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初二上-一次函数讲义

北师大版初二上-一次函数讲义

第四章:一次函数◆4.1函数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也是我们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关系的依据.辨误区 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关系若y 是x 的函数,当x 取不同的值时,y 的值不一定不同.如:y =x 2中,当x =2,或x =-2时,y 的值都是4.【例1-1】 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式:①x -3y =1;②y =|x |;③2x -y 2=9.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 C.②③ D .①②【例1-2】 已知y =2x 2+4,(1)求x 取12和-12时的函数值;(2)求y 取10时x 的值..谈重点 函数中变量的对应关系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当另一个变量取某一数值,则自变量并不一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另一个变量与自变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为函数解析式或关系表达式. 谈重点 函数关系式中的学问①函数关系式是等式.②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的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字母表示函数.③函数的解析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例如,y =x +1是表示y 是x 的函数.若写成x =y -1就表示x 是y 的函数.也就是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必须是用只含变量x 的代数式表示y ,即得到的等式(解析式)左边只含一个变量y ,右边是含x 的代数式.【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腰长为x ,底边上的高为6,若把面积y 看做腰长x的函数,试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取值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0的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整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不为0;其次,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3】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0 cm ,底边长为x cm ,一腰长为y cm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2(50-x ),则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4.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解析法应用较多.有的函数可以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而有的只能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来表示.(1)列表法: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各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2)图象法: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取的每一个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每一个点,由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称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图象法.(3)解析法:用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解析法,这样的式子称为函数的解析式. 析规律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用时要视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或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①列表法:优点是能明显地显现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缺点是取值有限;②图象法:优点是形象、直观、清晰地呈现出函数的一些性质,缺点是求得的函数值是近似的;③解析法:优点是简明扼要、规范准确,并且可以根据解析式列表、画图象,进而研究函数的性质;缺点是有些函数无法写出解析式,只能列出表格或画出图象来表示.【例4】 你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哇哇地飞走了.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下面能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象是( ).5.怎样判定函数关系(1)从关系式判定函数由函数的定义知道,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当x取不同的值时,y的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如果一个x的值对应着两个不同的y值,那么y一定不是x的函数.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判定一个关系式是否表示函数.(2)从表格中判定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知道,从表格中理解函数仍然是先看是否只有两个变量,再看对于变量x每一个确定的值,y是否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也就是说x若取相同的值,y必须是相同的值.(3)从图象上判定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知道,每一个x值只能对应唯一的一个y值,因此要判断哪些图形表示的是函数,只要在所给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任作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若直线与所给图形只有一个交点,则说明这个图形表示的是函数,若交点不止一个,则一定不是函数.【例5-1A x-1123-1 y024810B x01230 y-22346C x22222 y-10113D x-11234 y024810【例5-26.如何判断同一函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判断两个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要看它们是不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完全相同.(2)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完全相同.(3)变形后,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是一致的,即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关系完全相同.如果两个函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它们是同一函数.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上述的三个条件.☆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和解析式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关键是看自变量取值范围和解析式.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分别相同的函数不一定是相等函数.【例6-1】 下列函数中,与y =x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y =x 2 B .y =|x | C .y =(x )2 D .y =3x 3 【例6-2】下列各组函数中,哪些是同一函数: ①y x =与1y x =+;②1,y x x =-为实数,与1,y x x =-为自然数;③y =与y = ④11y x =+与11u x=+;⑤y =2y x =; ⑥2||y x =与2,02,0x x y x x ≥⎧=⎨-<⎩;7.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函数的图象是由点组成的,每个点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函数的图象可以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同样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也可以得到关于实际问题的相关信息.可以说,函数的图象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的工具.解决函数图象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在阅读反映实际问题的文字语言的同时,对图象进行观察、分析,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解答这类问题主要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7】 父亲节,学校“文苑”专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 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 表示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吻合的图象是( ).………………………………………………………………………………◆4.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1.一次函数的定义若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k ,b 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x 是自变量).谈重点 一次函数的条件函数是一次函数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关于两个变量x ,y 的次数是1;(2)必须是关于两个变量的整式.【例1】 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A .y =7x 2B .y =x -9C .y =6xD .y =1x +1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对于一次函数y =kx +b ,当b =0,即y =kx (k 为常数,且k ≠0)时,我们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辨误区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特殊之处在于b =0,且k ≠0,因此,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例2】 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 .y =-2xB .y =-2x +1C .y =-2x 2D .y =-2x辨误区 正比例函数的判断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首先看它是否为一次函数,也就是能否转化为y =kx +b (k ≠0)的形式;其次要清楚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函数解析式能否转化为y =kx (k ≠0)的形式.3.根据条件列一次函数关系式列函数关系式是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点技巧 如何列函数关系式列关系式时,一定要先知道两个变量,并且弄清谁是自变量.【例3】 甲、乙两地相距30 km ,某人从甲地以每小时4 km 的速度走了t h 到达丙地,并继续向乙地走.(1)试分别确定甲、丙两地距离s 1(km)及丙、乙两地距离s 2(km)与时间t (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它们是什么函数.4.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若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x +b (k ,b 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区别:①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及经过两个象限,但一次函数一般不经过原点,通常情况下要经过三个象限.联系:①两种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②两种函数的增减性相同;③当b =0时,一次函数转化为正比例函数,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例4-1】 在下列函数中,x 是自变量,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y =3x ;(2)y =1x;(3)y =-3x +1;(4)y =x 2.【例4-2】 已知正比例函数中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函数值就减少2个单位,求函数的解析式.5.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函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函数得以解决,如何才能正确地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呢?具体地说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基本相似,即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的关系,根据这个相等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所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辨误区写解析式,定自变量的范围通常确定一个函数,不仅要确定这个函数的解析式,还要确定这个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5】一天老王骑摩托车外出旅游,刚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9 L,行驶了1 h后发现已耗油1.5 L.(1)求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如果摩托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3 L时,老王行驶了多少千米?………………………………………………………………………………◆4.3一次函数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我们把它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该函数的图象.谈重点函数图象与点的坐标的关系(1)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P(x,y)必满足该函数关系式.(2)满足函数关系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一定在该函数的图象上.(3)判定点P(x,y)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是:将点P(x,y)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如果满足函数表达式,这个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如果不满足函数的表达式,这个点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例1】判断下列各点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A(2,3),B(-2,-3).2.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通常把自变量x 的值放在表的第一行,其对应函数值放在表的第二行,其中x 的值从小到大.(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描点时一般把关键的点准确地描出,点取得越多,图象越准确.(3)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释疑点 平滑曲线的特点所谓的“平滑曲线”,现阶段可理解为符合图象的发展趋势、让人感觉过渡自然、比较“平”“滑”的线,实际上有时是直线.【例2】 作出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分析:取几组对应值,列表,描点,连线即可. 解:列表:x … -2 -1 0 1 … y… 3 1 -1 -3 …连线:把这些点连起来.注: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是直线,连线时,两端要露头.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①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要描出图象上的两个点⎝⎛⎭⎪⎫通常求出与x 轴的交点⎝ ⎛⎭⎪⎫-b k ,0和与y 轴的交点(0,b ),过这两点作一条直线就行了.我们常常把这条直线叫做“直线y =kx +b ”.②一次函数中常量k ,b (k ≠0):直线y =kx +b (k ≠0)与y 轴的交点是(0,b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当b =0时,直线经过原点,此时一次函数即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y =kx +b 中的k ,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k 的绝对值越大,则直线越接近y 轴,反之,越靠近x 轴.③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性质:当k >0时,直线y =kx +b 从左向右上升,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直线y =kx +b 从左向右下降,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在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一般是经过点(0,0)和(1,k)作一条直线.②正比例函数y=kx的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往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往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例3-1】作出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例3-2】若一次函数y=(2m-6)x+5中,y随x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例3-3】下图表示一次函数y=kx+b与正比例函数y=kx(k,b是常数,且k≠0)图象的是( ).4.k,b的符号与直线所过象限的关系学习了一次函数y=kx+b(k≠0),我们知道一次函数图象经过哪些象限是由k,b的符号决定的.一般分为四种情况:(1)k>0,b>0时,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2)k >0,b <0时,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 (3)k <0,b >0时,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 (4)k <0,b <0时,图象过第二、三、四象限. 析规律 k ,b 的符号与直线的关系根据一次函数y =kx +b 中k ,b 的符号可以确定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根据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可以确定k ,b 的符号.解决有关问题,应熟练把握k ,b 的符号与函数图象所经过象限的几个类型,并能灵活应用.【例4-1】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正比例函数y =kbx 图象经过哪个象限?【例4-2】 如图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的大致位置,试分别确定k ,b 的正负号,并判断一次函数y =(-k -1)x -b 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5.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这条直线与x 轴交于点⎝ ⎛⎭⎪⎫-b k ,0,与y 轴交于点(0,b ).考查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的问题常见的有三类:(1)判定直线所过的象限,一般给出函数关系式,判定直线经过哪几个象限或确定不经过哪个象限.(2)求直线的解析式,一般先设出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k ≠0),把已知的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求出k ,b 的值即可.(3)求两交点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由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利用面积公式即可.【例5】 如图,已知直线y =kx -3经过点M (-2,1),求此直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与坐标轴所围的三角形的面积.6.关于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由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因此不存在最大、最小值(简称“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因题目中的自变量受到实际问题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求解这类问题,先分析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适合一次函数模型,再在自变量允许的取值范围内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答.除正确确定函数表达式外,利用自变量取值范围去分析最值是解题的关键.“在生活中学数学,到生活中用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主旨之一,在考题中,有许多利用数学知识求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试题,考查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例6】某报刊销售亭从报社订购晚报的价格是0.7元,销售价是每份1元,卖不掉的报纸可以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若每月按30天计算,有20天每天可卖出100份报纸,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60份,但每天报亭从报社订购的份数必须相同,报亭每天从报社订购多少份报纸,才能使每月所获得的利润最大?………………………………………………………………………………◆4.4一次函数的应用1.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借助图象确定函数的表达式先观察直线是否过坐标原点,若过原点,则为正比例函数,可设其关系式为y =kx (k ≠0);若不过原点,则为一次函数,可设其关系式为y =kx +b (k ≠0);然后再观察图象上有没有明确几个点的坐标.对于正比例函数,只要知道一个点的坐标即可;对于一次函数,则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最后将各点坐标分别代入y =kx 或y =kx +b 中,求出其中的k ,b ,即可确定出其关系式.(2)确定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的条件①由于正比例函数y =kx (k ≠0)中只有一个未知系数k ,故只要一个条件,即一对x ,y 的值或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k 的值,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②一次函数y =kx +b (k ≠0)有两个未知系数k ,b ,需要两个独立的关于k ,b 的条件,求得k ,b 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的坐标或两对x ,y 的值.【例1】 如图,直线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A .y =-32x +3B .y =32x +3C .y =-23x +3D .y =23x +3 点技巧 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由图象观察可知该函数为一次函数,故应设成y =kx +b (k ≠0)的形式,再将A ,B 两点坐标代入该关系式,即可求出k ,b ,从而确定出具体的关系式.2.待定系数法(1)定义:先设出式子中的未知系数,再根据条件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的未知数也称为待定系数.(2)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②将x ,y 的几对值或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的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的值;④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到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例2-1】一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求其解析式.【例2-2】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三点A(2,0),B(0,2),C(m,3),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并求m的值.解:根据题意,得2k+b=0①,b=2, km+b=3②,把b=2代入①,得2k+2=0,即k=-1;把b=2,k=-1代入②,得m=-1.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x+2.3.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1)通过图象获取信息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掌握这个重点在于对函数图象的观察和分析,观察函数图象时,首先要看横轴、纵轴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也就是观察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释疑点函数图象中的特殊点观察图象获取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图象上的特殊点,这些特殊点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2)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是我们接触到的最简单的函数,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是本节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谈重点函数y=kx+b图象的变化形式在实际问题中,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时,函数y=kx+b(k≠0)的图象就不再是一条直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图象可能是射线、线段或折线等等.【例3-1】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同时开挖两段河渠,所挖河渠的长度y(m)与挖掘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队开挖到30 m时,用了________ h.开挖6 h时甲队比乙队多挖了__________ m.(2)请你求出:①甲队在0≤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乙队在2≤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为何值时,甲、乙两队在施工过程中所挖河渠的长度相等?【例3-2】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有出租车公司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 km,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为y1元,应付给国有出租车公司的月费用是y2元,y1,y2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图,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有出租车公司的车合算?(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 600 km,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车合算?析规律函数图象交点规律两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当取相同的自变量时,下方图象对应的函数的函数值小;交点处的函数值相等.4.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当一次函数y=kx+b(k≠0)中的函数值为0时,可得0=kx+b即kx+b=0,这在形式上变成了求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说,当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kx+b=0的解;若从图象上来看,则可看做函数y=kx+b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kx+b=0的解.由此可见,方程与函数是密不可分的.【例4】某汽车生产厂对其生产的A型汽车进行耗油量实验,实验中汽车视为匀速行驶.已知油箱中的余油量y(L)与行驶时间t(h)的关系如下表,与行驶路程x(km)的关系如下图.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求A油箱余油量y(L)10084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可以看做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实际上就是指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平移时,在b 的位置上按照“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一次函数l 1:y =23x +2的图象可以看做是由正比例函数l :y =23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一次函数l 2:y =23x -2的图象可以看做是由正比例函数l :y =23x 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思考:函数图像左右移动解析式如何变化呢?【例5】 如图所示,将直线OA 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析规律 平移中的函数解析式解决平移问题可以对性质进行记忆直接运用,也可以找出平移后借助坐标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平移前后k 的值不变,改变的是b 的值.6.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完美结合从“数”的角度看,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 +b =0(a ,b 为常数,且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反之,求自变量x 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为0,只要求出方程ax +b =0的解即可.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类似ax +b >0或ax +b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反之,求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何时大(小)于0时,只要求出不等式ax +b >0或ax +b <0的解集即可.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可以看出,三者最终能用函数观点统一起来,并且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又常常在一些考题中得以体现.【例6】那么方程ax +b 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