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

4.肛后尾(post-anal tail):尾在肛门后方。肛 后尾在所有的脊索动物中出现,至少在胚胎期(如 人类)出现。
以上的前3个特征是脊索动物的主要3大特征(图) 此外的肛后尾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胚胎期原肠胚的发育类型为 原口;分节的肌节,附着在不分节的躯干上等特征 为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
三。分类
1。羽鳃纲(Class Pterobranchiata) 小型(小于 8mm),通常群体生活于分泌的管中,肠道为“U” 形。无鳃裂或有两对鳃裂。代表动物有杆壁虫和
头盘虫。
2。肠鳃纲(Class Enteropneusta) 固着生活。有 多个鳃裂。代表动物为柱头虫。
四。进化地位
1。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鳃裂及 中空的背神经索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 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它们可能是 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主要证据为:
•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 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 型化”发展。同时,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能使动 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 敌害都更为准确、迅速。
Hale Waihona Puke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 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 这是半索动物特有的(半索或隐索动物名称由此而
二。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生物体类型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半索动 物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也曾被视为无脊椎的 脊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和脊 索动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发生而来且中空的背 神经索。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 因此将其从脊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三。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1000多种,分为2大类群3 个亚门,其中的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合称 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即无真正的头和 脑,又称无头类(Acrani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幼体具上述3大 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 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成体具被囊 (tunic),大多营固着生活。
通过鳃裂排除剩余的废物。 4.运动
羽鳃类固着生活,而肠鳃类则穴居生活。 5.骨骼
羽鳃类在咽的前部盲囊腹面有一棒状物,能够变 硬,过去称为口索,曾经被认为是脊索的同源器官。 6.呼吸和循环系统
气体交换可以通过鳃裂完成(由于纤毛作用,水
由口进入咽,经咽裂、鳃囊及鳃孔流出,在这一过 程中完成气体交换),其下有血管分布集中的区域, 还可以通过体表完成。循环系统有可收缩的背血管 和腹血管,之间以开放的血窦相连,因此,在循环 方式上属于开放式循环。前体有可搏动的“心脏” 驱动血液循环。
二。生物学特征
1.脊索(notochord):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
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具有支持功能。所有脊索动 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但在以后的生活中或终生 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表现 在: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 的受力者,也是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是 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约90种)均为海产,生活 于海水中或泥质沉积物中。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
(Balanoglossus)。
一。本门主要特征
•具有背神经索,其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 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是后口动物。
•两者的中胚层都是由原肠凸出形成的。
•柱头虫的幼虫(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
(如短腕幼虫)形态结构非常相似。
•肌肉中含有肌酸和精氨酸,与棘皮动物的相同。
因此,把半索动物作为脊索动物中的一个类群, 不如把它作为非脊索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门较为合 适。
2。根据对半索动物组织与胚胎的研究,证明口索 与脊索既不同功、又不同源。
3。半索动物中的肠鳃纲和羽鳃纲在外形上差别较 大,反映了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适应辐射 (adaptive radiation)——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 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 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之。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一。生物体类型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是物种丰富多 样的大门。由于这个门包含了脊椎动物,所以人们 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没有脊椎的脊索动物 在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原索 动物。这个名称以前还包括半索动物在内。脊索动 物大约有45000个种类,分布在海洋、淡水、介于 淡水和咸水之间的水体和陆生环境。有些类群进化 为具有飞翔的能力。
2.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位于 脊索背面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gill slits):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 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 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鳃裂。
2.身体结构
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动物。身体不分节, 只分为吻、领和躯干三个部分(图)。通常咽上有 鳃裂。身体分为前体、中体和后体,每部分都有分
隔的体腔(参考触手冠动物)。躯干部细长,前部 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末端。
3.取食 羽鳃类用触手冠样器官滤食,肠鳃类取食沉积物,
7.深透压调节和排泄
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扩散排泄。
8.动作协调
神经系统原始而特殊,身体表皮细胞基部的一层 神经纤维网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加厚形成神经索, 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形成一神经环再和位于
表皮下的神经网相连。中背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 领索可能是动物的神经中枢,有巨大的神经细胞。
9.繁殖
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经过辐射卵裂,以 后口式发育。肠鳃类形成柱头幼虫,或直接形成亚 成体。有时也发生裂殖。羽鳃类行有性生殖及无性 生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