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利针疗法 PPT课件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针 体 长 75mm , 针 柄 长 35mm,针体直径0.7mm。
大号圆利针:
第二,针刺时疼痛厉害,患
者不易接受。
针 体 长 100mm , 针 柄 长 50mm,针体直径0.7mm。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的特点
1、保持了古九针中圆利针粗大特点。 2、进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比古圆利针减轻。 3、手法操作较古圆利针方便。 4、治疗面较古圆利针多。
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
诊断
头夹肌起点C7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可扪 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劳损,低头伴牵拉时,其起止点时有牵拉痛及不适 感,抬头抗阻试验阳性。
选点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圆利针的针具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小号圆利针: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2、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就诊时,首先要排除局部的疼痛是 否是由恶性肿瘤的转移。
3、头面部的疼痛,应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 4、对久治无效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应考虑诊断的正确性,要对
其协同肌及拮抗肌进行检查,以及上下相关联肌肉的检查 。 5、重视胸腹腔内脏器疾病引起的颈腰肢痛 。 6、详细的问诊、仔细全面的体查,可以减少各种漏诊、误诊的
圆利针针刺手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皮肤 Fra bibliotek肉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头夹肌损伤
局部解剖
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 及乳突的后外侧,其浅层有斜方肌,深层有竖脊肌。其作用单侧收缩使 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病因病理
1.头颈部大幅度的频繁活动及肩部负重时,易引起该肌肉产 生水肿及慢性劳损,导致临床症状。
2.第7颈椎为颈胸交界处,胸椎因肋骨的支撑活动范围小而 颈椎的活动以第一胸椎为支点,因此颈部活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集 中于第7颈椎的附着点,所以该处易反复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形成 纤维增生,形成一个圆形的病性结节点,即俗称“扁坦疙瘩”。
机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
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 段。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2、解除高应力纤维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4、减轻组织内压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经的刺激与压迫 。 5、痹症学说 。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2.功能障碍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1、压痛。 2、结节。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
收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 先将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1.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解剖“头大盂浅”,即肱骨头关节
面只有1/3—1/4与肩胛盂接触,该关节囊松弛,其稳定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圆利针疗法
概论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 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 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 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 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 行圆利针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血管 微抵触感或无感觉 刺痛
将针退出少许
神经 无特殊感觉
骨膜 沉紧感
骨头 抵触感
空腔脏 落空感 器
电麻感 强烈的酸痛 酸胀感 无特殊感觉
停止针刺或将针退出 1—2mm
将针退出少许或停止行 针手法
减轻进针力量防止针尖 倒钩
将针退出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1、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失调理论。 2、化学因素变化对感觉器的刺激。 3、组织内压的增高对感受器的刺激。 4、类瘢痕化、纤维化、类骨刺增生对感觉神
肩周炎
局部解剖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
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
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
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