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大在线360知识产权法讲义商标法一、商标概况★★1.商标:商标俗称品牌,是品牌在法律保护层面概念。
潮流点叫法是LOGO。
2.普通商标保护理论:混淆理论。
商标功能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
便于消费者认牌购货。
3.商标法定分类: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4.商标专用权(1)仅注册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
①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未注册商标不享有商标专用权。
②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商标和核定使用商品为限。
5.未注册商标不享有专用权,但受一定保护。
二、商标注册★★(一)注册商标条件★★1.明显性(可以批示商品或者服务来源)。
2.非功能性(不得与所示商品功能性相联系)。
3.非冲突性(不得侵犯申请日前她人合法享有权利、权益)。
4.可视性或可听性(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以及上述要素组合)。
注:只有专利权能保护功能,商标、著作权都不保护功能。
(二)申请商标注册渠道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1)可以自己办理;(2)也可以委托依法设立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2.外国公司或个人:外国公司或个人应当委托依法设立商标代理机构办理业务。
(三)注册原则1.自愿注册原则2.分类注册原则3.一表多类原则三、商标权保护期与续展、转让与允许使用★★(一)保护期★★★1.保护期:2.原则:,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3.例外:经历异议程序后核准注册,,自初步审定公示3个月期满之日起计算。
(二)续展★★1.续展期限①续展期。
保护期满前12个月。
②宽展期。
保护期满后6个月。
(三)允许使用(★★)1.程序:允许她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允许人应当将其商标使用允许报商标局备案,由商标局予以公示。
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规定:(1)必要在使用该注册商标商品上标明被允许人名称和产地;(2)被允许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商品质量;(3)允许人应当监督被允许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商品质量。
(四)转让(★★)1.程序:订立转让合同,共同向商标局提出转让申请。
2.限制:应当一并转让3.时点:经核准后,予以公示,受让人自公示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4.影响:注册商标转让不影响转让前已经生效商标使用允许合同效力,但商标使用允许合同另有商定除外。
著作权法一、著作权法客体(作品)★★1.作品: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备独创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复制智力成果。
2.作品特性:①须为创造性智力成果(劳动自身不受著作权法保护);②可以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须为能被客观感知外在表达);③须具备独创性。
3.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对象★★(1)思想与表达二分法:①著作权客体是作品。
作品是对思想观念独创性表达。
②著作权只保护思想观念有独创性表达,而不保护思想观念。
③“思想观念”采纳广义理解:概念、原则、客观事实、发现、创意、创造、程序、工艺和办法等。
4.特殊问题:违禁作品★★违禁作品法律地位国家可禁止其出版、传播;但仍受一定限度保护,若有人侵权,著作权人仍有权祈求加害人承担停止侵权、销毁侵权物品等责任,只是普通不能主张损害补偿。
二、著作权归属★★★(一)普通规则★★1.著作权属于作者,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作者认定①创作作品自然人是作者。
②为她人创作提供组织工作,提供征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她辅助工作(如打印、誊写、校正),均不视为创作。
由法人或者其她组织承担责任作品(如大型软件、百科全书、地图等),法人或者其她组织视为作者。
④作者推定:推定在作品上签名公民、法人或者其她组织为作者。
(二)著作权产生时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创作作品:自创作完毕之日起产生。
无需刊登,无需固定于载体上,无需办理登记(自动保护原则)。
2.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创作作品(1)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或缔结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或双边合同之缔约国(成员国)国民或在缔约国具备经常居住地外国人、无国籍人,获得自动保护,自作品完毕之日起,按最低原则提供保护。
(2)非成员国国民并且在成员国无经常居住地外国人、无国籍人创作作品,不能获得自动保护,分两种状况:①作品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自出版之日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
②作品只要在任何一种成员国初次出版,或者同步在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步出版(彼此不能间隔超30 天),自初次出版之日起,国内按国际公约规定最低原则进行保护。
图解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作品著作权产生时点:Ⅰ国际公约缔约国/成员国经常居住地Ⅱ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出版之日起依国内著作权法保护。
在任何一种成员国初次出版或在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步出版,自初次出版之日提供最低保护。
(三)合伙作品著作权归属★★★1.合伙作品:有创作合意,作者都参加了共同创作活动。
没参加创作,只为她人提供征询意见、物质条件、素材或者其她辅助工作人不能成为合伙作者。
2.权利归属:(1If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由其她合伙作者享有。
(2)合伙作者行使著作权协商不一致:①作品可以分割使用,作者对各自创作某些可单独享有著作权,但使用过程中不能侵犯作品整体著作权。
②作品不能分割使用,任何一方不能制止行使除转让以外其她权利,但收益应合理分派给所有作者。
作者之一死亡,分派 给继承人。
(四)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五)影视作品著作权归属★★1.影视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
2.编剧、导演、照相、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俩权利:(1)签名权;(2)获得报酬权。
3.重要演员享有两项权利:①表白表演者身份权利;②获得报酬权。
4.影视作品中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作品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六)匿名作品、汇编作品、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属★★三、著作权内容★★★(一)概况★★1.分类:(1)著作人身权:刊登权、签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2)著作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摄制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获得报酬权。
2.特点:(1)除刊登权外,著作人身权保护期限不受限制。
(2)著作人身权具备专属性,原则上不得转让与继承。
(二)刊登权★★★1.概念:决定作品与否公之于众权利。
2.推定著作权人允许她人行使刊登权:(1)将未刊登美术作品或照相作品原件转让;(2)批准将未刊登作品摄制成电影(其她运用方式亦同);(3)将未刊登之作品著作财产权(如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
3.刊登权是一次性权利(一次用尽)。
把握三点:(1)向不特定第三人公开。
(2)使作品处在公众可得而知状态即可,不规定公众事实上已经知晓。
(3)须著作权人自行或者允许她人公之于众。
(三)复制权★★★1.复制权是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权利。
2.要件:(1)将作品于有形物质载体上再现;(2)作品须相对稳定和持久地固定在物质载体上。
(四)发行权★★★1.发行权是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权利。
2.特点:(1)提供作品对象是公众;(2)方式为销售或者赠与;(3)须有作品载体(原件或复制件)所有权转移。
3.发行权一次用尽(初次销售原则)。
对正版作品再发行不构成侵权。
(五)出租权★★★1.有偿允许她人暂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办法创作作品、计算机软件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重要标除外。
2.仅四种人享有出租权(其她著作权人不享有出租权):(1)电影作品著作权人;(2)以类似摄制电影办法创作作品(重要指电视剧、有独创性MTV)著作权人;(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重要标除外)(4)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
(六)表演权★★★1.表演权控制行为:(1)公开活表演(现场表演权),直接现场公开表演作品权利,如现场演唱、上演剧本、朗读诗歌等。
(2)公开机械表演(机械表演权),使用机械设备公开播放录有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2.表演权不能控制两个行为:(1)非公开表演(2)免费公开表演,这属于合理使用,免费表演是双免费,不向观众收费,也不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七)信息网络传播权★★★1.控制行为:未经著作权人允许,将作品上载到网络(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上,就侵犯了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
2.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均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
(八)广播权★★★1.享有广播权主体:(1)著作权人享有广播权;(2)表演者享有半个广播权(仅对现场表演有广播权);(3)录音制品制作者不享有广播权;(4)录像制品制作者享有广播权;(5)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节目信号”享有转播权。
四、邻接权内容与保护期★★★(一)表演者权★★★1.主体:表演者,涉及演员、表演单位。
限于表演作品自然人或者单位。
作品与否已过保护期,作品与否曾受到过保护,均非所问。
如果被表演不是作品,则不也许享有表演者权。
2.客体:对作品表演活动。
表演者对同一作品每一次表演均享有表演者权。
3.内容:①表白表演者身份。
人身权②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③允许她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现场直播权)。
④允许她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初次固定权)。
财产权⑤允许她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
⑥允许她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4.保护期:(1)表白表演者身份、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保护期不受限制。
(2)其她权利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表演发生后第50年12月31日。
5.表演者义务:(1)表演者公开表演她人作品,应当获得著作权人允许,并支付报酬。
(2)表演者公开表演演绎作品,应获得演绎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允许,并支付报酬。
(3)表演者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签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1.主体:录音制作者和录像制作者。
①录音制作者,“初次”制作人,即“母带”制作者。
②录像制作者,“初次”制作人,也仅指“母带”制作人。
2.客体:录音和录像制品。
①录音制品,任何对表演声音或者其她声音录制品。
②录像制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办法创作作品“以外”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持续有关形象、图像录制品。
3.权利内容: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4.录音录像制作者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制品“初次制作完毕后”第50年12月31日。
5.录音录像制作者义务:①使用她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获得著作权人允许,②使用演绎作品,应获得演绎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允许,并支付报酬。
③对表演活动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获得表演者允许,并支付报酬。
④不得侵权作者签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三)广播组织权★★★1.主体:广播电台、电视台。
2.客体:广播组织播放节目信号(signal)。
3.内容:①转播权。
广播电台有权禁止未经其允许将其播放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以无线方式或者有线方式转播。
②录制、复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