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名词解释
1.德国的“汉堡制”。
答:“汉堡制”由布希教授起草,规定该市设-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人和赈济员若干人。
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为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把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对沿街乞食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让贫民养成依赖习惯。
该制度实施13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来因为贫民不断增多和救贫人员不足而趋于衰微。
2.慈善组织会社[北京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
答:慈善组织会社最先产生于英国,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
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
该会社接受托马斯•查墨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因而主张贫民应尽量维持自己的生活。
慈善组织会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要使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作用。
3.芮奇蒙
答:玛丽·芮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
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
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
《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
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4.格林伍德
答:格林伍德是美国社会福利领域学者,1957年发表了《专业的属性》一文,声称任何职业团体要具备以下5个特质才构成专业:①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②专业权威;③社区的认可;④一套规定的伦理守则;⑤一种专业的文化。
根据这一标准,格林伍德认为当时的社会工作已具备了专业的属性,成为一个专业。
5.《社会诊断》
答:理奇蒙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社会诊断》的主要观点是:(1)创立了个案工作的社会诊断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来界定个案工作实务的参项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职责;(2)她从操作意义上把个案工作看成是由特殊过程构成的,而这些特殊过程通过有意识地在个人与个人、人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调适来发展人格;(3)该书还提出了系统收集资料来理解个人的有组织的方法,认为社会工作是用特殊方法来实现改变的过程。
6.福利国家[华东理工2011年研]
答:福利国家是指一种人为的行动选择与政治建构的产物,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它既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后果,也是公民权与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
它是针对修复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不仅隐含深刻的政治企图,也包含着对经济活动调整的意蕴。
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为因遭受偶然变故和市场剥夺而导致的个人贫困与不足提供补偿,同时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的一种重组。
因此,福利国家既有均等化的效果,也形成新的社会分层。
在资本主义内部,福利国家的发展路径与背景有着相似的特点,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
(1)思想背景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利,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应特别指出,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时代背景
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②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2.英国慈善组织会社的工作方法。
答:慈善组织会社的目标是把英国尤其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作用。
其工作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立中央的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每区有志愿委员会,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助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询问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收集有关申请救助者的资料,使同时向多个机构求助的职业乞丐暴露真相。
(3)各区派员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详细调查。
(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其能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3.睦邻服务中心的特点。
答:继慈善组织会社后,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
自1884年英国在伦敦东区贫民区首创汤恩比馆后,美国也于1886年创立了睦邻组织。
其特点体现在:
(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其口号为“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2)没有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开展工作;
(3)尽量发动当地人力,培养其自动自发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
(4)除了使社区睦邻中心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外,还尽量设法将本国及外国的文化介绍给当地居民,使之亦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4.按照格林伍德标准,分析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根据。
[上海大学2019年研] 答:格林伍德在1957年提出的专业的五个基本特征便可视为判断标准。
格氏认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1)一套理论体系,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
(2)专业的权威,专业人员对案主拥有判断的专利权,案主也可由这种专业的权威获得安全感。
(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即有一套共同信守的专业工作守则或信条,如客观、保密等。
(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社会人士或社区居民承认该专业在一定范围内的权利与特权。
(5)专业的文化,包括专业的价值观、象征符号、行为规范等。
格林伍德所提出的判断标准被称为“特征论”或“特质论”,在社会工作学界被广泛引用,影响很大。
5.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
答: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表现在两大方面:
(1)行业性社会工作形成的客观原因
①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的演进不断破坏旧的工作与生产方式,减少了农业和手工业的传统安全感,使许多人失业或低度就业,其数量远超传统城市中的无业游民。
②都市化的结果:都市化的持续进行不仅瓦解了农村社区而且破坏了旧的都市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解体和悲惨现象。
③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发展冲击着家庭领域,致使家庭活动范围缩小,功能下降,也使代际空前紧张和疏远。
另一方面发展也引发了各种懈怠行为、犯罪和流浪。
(2)社会工作从志愿性向行业性转变的原因
①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
②1877年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美国成立。
该会社成功地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之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
③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
总结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认为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
6.什么是“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1)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英国大主教威廉·邓普所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公民与教徒》中。
他创立“福利国家”的概念来取代“权力国家”。
福利国家主张通过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措施以重建家园,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