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微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复习思考】
1、什么是气象资源
2、归纳主要气象资源(热量资源、光能资源、水分资源、风能资源和大气成分资源等)的开发特点。
3、举例分折气象资源(在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的开发和利用条件。
【巩固训练】
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系统。
光伏发电过程中,设备温度升高会降低发电效率。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在安淮南并网发电。
该电站利用采煤区闲置水面建设而成。
据此完成1-3题。
1,在采煤塌陷区建设水上漂浮光伏电站的目的是
A.提高发电效率 B .减少地面破坏
c.节省支架造价 D.利用废弃用地
2、陆上光伏电站相比,水上光伏电站发电效率较高的原因有
A.水体会冷却设备
B.组件倾斜度较小
C.水面通风条件好
D.太阳辐射量较大
3、该漂浮光伏电站可能会
A.加快湖面缩
B.抑制藻类生长
C.提高水体温度
D.加剧水体污染
尤坎镇(59053' N )地处深山峡谷,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4-5題·
4、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阻挡
B.沙尘遮天蔽日
C.多雨雾天气
D.发生极夜现象
5.巨镜最可能位于小镇广场的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
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統电能制造技术相比,
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
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
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
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
下图示太
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
据此成6一
7题。
6、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A,温窒效应 B.热岛效应 c.绿岛效应 D.狭管效应
7、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北美五大湖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C菲律宾群岛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
“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的林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
间作是在同一生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不同农作物(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常结合使用,形成“间作——套种"模式,是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
据此完成8-9题
8、“套种”可显著提高
A.劳动生产率
B.耕地的肥力
C.农作物熟制 D,农产品品质
9、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
A.株型”一高一矮”
B.根系“一深一浅”
C.播种“一早一晚”
D.需水“一多一少”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 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 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 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11,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 雅鲁布江谷地
B.东南沿海地区
C. 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014年英国第一座水上漂浮光伏电站在伯克郡建成,太阳能电
池板也具有高温时发电损失增大,转换效率低的特性.据此完成12
-13
12、下列不属于水上浮光伏电站优点的是
A. 人节的土地资源
B.提高发电效率
C. 降低施工难度
D.减少水分蒸发
13、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的是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长江三角洲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位子美国西部,是美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洲。
南邻墨西哥,西瀕太平,由东部内华达山脉、中央谷地及西部海岸山脉组成,地理条件相差悬殊,南部沙漠缺雨,北部沿海冬季因雨多发生水灾,降水量由西北部高达4420毫米,东南部沙漠仅50一75 毫米。
位于东南部沙的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站,是世界最大的聚光太阳能发电站,占地8平方公里,聚光太阳能电站原理:使用大阵列镜子(也叫定日镜)将大面积的太阳光集中到一个小区,通常是塔的顶部;然后,将集中的光转换成热量,通过蒸涡轮机将热量转换成电能。
伊凡帕太阳能电厂用了30多万块定日镜,电厂上空温度高达538 ℃。
(1)说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和东南部降水差异明显的原因。
(2)分折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站有利的区位条件。
(3)说出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站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熊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 DABAB 6-10ABCAD 11.B 12.C 13.C
14、(1)西北部位于中纬度,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多;
西北部处于海岸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东南部接近副热带,受西风控制时间短,降水少;
东南部的莱西两侧均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盛行正常气流,降水少
(2)位于加州东南部,纬度低,太阳度角大,日照时间长,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电站占地面积大,建在沙漠地区,地广人稀,地价成本低;
加州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站位于沙漠地区,大规模建电站,可能影响局部地区气候,气温更高,更加干旱;大面积的太阳能板集阵会造成严重的光污染和热能污染,影响低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还会对飞越上空以及周边的动物造成伤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等。
15、(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地地广阔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中;建设成本高,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