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古埃及艺术家在人物造型上不是结构解剖式的,而是强调绝对的对称与平衡。
2、把透视分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的画家是达·芬奇。
3、人体骨骼具有不同形态,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
4、反透视是最直接与传统透视相对立的透视方法。
5、人的头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者的分界线是眉弓线。
6、按照肌肉的功能划分,头部肌肉可分为2类。
7、透视研究中,物体的线段主要有两种特征,它们是原线与变线。
8、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骨骼是股骨。
9、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把画面的视觉中心放在耶稣的位置,主要采用了平行透视方法。
10、人体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
最和谐的美。
11、我国人体平均身高约为 7.5个头长,人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处是耻骨联合。
12、人体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组成。
13、肘关节作为主要结构点来说,显露于外表的有肱骨的内外髁和尺骨鹰嘴。
14、公元5世纪时,我国南朝宋山水画家宗炳的论述的透视理论与后来西方透视的研究方法很相似。
我国北宋时期画家郭熙提出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理论。
15、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与解剖学成为当时的两大绘画理论支柱。
16、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平行透视又成为一点透视。
17、不在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是天点和地点。
18、光滑的物体表面都能反映其他物体的形象而得到其物体的反像,这种反像称为
反影。
19、1至7对肋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
20、人体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组成。
21、第7颈椎是颈部与背部的分界线。
22、著名建筑师阿尔伯蒂在《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23、研究焦点透视的最基本观察方法是单眼的, 绝对静止的观察方法。
从而形成一个视点,一个视域、视平线的性质。
24、与画面基面成近高远低关系的变线消失到地点。
25、上臂的肌肉主要有前边的肱二头肌、后边的肱三头肌。
二、名词解释
1、骨点:在结构上直接显于皮下的骨骼组织。
2、距点:在视平线上把视距标在心点左右两侧所得到的两点。
3、关节:能活动的骨连接。
4、地点:凡是位于视平线下方的消失点都可以称为地点。
5、原线:与画面平行,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
6、60°视域圈:以视中线为轴心的60°视角所构成的视圈,是透视图的正常观察范围。
7、基线:画面与基面相交的线。
第二部分作图与填图
1、自己确定条件,应用正立方体顶面或底面的对角线消失到左右距点的原理,作一幅正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评分标准:1、关系正确 2、标示正确 3、作图精准
2、自己确定条件,应用测点作图法,作一幅正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评分标准:1、关系正确 2、标示正确 3、作图精准
3、写出躯干正面凹凸点名称。
1、锁骨窝 6、肋弓
2、锁骨 7、腹中沟
3、胸骨 8、横腹沟
4、胸窝 9、侧腹沟
5、侧胸沟10、髂前上棘
4、标出骨盆的骨骼、骨点名称。
答案:1、骶骨 2、尾骨 3、耻骨联合
4、髂后上棘
5、髂前上棘
6、髂脊线
7、髂骨 8、髂前下棘 9、耻骨 10、坐骨5、自己确定条件,用起点作图法作出桌子的透视图。
第三部分分析题
1、从透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作品中的透视应用及构图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弗里—贝基尔酒吧间》法国爱德华·马奈
答案要点:
1、运用平行透视、反影透视。
2、画家巧妙通过反影透视使主题突出,画面丰富,画外与画里得到呼应。
2、从解剖学角度出发,对下列幅作品中的解剖知识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评分标准:1、观点正确 2、表述得当 3、分析展开3、从透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作品中的透视应用及构图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战争之厅》法国阿尔杜恩·芒萨尔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 2、表述得当 3、分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