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邮传播学参考书目

北邮传播学参考书目

专业课一:传播学基础参考用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罗杰斯《传播学史》(排名分先后)必备辅导技能:圣才考研的《传播学教程》、传播小王子《热点专题80讲》、业内大拿如陈力丹老师、彭兰老师论文、公众号北邮传播学研、北邮传播学真题及答案14-16独家秘笈: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胡翼青《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推荐辅导课程:瓦叔(传播学考研必读)暑假班、冲刺班;***(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与真相)暑期答题班;觅游一轮复习vip班。

推荐指数:瓦叔>***=觅游我的专一开始复习时走了弯路。

因为我是一上来就读《传播学教程》。

相信很多跨考的同学也有同样的经历。

因为所有人都说这本书最重要。

但是请你千万别这么做。

因为这本书很经典,但同时意味着它有难度,所以建议先读李彬老师的入门书《传播学引论》,这本书深入浅出,有利于培养兴趣。

读完《传播学引论》后读《传播学教程》,每看完一章后可以配合圣才的课后习题思考。

《传播学史》可以作为补充读物。

我其实是没有完整看完这本书的。

我也并没有买,只是借了图书馆的书。

个人认为借书就可以了,因为一遍都可能读不下去,更不要说反复读。

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也是比较深层的书。

在5-6月跟着觅游一轮复习的时候由人大学长带读过这本书,但是当时水平太低,跟不上这本书的高度。

后来复习到9月10月再读,发现这本书对传播学的解读比传播学教程深很多,尤其是对流派的讲解非常清楚。

今年专一论述题第一题是传播学批判学派包括哪些主要学派,其侧重点和共性特征是什么。

我除了答出教程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文化霸权学派之外,还答出了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后现代主义(如居伊德波、鲍德里亚等)。

所以这本书建议后期研读作为提升。

胡翼青老师是南大的教授,这本书是我在听传播小王子的讲座时听到的,当时就在北大出版社下单,还收获了胡老师的亲笔签名。

这本书之所以推荐是因为它把传播学史上的所有人都列出来做了介绍,每个人都有详细的生平简介、主要理论贡献和对传播学建制的贡献。

教程上对每个人的介绍只是平平的,而看这本书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人,看到他的一生。

这本书我后期经常在翻,尤其是碰到关于人物的名解比如今年考试中的卢因,我就写了他多方面的信息。

所以这本书真的很好。

是一本建议人手一本的工具书。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时间线。

专一的复习从3月开始,3月4月读了引论和教程,读了一半的传播学史。

这期间跟着觅游读书群读了《娱乐至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技术元素》三本书。

个人觉得三四月份可以多读读相关的课外书,既是培养兴趣,而且以后答题时候说不准就用上了。

《技术元素》是我很推荐的一本书,因为里面的很多理论比如一千铁杆粉丝、长尾理论等等,都非常开拓眼界。

5-6月我报名了觅游考研的一轮复习班,每天学长学姐定出当天读书内容,然后晚上在群内语音讲解重点难点。

每半个月有一道思考题,由个人答题后学长学姐给修改意见。

这个班我觉得对于我这个跨专业的来说非常好,因为我必须每天完成阅读任务才能跟得上晚上的课,对我也是一种督促。

截止到暑假前,我看完了一遍专一的参考书,但是脑海里对这门课程还是没啥印象,很多难点还是不懂。

暑假我报了***的暑期答题班和瓦叔的暑假班。

***的答题班是20天,每个人5天轮到一次做作业,就是做论述题然后由学长学姐打分,晚上上课讲这类题型应该怎么做。

在这个班上我收获了很多答题的套路,也得到过一次优秀作业“奖金”。

但是***的题目涉及新闻、实务、新闻史、传播等各个方向,和北邮传播不是特别符合。

所以相比之下我更推荐瓦叔的暑假班。

我必须说,瓦叔是我见过的讲传播学最好的,最有魅力的男人。

上过暑假班,我才觉得我不是传播学小白了。

到了9月份开学后,我纠结过要不要做笔记,也做过几章抄书式的笔记,但是真的太浪费时间。

所以我就不做笔记了,把手中资料集中在课本上。

我建议到了做笔记的时候,可以买那种和手掌差不多大的小卡片,一张写一个人名或知识点,按照人物的国籍、称号、主要理论成果、主要观点、评价、后续发展等几个点列出来。

这样做笔记比抄书式的笔记要好得多。

也有利于后续背诵。

除此之外,我将传媒的几种控制类型用excel表格整理,将传播效果专题用word整理笔记。

从十一后我就开始背书了。

一直背到考前一天。

基本上是课本结合圣才笔记结合学长笔记再结合自己的笔记一起背。

一般我是上午背专业课,下午学日语和政治,晚上再看论文整理专二笔记这样的安排。

11月我在看小王子的80讲,里面基础知识部分的专题整理非常棒。

大家可以好好利用这本书。

12月报了瓦叔的冲刺班,收获了中国的媒介环境、中国媒介的各种矛盾等各种深层次的内容。

12月还给自己模拟了四次,分别是14.15真题以及宇哥和沫沫姐、南瓜姐的两套模拟题。

在模拟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我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写出来不精确、总是想翻书、前松后紧写不完题等等。

所以一定要模拟啊。

专业课二: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参考用书: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黄传武《新媒体概论》、曾静平《网络文化概论》、《中外新媒体产业》《广电网站产业》《拒绝“负”联网》必备辅导技能:传播小王子《热点专题80讲》、真题14-16、论文、公众号独家秘笈:刷微博关于专业二,真的是非常活,你仿佛能猜到它要考什么,但是又猜不透他怎么考。

这几本参考书里面比较重点的是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和曾静平《网络文化概论》。

最重要的是《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有一些东西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重点是后几章的内容,尤其是传统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王一川和曾静平老师的书主要涉及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方向。

对于大众文化,又可以和专业课一中学的批判学派的知识相联系。

比如消费文化。

总之就是专业课二不仅仅考这几本参考书,要和专一结合起来,把你学过的基础知识和热点结合,同时还要有你自己的思考。

谢新洲的书有些老了,我在淘宝买的翻印版,感觉其实不买也没事。

《新媒体概论》、《中外新媒体产业》、《广电网站产业》和《拒绝负联网》几本书我没有买,在图书馆借了书后看过一遍就没再看过了。

《拒绝负联网》其实看目录就可以,把那些互联网的负面的东西记下来就可以了。

观察2017年的专业二题目可以发现,很多内容是需要平时多关注热点、关注互联网信息的。

比如名词解释的“APP”和“BAT”,这可以说是近几年业内的常识问题,如果连bat都不知道,是很吃亏的。

还有名词解释的第一题“毒舌”,可以和papi酱的吐槽、奇葩说的火爆等热点结合起来。

论述题的第二题不同时期网红的形成方式和传播特点,这个大热点可以说是考前预测的热门。

我认为必考的热点:直播、网红、VR,在专二中考到了两个。

简答题第三题奥运转播新方式可以用到直播的热点。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点:电信传播。

虽然今年的大纲上没有这个点,但是这是导师曾静平老师的研究方向,再加上2016年受人瞩目的电信诈骗,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热点的。

其实我在考前我是有些忽略这点了,觉得一个是大纲上没有写,一个是觉得电信已经是过去时了,考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其实真的不要抱侥幸心理。

之所以我的独家秘笈写了刷微博,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刷微博,经常学累了就拿出来刷刷。

看的内容除了每天的热搜之外,还有关注的传媒类的、新闻类的微博账号。

我觉得没必要考研就断掉微博微信,因为这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再加上我们本身就是学的新媒体,如果不了解微博微信的更新和特点,是无法有深刻感悟的。

你真正观察一个话题如何一路上升到热搜第一,成为爆款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你才能体会到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才会思考这个过程是怎样设置的,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是如何割裂的,最后是怎样通过沉默的螺旋形成了舆论的。

专业课二我自己整理了一本电子版的笔记,是根据专二大纲整理的,大概整理了一个多月。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

因为如果只是看小王子80讲,或看热点文章,你所收获的热点大多是分散的。

而整理笔记的过程,是边思考边用基础知识解读热点的过程。

逐渐的会发现,你在想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自己就会举例子了。

比如谈到亚文化时想到的“ppap神曲”的走红、“蓝瘦香菇”的走红等。

还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一定要重视真题。

尤其是近几年的真题,不是没有重复考的可能性。

今年简答题第一题“网络语词的形成背景及方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6年有一道非常相似的题。

再一个就是考试时要注意时间分配。

考专一的时候因为是三道论述题,所以我写的非常着急,最后紧紧张张地写完了,但是我考专二的时候看到是两道论述题,所以速度不自觉的就放慢了。

在名解和简答环节耽误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两道论述题只能在一个小时内写完。

但是这两道论述题是一道30分的大题。

在临近交卷的30分钟又会受到同考场其他人提前交卷或自己精神紧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感觉这两道题其实是答得不充分的。

所以给各位小伙伴提个醒,不管几道论述题,都要赶紧写,有多快写多快。

专业课复习的小妙招:1.多听讲座,多看看别人在干什么,不要闭门造车。

我这一年关注了很多新传考研辅导机构,他们也都有很多公益的讲座。

基本上我都会安排时间听听,收获会很大。

当然,很多时候这些课程是为他们的辅导班做宣传的,但是我认为都没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要不要报班,但是免费的课程能听一点是一点。

免费的机会能争取一点是一点。

除了讲座外,我还参加了两次***的免费模拟,第一次模拟在1400多人里考了100名,也是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然后就是可以多加几个研友互相交流,我这一年在群里算是非常活跃的积极分子,也加了好几个同考北邮的研友,有时候学到不想学了或者觉得最近学的很吃力的时候会互相交流交流。

虽然都是考一个专业的,但是你在分享的过程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关注几个优质的公众号。

这里我最推荐两个。

第一个就是由我们亲爱的沫沫姐、南瓜姐、宇哥负责的北邮传播学研了。

里面真的有超级多的干货,还有美味的鸡汤和热腾腾的热点。

一定要关注哦!还有就是瓦叔的传播学考研必读(这是我第几次提瓦叔了?)这个公众号真的超级超级良心,内容真的超棒,考前半个月每天瓦叔都在推送干货。

考前几天的媒介融合专题真的超棒,一篇文章把媒介融合讲透了。

而专二就考到了媒介融合。

公众号在精不在多。

之后的分享会我会收集学长学姐们吐血推荐的公众号推荐给大家的。

3.关于论文:论文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北邮导师的论文,这代表着北邮的命题方向。

除了导师论文外,还要关注业界非常厉害的老师的论文,比如陈力丹老师、彭兰老师,还有和大纲相关的各个点的论文。

4.每年公布导师名单后要上心。

因为导师名单也引导着命题方向。

比如我打赌不会考的电信传播竟然在专二里面出现了三次!我忽略了导师名单里的曾静平老师,是我的锅……5.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你所认为绝对不会考的东西,都会出现在试卷上,参考上一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