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1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复习旧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

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8内容,完成表格。

姓名 国籍
创立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地位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P38—40内容,展示孔子的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孔子的地位、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主张:
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编成《春秋》。

2、孔子的影响
a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

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

B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社团班)
C 孔子学院(社团班)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P40—42内容,完成第3—4题。

1、何为百家?
2、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3、有哪些派别?
原因:(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课本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

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A) A.“仁”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法治”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C)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3.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B)
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
4.“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C)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一主张是出自孟子的著作(B)
A.因材施教B.轻徭薄赋
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
6.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B)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7.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C)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8.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D)
A.庄子B.孙武
C.墨子D.韩非
9.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A)
A.墨子B.孟子
C.庄子D.韩非
10.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

这个人是(D)
A.孙膑B.孔子
C.韩非子D.孙武
11.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社团班)
图一图二图三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说明。

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

(3)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说出理由。

法家,法家提倡的改革和法治更适合当时的乱世局面。

(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

(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

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