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知识综合验收鲁科版必修11.(2010·鄢陵二高2010届12月月考)欲检验一瓶中装的是稀氨水,现用一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为了使现象明显,可事先往瓶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①浓H2SO4②固体烧碱③固体P2O5④生石灰⑤固体NH4Cl ⑥固体食盐A.①②B.②④C.②④⑤D.①③⑥解析因为稀氨水的挥发性很弱,为了尽快尽多挥发出NH3,可向稀氨水中加入固体烧碱、生石灰、固体NH4Cl。
一是升高温度,二是增大OH-、NH+4的浓度,使NH3更易挥发。
答案 C2.(2009·长沙模拟)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 mm,厚6 mm。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A.硫酸铜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稀硝酸D.硝酸银溶液答案 C3.(2008·上海)由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体。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选项A中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选项B 中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O NH+4+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选项C 中H 2S +CuSO 4===H 2SO 4+CuS ↓,CuS 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选项D 中HCl +AgNO 3===HNO 3+AgCl ↓,AgCl 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
答案 A4.(2009·泰安模拟)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 1>V 2>V 3B .V 1>V 3>V 2C .V 2>V 3>V 1D .V 3>V 1>V 2答案 B5.室温时,在容积为a mL 的试管中充满NO 2气体,然后倒置在水中到管内水面不再上升时为止;再通入b mL O 2,则管内液面又继续上升,测得试管内最后剩余气体为c mL ,且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则a 、b 的关系是A .a =4b +3cB .a =4b +cC .a ∶b =4∶1D .a ∶b =4∶3解析 根据反应3NO 2+H 2O===2HNO 3+NO ,a mL NO 2会生成a /3 mL NO ,通入O 2后,最后气体不支持燃烧,故c mL 为NO ,即与b mL O 2反应的NO 为⎝⎛⎭⎫a 3-c mL ,根据方程式即⎝⎛⎭⎫a 3-c ∶b =4∶3,整理可得a =4b +3c 。
答案 A6.标准状况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 3,②NO 2,③NO 2和O 2按4∶1的体积比混合的气体。
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①、②、③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2∶1∶2B .1∶1∶1C .5∶5∶4D .不能确定解析 只要在同温同压下,单一气体(或某一气体中混有空气)如进行喷泉实验(在H 2O 中)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均相同。
它与液体上升高度无关。
如是标准状况则浓度为1/22.4 mol·L-1。
(原因:设圆底烧瓶的体积为V L ,所含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 mol 。
则:[NH 3]=x /V mol·L-1;而3NO 2+H 2O===2HNO 3+NO ,[HNO 3]=[2/3x mol]÷[2/3V L]=x /V mol·L -1。
)所以①和②的浓度均为1/22.4 mol·L -1。
而对于③,由于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每消耗4 mol NO 2的同时消耗1 mol O 2,则生成4 mol HNO 3,[HNO 3]=4 mol÷(5 mol ×22.4 L·mol -1)=45×122.4 mol·L -1。
所以3个烧瓶中所得溶液浓度之比为:5∶5∶4。
答案 C7.某溶液100 mL,其中含硫酸0.03 mol,硝酸0.04 mol,若在该溶液中投入1.92 g铜粉微热,反应后放出一氧化氮气体约为A.0.02 mol B.0.01 molC.0.015 mol D.无法计算解析n(Cu)=0.03 mol n(NO-3)=0.04 moln(H+)=2n(H2SO4)+n(HNO3)=0.1 mol此题若根据3Cu+8HNO3===3Cu(NO3)2+2NO↑+4H2O来计算,将得出错误答案。
由于溶液中H+足量,且生成Cu(NO3)2中有NO-3,故它们能与铜继续反应,此题必须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3Cu+8H++2NO-3===3Cu2++2NO↑+4H2O0.03 mol0.1 mol0.04 mol由上式可看出Cu少量,可完全反应,故n(NO)=0.02 mol。
答案 A8.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 mL B.45 mLC.30 mL D.15 mL解析整体考虑,O2为氧化剂,Cu为还原剂,HNO3中的N元素在整个过程中最终没有变价。
因此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得出2n(Cu)=n(O2)×4,n(Cu)=2n(O2)=0.15mol,n(NaOH)=2n(Cu)=0.3 mol,V(NaOH)=0.3 mol5 mol/L=0.06 L=60 mL,故选A。
答案 A9.某工厂用CaSO4、H2O、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A.气体1是CO2,气体2是NH3B.通入的NH3必须过量C.CO2可被循环使用D.生成1 mol (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答案 A10.(2009·宁夏理综)将22.4 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NO 2B .N 2O 3C .N 2OD .N 2O 4解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由题知NO x 和生成的N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设氮氧化合物化学式为NO x 。
NO x +x Cu=====△ x CuO +12N 2,可知x =1或2均可。
(根据原子守恒,观察可得出)。
答案 A11.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
常温下,G 为固体单质,B 、I 为液体,其余都为气体。
A 为化合物,I 的浓溶液与G 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 、B 和C 。
H 可用作工业上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F +B ―→I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G 和I 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液体B 能被电解说明B 是H 2O ,则E 是H 2或O 2,又根据气体A 与E 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加热,反应产物D 又和E 反应生成F 可确定E 是O 2,A 是NH 3,从而确定D 是NO ,F 是NO 2,F 与B 反应生成的I 是HNO 3。
固体单质G 能与I(HNO 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NO 2)、B(H 2O)和C ,C 是一种气体,猜测G 是C(碳),C 是CO 2;CO 2与C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CO),G(C)与E(O 2)反应也可生成H(CO),而CO 可用作还原剂在工业上冶炼金属,可以确定G 是C(碳)。
答案 (1)NH 3 H 2O CO 2 (2)3NO 2+H 2O===2HNO 3+NO(3)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12.某化学课外小组欲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快速简便地制取一满瓶(125 mL)干燥的氧气。
(1)从所提供的仪器(或装置)A至G中,选出所需要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所选的气体发生装置,除可制取O2、H2、CO2外,请于下表中写出还可用此装置制取的2种其他气体及制取该气体所需的试剂。
解析22O2,干燥O2时可选用的干燥装置及干燥剂为E(碱石灰、无水CaCl2等)或F(浓H2SO4),利用该装置可制取NH3(浓氨水)或C2H2(电石)。
答案(1)A、E(或F)、C(2)Na2O2、水、碱石灰(或浓硫酸)2Na2O2+2H2O===4NaOH+O2↑(3)13.NaOH溶液喷入烧瓶后溶液的红色退去。
甲、乙两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甲:因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甚至呈酸性,所以溶液红色退去。
乙:因为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而使溶液退色。
(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