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题目绪论一、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即地球表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二、填空1、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综合、部门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章地球一、基本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存在的各种运动变化着的日月星辰。
太阳视运动: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
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
岁差:在外力作用下,地轴绕黄轴的缓慢的周期性的圆锥形运动引起了春分点位置沿黄道的西退和北天极位置在星空中的变迁。
.章动:由于月球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力矩大于太阳,而且由于日、夜相对位置变化,因而导致引力的方向不断变化,这就引起了地轴运动的外力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轴的上下摆动。
极移:由于地球本体相对于地球自转轴的运动,从而造成地极在地表位置的移动,称为极移。
纬度:某一地点的纬度是指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经度:某一地点的经度,就是指该地所在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
恒星年:即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的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上所需的时间,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与太阳连线与地球轨道交点所需的时间。
二、填空8天文单位=1Km ,光年=94605×10(亿)11、4 。
×10(万)km14960 组成。
慧核,慧发,慧云、慧尾2、彗星由,极半径6378.140km km3、地球的赤道半径为22,总kmkm 亿5.11,总面积为km6356.755km 为2733g ,总质量为5.89×10km 体积为10820亿km kg 。
、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4偏。
偏转,在南半球则向都发生向右左地球的温度、地球的圈层分化的主要因素是 5 变化。
地壳第二章一、基本概念某一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相对含量或克拉克值:。
研究地壳元素平均重量百分比通常叫“丰度”克拉克,因此又将元素的丰度最早的人叫F.W. 丰度叫做克拉克值。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下所形成的、质或化合物,它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在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造岩矿物有规岩石: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是指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喷出地表侵入岩:(侵入作其中岩浆在地下结晶凝固而成的岩石。
用)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岩浆岩是指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喷出地表喷出岩:凝固而成的岩石。
喷出地表(喷出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是指由于岩石的成分、结构、颜色、粒度等表现的成层性。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结构的变化。
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核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褶曲。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核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褶曲。
节理:指岩石破裂后无显著位移的裂隙。
断裂:岩石因所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
二、填空、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玄武质壳层组1.成。
2、自然界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为气体升华、液体或熔融体直接结晶、胶体凝固、固体再结晶3、矿物光学性质包括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
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
4、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5、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等一般特点。
6、沉积岩的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过渡相三大类。
沉积建造分为地槽、地台、过渡型三种类型。
7、地质构造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四种类型,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扭曲力。
8、褶曲的基本类型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三、选择题1、关于岩浆岩的正确说法是( A )A、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B、酸性岩的主要矿物是辉石、深成 D、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颜色变浅C.岩中的矿物结晶好于浅成岩2、下列岩石中可能或具有斑状结构的是(D )A、玄武岩B、花岗岩C、闪长石岩D、花岗斑岩3、走向断层可造成地层的( A )A、不整合B、重复C、缺失D、中断4、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中泥质岩类的是( D )A、页岩B、片岩C、石灰岩D、泥灰岩第三章大气和气候一、基本概念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上单位面积上(横2简)铅直空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截面积1cm称气压。
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太阳辐射强度: 上的太阳辐射能。
8)10 km1.496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上,2 。
)(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1367W/m水汽压: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 为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水汽压也有一个限度。
当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叫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气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一定质量的湿空气,若气压保持不变,而令其冷却,则饱和水汽压E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当E=e时,空气达到饱和。
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
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
降水: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季风。
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
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称天气系统。
气团:气团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铅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锋。
气旋: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反气旋: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二、填空1、按分子组成,大气可分为均质层、非均质层。
在气象学中,按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减小。
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加而。
、等温线愈密,温度梯度3 愈大。
4、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气温降到露5、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是。
6、根据成因,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
7、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是雨滴下降速度超过气流上升速度;二是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被完全蒸发。
8、根据降水的成因,降水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等基本类型。
9、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空气运动的主导因素。
10、完整的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海洋、冰雪圈、陆面、生物圈。
五个部分组成。
四、填图画图说明全球大气循环的行星风系和经向三圈循环。
第四章海洋和水一、基本概念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海: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海水氯度: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海水盐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这就是潮流。
波浪: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
洋流: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运动,就是洋流。
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就是水系。
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就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河流比降:单位河长的高度差(落差)称为河流的比降。
河网密度: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水位:河流某处的水面高度称为水位。
流速:河流水质点在单位时内移动的距离,即流速。
流量径流模数:某一流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的水量,称径流模数。
径流深度:把径流总量均匀地分布于全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径流变率:任何时段的径流值M、Q或y等,与111同时段多年平均值Mo、Qo或yo之比。
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
沼泽:通常把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称为沼泽。
定振波:全部湖水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重心而摆动的现象,称为定振波。
总矿化度: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
通常是以水烘干后所得残渣来确定,单。
g/L位为硬度: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容水性:容水性是指岩石容纳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称为持水性。
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为岩石的给水性。
透水性:透水性就是岩石的透水性能。
潜水: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潜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承压水。
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二、填空1、淡水主要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湿地、大陆冰盖中。
2、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3、海分为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
、海水的温度决定于4.日变化的最主要、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是5 水温的原因。
、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
风力是洋流的6海底起伏等,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主要动力,也对洋流有影响。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7 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是地表径流丰富与否的标志之一。
8、河网密度、水情要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9 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
积雪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连续的10、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
冰川积、河流补给的几种主要形式包括降水、11是湖泊和沼泽地下水、 12、水分条件雪融水、沼泽形成的首要因素。
悬浮13、地下水的透明度决定于水中所含盐类、物、有机质和胶体的数量。
透明度分为透明、微四级。
混浊、混浊、极混浊地下水导电性取决于其中所含电解质的数量、14,则高,离子价愈多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