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 部落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是( A )学前教育的特征。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2. 在整个学前教育系统中有着辐射,促进各种学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的教育是( A )。

A.学前家庭教育
B.学前公共教育
C.托幼机构教育
D.社区学前教育
3. “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姐妹”的故事说明( C )是儿童发展的因素。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4. 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这是(C )儿童的年龄特征。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5. 系统地向家长讲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普及家庭教育常识的有效渠道是( A )。

A.家长会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家园联系园地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学前家庭教育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错)
2. 皮亚杰是从认知角度对儿童游戏分类的首创者。

(对)
3. 早期教育的财政投入能降低儿童未来的犯罪率,提高升学率。

(错)
4. 表演游戏是规则游戏的一种。

(对)
5. 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的方法是观察法。

(错)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学前教育
答: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狭义的学前教育是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 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为特征,通过扮演各类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周围成人的各种活动,模仿并理解他们的行为。

3. 幼儿园环境
答:幼儿园环境是指支持和影响幼儿教师及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4. 教育衔接
答:教育衔接是指特定教育阶段与其相邻近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及其教育组织形式等各面的连接,沟通与融合的教育关系。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人口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社会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的影响;社会人口分部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社会人口的作用,表现在学前教育的实施能够提高人口的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2. 儿童是权利主体的含义。

答: 一,儿童和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二,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三,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3. 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意义。

答:幼儿园教育衔接实现了家庭,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实现了幼儿完整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和学习化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1)有利于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己经不再是托儿所和幼儿园单一的,封闭式的教育,而是家庭,社会和托幼机构共同参与的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婴幼儿进行的一种综合的,整体性的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衔接是将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统一的教育观念,使儿童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合作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将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我国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污染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学前的教育衔接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一体化整合共育教育模式(2)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衔接,能够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力量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在越来越强调教育生态化的今天,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既有利于幼儿园统一培养目标,加强教育效果,实现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在管理中汇聚更丰富的智慧与教育资源,又有利于家长,社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促进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保教质量,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弥补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促进了幼儿园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新跨越 .
4.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一)劳动任务的全面性能幼儿教师的劳动任务呈现出全面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首先,不同于其他的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是保教结合的教育,幼儿教师要全面的负责在园幼儿的所有活动,除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外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身体锻炼等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方面,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以确保幼儿在体,智,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幼儿教师的劳动是面向全体幼儿的,需要根据每名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兴趣需要等,有针对性地关心引导他们,以保证集体中的每个幼儿都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劳动过程中的创造性幼儿教师劳动过程中的创造性是其职业特点的重心和基础,是由教师劳动力对象和劳动条件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发展水平面和性格爱好的幼儿,幼儿教师的劳动条件则受到所处地区的经济和自然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性
质,特点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和每名幼儿的特点以及每个幼儿家庭的特点,考虑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时令特点,创造性的制定本班的教育活动计划,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例如,每逢节庆时候,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的风俗,物产等组织一日生活,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创设生成性的教学活动,此外,当发生一些随机事件时,如突然下雪,植物角的小黄豆发芽,客人参观幼儿园等,幼儿教师也要灵活和及时地处理,从中挖掘教育意义,教师劳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

幼儿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使教育充满活力(三)。

劳动手段的示范性,示范性是幼儿教师职业修养的体现,也是幼儿教师劳动手段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劳动的自身手段存在与自身,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人格,言行都是劳动手段,也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幼儿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幼儿教师必须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用自己的话语,行为思想情感和道德风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时刻注意严以律己,避免无意的不良的行为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将劳动手段的示范性若运用恰当,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教育环节,能自然而然的就能使幼儿在生活中受益。

(4)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能劳动效果的长期性是指人材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劳动是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才能获得的教育效果的。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的成长需要有十几年的周期,加上各种因素人影响对幼儿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人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因此,幼儿教师在劳动中应该将眼光着眼于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要不断吸收和积累知识,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思考未来社会的需求,思考幼儿应该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帮助幼儿成为了能适应和创造未来的有用人才,由于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幼儿教师的劳动成果往往不是及时可见的,他们为幼儿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也可能因此会被人们看轻,甚至误解。

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应避免消极的劳动态度,应该正确的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以踏实的作风,良好的心态,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展示幼儿教师的风采。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答: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

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
2. 举例论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如何进行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