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夯设计要求

强夯设计要求

强夯设计说明
1. 工程概述:
不锈钢产业园双峰基地厂房位于双峰县城西开发区,和森路以北,印塘路以东,八本街以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本厂地内拟建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及其它附属用房。

现场地三通一平还未到位,场地未进行去表,现场勘探已经完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大部分为挖填方区,其中填方区深度最深达23米,填方区范围大且很深,须进行强夯处理。

由于填方区深度不一,范围大;厂区道路须过30~60吨重型汽车;二期部分建筑具体位置未定;避免厂区内填方区的不均匀沉降而影响以后厂区的建筑安全、道路硬化、园林绿化等,现设计要求厂区填方区应进行强夯处理。

由于厂区内厂房的±0.000标高定为111.60,同时考虑以后基础埋深为1.5米左右,现将厂区须强夯范围标高界限定为111.00,即现有场地标高低于111.00的范围均须进行强夯处理。

为了不影响场地平整的施工进度,同时考虑场地平整由政府部门负责施工,本工程场地回填本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难以实现,现设计要求场地采用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进行强夯处理。

由于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最大影响深度为8米左右。

采用更大的强夯夯基能价格很高,同时最大影响深度为10米左右,市场上数量也较少,所以当填土深度超过8米的范围,设计要求
业主方联系政府部门负责施工的施工单位应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系数应≥0.85。

当施工有难度时,填土深度超过8米的范围应进行两次强夯处理。

即场地标高103以下的填方区进行一次强夯,标高111.00以下至标高103.00的填方区进行第二次强夯。

2. 强夯设计技术要求:
一.标高111.00以下至标高103.00的填方区强夯要求:
(1) 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
(2)有效加固深度7 m以上,压缩模量>15Mpa。

(3)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场地平整底面设计标高以下深度4 m范围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压实系数≥0.95,4m-7 m范围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压实系数≥0.90。

二.标高103.00以下的填方区强夯要求:
(1) 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
(2)有效加固深度7 m以上,压实系数≥0.90。

三.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四.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

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五.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

六.夯击点位置可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3m左右,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七.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

并不宜小于3m。

八.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

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置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3.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1、夯锤重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压力宜取小值。

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
250~300mm。

2、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3、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

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4、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6、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 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7、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8、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4.强夯质量检验:
1、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2、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

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1~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2~4周。

3、质量检验的方法,宜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

4、质量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的重要性确定。

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且不少于6处。

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