧药和说明书来请你帮忙。
你看了说明书后,问清楚刘奶奶的小孙女是5岁,你会说:“▲▲▲▲▲▲”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台风“莫拉克”的特点。
(4分) 第8号台风“莫拉克”给东南沿海和台湾岛造成了严重影响。
“莫拉克”前期受今年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影响,后期又受新生成的热带低压牵制,路径复杂。
又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引导气流,“莫拉克”移动缓慢。
登陆台湾前24小时,移动速度每小时10公里,进入台湾海峡到登上大陆,历时35小时,移动速度每小时只有5公里。
除台湾外,“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几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多达百亿元。
第二部分(46分)阅读《晏子使楚》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12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2分) …………………………【▲】。
寡人反取病焉。
坐盗。
A病B坐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
便径入坐灵床上(《人琴俱亡》)。
谓左右曰。
所以然者何。
C左右D然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
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7.结合选文内容,你从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②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面对楚王的诬蔑,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有力地反驳了文中楚王所说的哪句话?(2分) 9.晏子能言善辩,晏子的语言值得品味。
文中晏子说“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作用是什么?(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
②更道:改变道路。
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④袂:衣袖。
⑤不肖:不才。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②然则何为使子?阅读《我的母亲》节选的语段,完成11—13题。
(10分)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1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哪一句更好?为什么?(3分)①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②三个人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自己做的。
12.“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说是“出乎我意料”的?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13.细节描写往往传神。
选文中就有这样一处传神的细节:“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请分析文中这处细节的作用。
(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从“尺素书”到“伊妹儿”》,完成第14--16题。
(7分)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
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
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
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
“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
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
“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
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
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
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
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
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
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
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
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4.本文主要说明通信方式的演变过程——不同时期,出现的通信方式也不同。
在文字发明前,出现的主要通信方式是“实物信”。
在书写材料改进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哪两种新的通信方式?(2分)15.第3节划线句“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
”的作用是什么?(3分)16.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很多人仍钟情于传统通信方式的原因是什么?(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做客》(游睿,有改动),完成17 —22题。
(17分)①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
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
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②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③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
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
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
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
”说完,就挂了电话。
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
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
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
层层叠叠、高低起伏。
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
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
”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④“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
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
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
爸爸、妈妈说:“青青乖。
”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
”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⑤“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