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金融保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2020年(金融保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金融保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三章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教学重点: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即是运用资金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类型。

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的功能主要有:(1)银行的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2)资产的规模是衡量壹家商业银行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的信用高低直接和其资产的规模大小有关;(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的重要预测指标。

壹家银行的资产分布情况、贷款的对象和期限都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能够使人们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促使银行进壹步提高运营管理,为银行的股东增加利润。

(4)资产管理不善是导致银行倒闭、破产的重要原因之壹。

由于银行资产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资产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能够及时足额地支付存款人的需要和融资人的融资要求,严重的话会出现银行倒闭现象。

2、贷款的定价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的利率水平时,应该主要考虑:(1)在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前提下,贷款利息收入能够弥补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

(2)使借款人也能够承受,即有足够的能力去偿仍贷款。

(3)其他信用工具的利率水平。

因为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仍面临着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竞争。

商业银行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有:(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

这种方法是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贷款的利率水平,是最简单的贷款定价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任何贷款利率应该分解为四个部分:①银行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②银行为发放贷款所必须的运营性成本,包括贷款人员的工资和发放、管理贷款时的设备等成本支出费用;③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可能发生违约甚至损失而承担风险,而必须得到的风险补偿;④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所预计实现的利润水平。

贷款利率=筹集发放可贷资金的边际成本+运营成本+风险补偿+预计利润水平(2)价格领导贷款定价。

这种定价方法将贷款利率分解为三个部分:①市场所普遍接受的优惠利率或者主导利率;②在主导利率下借不到款的借款人向银行支付的违约风险补偿;③长期借款者向银行支付的期限风险补偿。

贷款利率=市场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补偿+期限风险补偿(3)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定价。

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银行发放贷款时,采用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借贷利率+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和前面方法不同的是,贷款利率的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所需要的利率水平非常低,大约为0.25%——0.5%之间。

(4)最高利率的贷款定价。

这种定价方法不管当下的和未来的市场利率是多少,借款人和商业银行在借款合同上明确写明借款人从该银行获取贷款所付的最高利率,也就是规定壹个利率上限。

(5)成本——收益贷款定价。

按照这种方法,商业银行分三个步骤来计算银行是否对贷款收取了足够的利息,以弥补了银行所承担的成本和风险:首先,估算在多种利率和费用水平下,商业银行从客户(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其次,估算商业银行必须对借款人交付的可贷资金净额;再次,用估算的贷款收入除以借款人实际使用的可贷放资金净额,估算出贷款的税前收益。

思考题:1、商业银行的资产类型主要有哪些?如何认识资产的作用?2、什么是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我国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贷款定价的模型有哪些?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资产管理X公司是否能够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第四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教学重点: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的方式筹措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的活动。

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负债的作用主要体当下以下几个方面:(1)负债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的信用中介,首先是“借者的集中”,然后才是“贷者的集中”,因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基本的业务。

(2)壹定规模的负债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

商业银行的负债总额需要达到壹个适度的规模,即经济负债规模。

低于这壹规模,商业银行不能合理地进行资产运作,无法摊销员工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支出,必将招致亏损。

高于这壹规模,也可能产生资金运用风险和管理风险,从而导致亏损。

(3)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且影响其风险结构。

负债规模的大小是商业银行运营实力的重要标志,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

同时,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负债和资产之间在期限、利率、风险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负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产结构,影响着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

(4)负债业务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资产业务以外的基本操作手段。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原则之壹,利用主动型负债业务解决流动性需要,商业银行则能够处于主动的地位,在满足流动性的同时兼顾了盈利性,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更加灵活机动。

(5)负债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和客户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

银行通过吸收社会存款等各项负债业务以及相关的结算业务,能够及时掌握各类存款人的资金状况和运营情况,为进壹步吸收存款、开展贷款等资产业务、评价风险状况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决策。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运营管理目标主要有俩个:(1)努力增加负债总量,提高负债的稳定性。

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体,可是存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期限较长的资产业务,从而降低了盈利水平。

所以,为不断增加盈利能力,商业银行既要提高服务水平稳定现有存款等各项负债余额,又要下大力气挖掘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负债业务管理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组织更多的资金,增加负债规模,且努力提高负债的稳定性。

(2)调整优化负债结构。

负债管理除了增加负债总量以保持且增加负债的稳定性外,仍必须兼顾结构上的合理性。

合理的负债结构需要长短期负债合理搭配,不片面地强调任何壹种业务,必须着眼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的需要,对长短期负债进行优化组合,使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既能够和资产运用的需要相匹配,又能满足降低资金风险和保持必要流动性的要求。

2、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因素影响银行存款的主要因素能够分为内部和外部俩大类:外部因素主要有:(1)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周期。

经济和货币信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存款来源渠道多、存量大、未来增长潜力大,商业银行可调动的资金量大,生存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欠发达、信用关系简单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积累较少,存款来源有限,商业银行很难获得维持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存款规模,未来发展空间狭小。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银行受制于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吸收存款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在经济高涨时期,有效需求猛增,社会资金充裕,银行存款规模会大幅增长;在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社会资金匮乏,银行存款增幅下降甚至存量下降。

(2)银行同业的竞争。

任何壹个国家和地区,在壹定时点上,可动用的社会存款量总是壹定的,过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追逐有限的资金来源,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存款规模。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存款水平,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发展。

(4)金融法规。

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秩序,各个国家都制订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

当壹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时,银行存款的增长就快;反之,银行存款增长就慢。

(5)人们的储蓄习惯和收入、支出预期。

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储蓄习惯和支出预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必然反映到人们的存款态度上,从供给方面影响银行的存款水平。

内部因素主要有:(1)存款计划和实施。

银行应在详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存款规划。

首先应做到机构网点布局合理,然后配置好得力的人员,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存款增加任务,且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2)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代表存款人的存款收益,提高利率能提高存款人的存款积极性,从而扩大银行的存款规模。

可是,由于竞争的存在,壹个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必然激起其他银行争相效仿,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该银行不但没有提高存款的市场占有率,反而提高了整个银行业的利率成本。

(3)银行服务。

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营业时间等都是商业银行增强存款吸收能力的重要方法。

(4)银行的实力和信誉。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存款人更愿意把钱存人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银行。

(5)银行的社会联系。

良好的社会联系是银行吸收存款的“无形资产”。

银行员工的行为、银行的形象等都能够成为影响银行存款业务的重要因素。

再者,银行通过向企业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服务,能够增强和企业的联系,稳定且扩大企业存款。

思考题1、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的种类有那些?2、银行负债的作用体当下哪几个方面?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运营目标有那些?4、存款负债的来源渠道有几种?5、什么是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6、大额可转让存单和传统存单有何区别?7、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区别在哪里?8、你所知道的国内存款业务创新有那些?9、影响银行存款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几种?10、金融债券的发行程序是什么?第五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教学重点:1、中间业务的分类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按照2002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解释,中间业务能够分为下面的九大类:(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和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2)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3)代理类中间业务。

代理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且收取壹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

担保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壹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等。

(6)交易类中间业务。

交易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