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评价
研究方法简介
AEZ法
是一种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根据比 例尺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 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 种植制度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 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 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 承载力。
单位面积土地人口 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
承载潜力
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
43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PSCL )的因素
PSCL=[P(e)×A]/N
P(e)为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 A为土地面积; N为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
44
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清查
气候资源、 土壤资源、 作物种植制 度、土地利 用现状清查
20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21
一、土地潜力
– 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 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 力。
– 土地潜力既指土地的好坏,又表示土地的生产能力, 它可分成现实条件下的土地生产能力和改变某种限制 条件后将来的土地生产能力。
22
二、土地潜力评价类型 •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内容:①评价目标;②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③评价地区范围与界 线;④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⑤评价方法; ⑥评价要求进行的调查深度和比例尺;⑦对评价最终成果的要求;⑧评 价过程中工作阶段的划分
(2)评价目标的确定
16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 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 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按评价对象 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 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 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 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6
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综 合 多性 样原 性理 原 理
非耕地
美国土地生产潜力分类结构
级
亚级
单元
Ⅰ Ⅱe(侵蚀)
Ⅱe1
土系 1
Ⅱ Ⅱw(过湿)
Ⅱe2
土系 2
Ⅲ Ⅱs(土壤厚度) Ⅱe3
土系 3
Ⅳ Ⅱc(气候)
等
Ⅱes
Ⅴ
Ⅵ
Ⅶ
Ⅷ
2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苏联的土地生产一发生分类系统
• 土地资源研究在苏联开始较早,但大量的科研工作则 在60年代以后,在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地理研究所、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及农业部等单位主持下,在一些地区进 行了大量大比例尺的土地资源及评价的研究工作,在此基 础上编制了苏联国家地籍簿,它代表了苏联土地资源研究 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水平。
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或一个地区
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
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
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
39
◊土宜评价
在土宜调查的 基础上,分析土宜 及其特殊性要求, 并进一步评价特殊 自然条件对土宜的 形成产生什么影响 的过程。
• 它以农业生产为目的,根据土地对作物生长的自 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分成若干个顺 序的类别。该系统可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 力单元三级。
24
土地 级别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美国各土地潜力级适宜的用途种类、适宜的作物种类多少、利用中的 限制性因素的多少以及是否需要专门的保护措施 [4]
35
• 土地适宜性 评价
36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评述
(1)评价结果应用广泛; (2)方法简便易行; (3)适当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4)适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评价。
37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
38
土宜的概念
土宜评价
•
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
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
利用中限制 性因素的多
少
适宜的 农作物 种类多
少
利用中是否 需要专门的
保护措施
适宜的用途种类(用途 1-6))
改
天
野
耕良
然 林 生 娱乐、
地草
草 地 生 水源地
地
地
物
少 一些 严重
多
不需要
较多
一般措施
少
专门措施
非常 严重
很少
十分精心 的管理
侵蚀之外的 限制性因素 逐级增多增
强
25
土地用 途类别
耕地
30
请分析以下水果的土地利用要求
31
下图的土地性状适宜橙生长吗?
32
比配的过程
依据
土地利 用要求
土地性状的 分析比较
得出
土地利用 方式的适 宜性等级
提 出
新的土地 利用方式
33
二、FAO的自然适宜性评价
• 1972年10月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国际专家会议, 在多次修改的基础上,1976年正式出版了《土地 评价纲要》。
14
• 评价/因素选取方法
– 经验法 – 多元回归分析 – 层次分析法 – 因素成对比较法 – 极限条件法 – 模糊分析法 – 模糊综合评判法
15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 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
(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
价
②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
单
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 壤分类体系。
元
③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
的
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选
④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
择
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 评价单元;
⑤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10
• 土地评价系统
17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18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 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相 对 性 原 理
限
可 比 性 原
制 性 原 理
理
7
土地评价的原则
(一)生产性原则 (二)综合性原则 (三)主导因素原则 (五)比较性原则 (六)相对稳定原则
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继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 进行比较。
8
评价层次: 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
评价单元
土地资源物质生 产潜力计算
要计算在一 定物质和技 术水平下的 物质生产能 力
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计算和分析
按人均所需 的食物消费 量来预测一 定行政区域 内所能承载 的人口容量
45
影响土地生产潜力的因素
(1)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3)投入水平 (4)生活水平 (5)时间尺度
46
3
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
服 务
4
三
、 评价目的的不同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成果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5
四、土地评价的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 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 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 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 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以土地的适应性、限制性、保护、改造的措施来划分 土地的等级,它是一个相对等级的评价。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 生产多少生物或经济产量,它是一个绝对数量的概念。
23
三、美国的土地利用潜力分类
• 美国农业部土壤保特局于1961年正式颁布的土地 潜力分类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 评价系统。
28
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29
一、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一、重要概念
• 自然适宜性
• ——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 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 比配
• ——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 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 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 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 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度用于制图的 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 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