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设计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对路基范围内的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对没有迁改而施工中又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护。
2、强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试验场区不小于1处,试验场区面积不得小于30m×30m,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及时提出并改变设计参数。
在进行试夯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二、技术要求
1、夯击能量
点夯1000~3000kN•m,一般采用2000kN•m,碎石填筑或石料含量较高时可适当降低,填料为黏土时应适当提高,满夯1000kN•m;
2、施工机具
根据分段段落内的单击夯实能,选择夯锤质量和锤底面积,夯锤质量宜为10~40t,底面为圆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25~80KPa,底面应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排气孔(30~40cm)。
3、夯击方法、间距布置和间隔时间
强夯加固可每间隔4m进行一次,在路基填筑验收合格后进行;
强夯分五遍进行,第一、第二、第三遍为点夯,采用跳夯法,第四、五遍为满夯;
点夯间距为6m,等边三角形布置进行第一遍点夯,第二遍强夯点位为第一遍强夯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取一半间隔布置(另一半留置第三遍点夯),第三遍点夯去第一、二次点夯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既第二遍点夯中留存的另一半未点夯位置)。
第四、五遍为满夯,第四遍点夯正方形布置,间距为一倍的夯锤直径,第五遍
满夯点取第四遍夯击正方形的中心位置。
对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路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较大的砂土、碎石土路基,两遍夯间的间隔时间可缩短,但不应少于1周。
4、夯击次数
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三、施工工序
1、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5、重复上述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6、换夯点,重复上述步2至5,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9、根据上述强夯施工顺序,在最后一遍点夯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满夯采用小夯锤夯击,并适当增加满夯的夯击次数,以提高表层土的夯实效果。
四、施工监测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和总夯沉量、夯点施工的起止时间。
4、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中采用的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所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5、强夯施工应遵循动态设计的原则,在施工监测中出现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向设计单位进行反馈,适时调整设计参数。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开夯前检查夯锤重量及落距,以确定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采取挖隔震沟等减震措施。
一般既有建筑50m 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当桥台附近、涵洞等结构物附近,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等结构物。
3、点夯时,边缘夯击点一般每一点应多打2击,最外侧夯击点与路基边缘的间距应根据试夯情况确定,一般应不小于3m。
4、强夯时有土块、石子等飞击,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划出影响范围,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5、施工中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大于50mm时,应向设计单位反馈,对夯击参数进行调整。
6、强夯与复合地基相邻地段,应先施工强夯,再施工相邻地段复合地基。
7、其它未尽事项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等相关规范执行。
六、质量检验
强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按下列标准控制:
1、夯锤重量、落距满足设计要求的能级要求。
2、锤底静接地压力在25~40kPa范围内。
3、夯点平面位置误差±15cm。
4、夯坑位置偏差±20cm。
5、夯击次数、遍数至少满足设计要求。
6、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
7、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8、强夯处理后的均匀性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至少14d进行,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度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检验,要求单层每300m2不少于一个监测点,单处强夯区域不得少于3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