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触手冠动物-鸟类

触手冠动物-鸟类

触手冠动物1.帚虫动物门,外肛动物门,腕足动物门2.腕足动物的壳在身体背腹面,软体动物双壳纲的壳在身体左右面3.都有一个体壁延伸形成的,环绕口而不环绕肛门、用来捕食和呼吸的器官——触手冠原口:真体腔发达的后肾蒹作生殖导管自由游泳且与担轮幼虫相似的幼虫期后口:发育过程中出现前、中、后三分体腔,之间有体腔膜相隔→分节外肛和腕足辐射卵裂腕足动物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4.根据3,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1.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原胚孔最终形成成体肛门,口在原胚孔相对的一端另外形成,最原始的后口动物。

成体五辐对称,幼体两侧对称。

体表具棘、刺,一部分体腔形成了特殊的水管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骨骼全部起源于中胚层,由钙化的骨片组成,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2.辐射卵裂,内陷法形成原肠胚,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3对体腔囊,胚孔发育成肛门,口在原胚孔相对的另一端形成。

幼虫期两侧对称,经变态后成体次生性辐射对称。

3.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相当于液压系统,担负运动功能。

4.卵裂、早期胚胎发育、中胚层的产生、体腔的形成以及骨骼由中胚层产生等,都与脊索动物有相同的地方,而不同于无脊椎动物。

成体口的形成也与脊椎动物相似,所以棘皮动物与脊椎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

基于以上,现普遍认为,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5.半索动物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

从胚胎发育和鳃裂来看,说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亲缘关系。

近年研究显示,口索与脊索即不同功又不同源,此外,半索动物还有很多无脊椎动物特征,因此现多将半索动物列为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门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腹面的心脏、中胚层形成内骨骼。

脊索:支持、保护、运动等功能获得质的飞跃,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其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

肛后尾:有利于水生动物运动2.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

了解逆行变态有利于确定尾索动物的分类地位及与其它脊索动物类群的进化关系。

3.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而得名。

进化特征:脊索动物的进化3大特征,同时具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分开的背腹根等;原始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脏;特化结构:具特化的口器等。

4.脊索动物门的起源: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的亲缘关系。

一般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同祖先,但目前尚没发现化石。

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尾索动物的幼体,一类经变态,成体为固着生活,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类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出现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即幼体性成熟),进而发展出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

由运动的脊索动物。

圆口纲1.原始&特化:1)无成对的附肢(即偶鳍),仅有奇鳍,尾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原尾型;2)无主动捕食的可咬合的上下颌,具有可吸附的口漏斗和具有角质齿的舌,口腔腺分泌抗凝血剂使寄主血液不凝固;3)具有原始的肌节,成W形,角顶朝前;4)具有特殊的鳃囊和内鳃孔,囊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进步&不完善:1)皮肤裸露,皮肤中的表皮已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内有发达的单细胞腺,分泌黏液使体表黏滑。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有韧性;2)身体主要支持结构仍为脊索,但已出现了雏形的脊椎骨——软骨弧片,无任何支持作用,但代表雏形的脊椎骨;3)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脑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但依次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小脑不发达,和延脑未分离,脑神经10对;4)头骨原始,仅由脑下方的软骨基板代表,不完整,但属于有头类;5)有集中的感觉器官:单个外鼻孔,内耳前、后半规管(盲鳗1个),1对眼已具有脊椎动物基本模式,不发达,具松果眼和顶眼,仅有感光作用;6)有心脏分化,1心房1心室1静脉窦,红细胞,单循环,路线与文昌鱼相似,有肝门静脉;7)集中的肾和生殖腺,无生殖管道,排泄生殖无联系鱼类1.1)体分头、躯干和尾,体型多为流线型;2)具奇鳍和偶鳍;3)表皮为多层细胞,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粘液使体表粘滑,减少了水中游泳的阻力,保护身体免遭病菌、寄生物的侵袭; 4)鳞片具保护作用,在游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楯鳞的棘突和栉鳞后缘的栉状突可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流;5)鳃作为呼吸器官:气体交换面积大(体表面积的10∽60倍。

壁薄,血液和水流之间仅有1~3um的间隔。

鳃中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中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6)以鳔和脂肪调节身体密度获得浮力;7)体表具侧线;8)单循环;9)有良好的调节渗透压的机制;10)靠躯干的分节肌节的波浪式收缩传递和尾部的摆动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2.3.淡水鱼:相对于环境高渗,水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肾小体数目极多,排出大量稀尿。

泌氯腺从水中吸收盐分。

海水鱼:硬骨:相对于环境低渗,体液大量渗出。

大量吞饮海水,过多盐分通过泌氯腺排出,肾小体大部退化,排出的尿量极少。

软骨:在血液中积累大量尿素,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进入体内的多余水分经肾排出,多余盐分经直肠腺排出。

4.骨骼分为头骨、中轴骨(躯干椎、尾椎)、附肢骨,骨骼骨化程度加强。

头骨骨片增加并更加复杂化。

肋骨发达,与躯干椎相关节。

肩带与头骨愈合并加固,使头、肩带、躯干形成一稳定支架。

腰带不直接与脊柱相连。

5.鳞:盾鳞骨鳞:硬鳞、圆鳞、栉鳞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尾:原尾、歪尾、正尾6.开鳔:有鳔管通入食道背面,以吞咽或吐出空气来调节闭鳔:红腺位于鳔的前腹壁,卵圆窗位于鳔的后背壁,红腺处集中分布了大量毛细血管,形成奇异的网。

红腺分泌乳酸进入血液,可把血液中的氧气分离出来进入鳔内,此时卵圆窗括约肌收缩。

当需要下沉时,卵圆窗括约肌放松,空气渗入血管。

减少自身密度,减少能量消耗。

两栖纲1.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多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和真皮,表皮轻微角质化,并已出现蜕皮现象;表层1~2层细胞角质化,细胞核仍在,细胞界限明显,仍为活细胞;衍生大量多细胞腺体和色素细胞;大量淋巴间隙和皮下血管;2)不完善的肺呼吸:呼吸多样化:肺呼吸、皮肤呼吸、口咽呼吸、鳃呼吸;3)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肺的出现,2心房1心室,心房内出现完全或不完全的房间隔,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出现肺循环。

4)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模式:脊柱分化:颈椎:一块,枕髁一对躯干椎:双凹型、前凹型或后凹型,具前后关节突荐椎:与腰带髋骨连接尾椎:愈合成尾杆骨头骨脱离肩带束缚,骨片丢失或愈合典型的五趾型四肢:多支点,四肢骨中多有愈合现象(桡尺骨)肩带:不再与头骨愈合,肩带加固,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腰带:形成髋臼,与股骨形成髋关节,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与荐椎相关节以支撑体重胸骨:出现,固胸型或弧胸型5)肌肉开始分化:分化不明显,无肌膈,部分肌肉保留原始分节现象轴肌的比例变化:水平生骨隔位置上移,轴上肌比例减少;腹部的肌肉即轴下肌分化为层,即腹外斜肌、内脏。

由于出现五趾型四肢,附肢肌变得强大而复杂,使附肢本身可运动6)消化系统分化较鱼类复杂:口、口咽腔、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回肠)、大肠(直肠)、泄殖腔、泄殖腔孔、消化腺内鼻孔、耳咽管能动的肌肉质舌口腔腺(不含消化酶)有独立的肝和胰7)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脑的五部分分化不高,仍处于同一平面上大脑顶部开始出现原脑皮(神经物质)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已具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8)感觉器官的完善:听觉:出现中耳,耳柱骨(舌颌骨演变),真正感音的瓶装囊视觉:角膜凸出,晶体稍扁平,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

具哈氏腺,下眼睑可活动,具瞬膜,以湿润眼球。

嗅觉:内鼻孔,梨鼻器侧线9)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肾小管较短10)离不开水的生殖方式:体外受精,水中发育,无羊膜2.陆生:多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和真皮,轻微角质化,并已出现蜕皮现象;色素细胞及时改变体色;水生&陆生:黏液腺分泌黏液保护皮肤并且使皮肤保持湿润,有利于呼吸;皮肤与皮下肌肉组织连接疏松,其间分布大量淋巴间隙和皮下血管,与皮肤呼吸机能相关。

3.2心房1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不完全的双循环4.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孵化出结构与鱼类相似的蝌蚪,生长到一定阶段开始变态:尾缩短消失,成对附肢出现,鳃和鳃孔消失代之以肺呼吸,单循环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爬行纲1.1)羊膜卵的出现2)覆以鳞片的干燥的皮肤:多层的表皮和真皮,表皮高度角质化,在表面产生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皮肤腺极少3)骨骼支持和肌肉系统:头骨:具颞窝,出现次生颚,单枕髁脊柱:颈椎:数目增多,出现环椎、枢椎胸椎腰椎荐椎:2块,横突发达,加强承重,通过腰带关节使后肢承受体重的机能加强尾椎出现胸廓:胸椎、肋骨、胸骨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耻坐孔四肢骨:典型的五趾型四肢肌肉系统:出现肋间肌和皮肤肌,躯干肌复杂化4)消化管进一步复杂化:次生腭的出现使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具有广泛着生,无咀嚼作用的牙齿,牙有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多为同型齿。

口腔和咽明显分化,食道延长。

消化道中出现了盲肠泄殖腔孔是消化道通向体外的出口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肺内壁有较两栖类复杂的分隔,口腔与呼吸道由于次生颚出现而明显分开,气管和支气管分化明显,胸廓的出现改变呼吸方式6)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2心房1心室,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退化的静脉窦,动脉圆锥消失,肾门静脉开始退化7)具有后肾:血管联系,尿酸,尿囊膀胱,盐腺8)体内受精9)神经系统:新脑皮出现,纹状体增大而使大脑增大,脑神经12对10)感觉器官:视觉:出现泪腺,灵活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眼球完全适于在陆地上远视,晶体较扁,角膜突出,晶体与角膜的间距较大,双调节听觉:中耳和内耳,鼓膜开始下陷形成外耳道,耳柱骨,瓶装囊更发达嗅觉:次生颚的出现有利于嗅觉的发展,出现鼻甲骨,梨鼻器发达红外线感受器:颊窝和唇窝顶凹器官:机械刺激2.在头骨两侧、眼眶候补有1~2个孔洞,由周围的一定的骨片形成的颞弓围成。

无颞窝(古杯龙类,传统分类观点龟鳖类)、双颞窝(大多数古代现代爬行类、鸟类)、合颞窝(古代兽齿类和哺乳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