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补体系统

第3章补体系统


• MBL或FCN具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糖 基,通过活化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 MASP)激活C2,后续同经典激活途径的 级连反应。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23
(二)MASP
MASP1 ---接近C1r,可酶解C2 MASP MASP2---与C1s高度同源,可高效酶解C4、C2 MASP3
• MASP与C1r、C1s,同属丝氨酸蛋白酶(SP) ,故 发挥的作用类似C1r、C1s。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27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28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29
四、共同的末端通路(膜攻击阶段)
• MAC(membrane attact complex)的形成与效应机制 ⑴经典途径 C1- C4- C2 -C3 ⑵旁路途径 B- D-C3 ⑶ MBL途径 MBL-SP-C4-C2-C3
包括CR1CR5、C3aR、C4aR、C5aR、C1qR等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8
补 体 受 体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9
C3a/C4a受体和C5a受体(CD88)
分布: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Mo/M、内 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淋巴细胞
配体: C3a/C4a和C5a 主要生物学功能: 介导补体激活的炎症效应
共同末端通路
C5-6-7-8-9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0
膜攻击复合物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C5
C4b2a3b
C5a + C5b C3bBb3b C6、C7、C8、C9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C5b6789(MAC)
31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2
末端通路——MAC插入胞膜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6
补体系统的命名
1.补体的裂解产物:Cn→Cna + Cnb a 即away,小片段,游离片段 b 即bind,大片段,非游离片段 注意:C2正好相反。 2.补体活化形式:如 C1、C4b2a。 3. 补体的灭活形式:iC3b、iC4b。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7
二、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MAC的
C6
结构
C7 CC C C C9 9 9 9C 9C C C9 9 9 9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b
33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4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5
五、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比较项目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 微生物表面的 细菌脂多糖,凝聚的 激活物质 (IgM,IgG1-3)复 糖结构 IgG4、IgA等 合物 参与的补 体成分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C1-C9 C4b2a C4b2a3b C2-C9,MBL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45
二、针对C3旁路途径C3bBb的调节
1、CR1 和DAF可竟争性抑制B因子与C3b的结合 也可促进Bb从C3bBb中解离, 2、 MCP /H因子与I因子对C3b的灭活 抑制C3转化酶 (旁路途径)
第三章 补体
(Complement )
免疫学教研室 冯永堂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1
主要内容
•补体系统概述 •补体的激活 •补体活化的调控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与意义 •补体系统与疾病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2
第一节 概

补体发现和概念的提出:
Pfeiffer及 Bordet首先发现羊新 鲜抗霍乱菌血清的溶菌现象
Jules Bodet (1870-1961) 1919获诺贝尔奖
Ehrlich 首先提出补体的概念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3
新鲜羊抗霍 乱菌血清
加热 56°C 30 min
Pfeiffer及 Bordet 等(1894)发现
霍乱弧菌
细菌裂解 结论:新鲜羊抗菌血清中含两种成分 (1)有辅助溶解细菌 但对热敏感的成分, 称 “补充”成分。 (2)有可使细菌凝 集而对热不敏感的 成分(抗体)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41
补体激活过程中的调控蛋白

C1 INH C4bp CR1 I 因子 H 因子 MCP DAF HRF(C8bp) CD59



与活化的 C1r 和 C1s 结合,并使其与 C1q 解离 与 C4b 结合,辅助 I 因子水解 C4b 与 C4b 结合,也可与 C3b 结合,I 因子的辅因子 丝氨酸蛋白酶,裂解 C3b 和 C4b; 与 C3b 结合,I 因子的辅因子 膜蛋白,可促进 I 因子对 C3b 和 C4b 的灭活 膜蛋白,使 C3bBb 以及 C4b2b 解离 干扰 C9 与 C8 的结合 阻碍 C7、C8 与 C5b~6 结合,从而抑制 MAC 的形成
IgM、IgG
C1qr2s2
C1q
C1r
C1s
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形成
C4 C1s C2
C4a + C4b
(C3 转化酶)
(C5转化酶)
C4b2a
C2b + C2a C3
C4b2a3b
C3b + C3a
16
潍坊医学院免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18
二、凝集素途径( LP)--- MBL途径
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补体大多是 球蛋白,少数是 及 球蛋白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对热不稳定,56℃、30 min可灭活
各成分中,C3含量最高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剂 等均可破坏补体。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8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存在于体液中非活化形式补体成分,在激活物作用下,发 生复杂的酶促级联反应,表现出生物学活性,称为补体激活。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CP) 2、凝集素途径( lectin pathway,LP) 如MBL途径(mannan-binding lectin pathway) 3、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AP) 4、共同的末端通路(膜攻击阶段)
MASP
C3,C5-C9,B因子,D因 子,P因子等 C3bBb C3bBb3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在感染早期即发挥作 用
37
同左 同左 同右
免疫学功 参与特异性体液 能 免疫的效应阶段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附:补 体 受 体
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 )
概念: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能与补体活性分子相 结合的表面糖蛋白。 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的一系列活性片段, 它们通过与表达于不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一)MBL与FCN
• LP识别的配体是MBL或纤维胶原素 (ficonlin,FCN) 1、MBL:属胶原凝集素( collectin )家族成员,
胶原凝集素是一类含胶原样结构域(collagen-like doman)和凝集素结构域(lectin doman)的分子,取两 词之首缩写为collectin。
21
IL-1、 TNF-α
Acute Phase Proteins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22
2、纤维胶原素 (ficonlin,FCN)
• FCN为一类含纤维蛋白样区(fibrinogen-like
doman, FGD)和胶原样区(collagen-like region,CLR),取两者词头缩写为ficonlin。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13
(二)固有成分及激活顺序
C1是经典途径活化的始动分子
C1是由C1q ,C1r,C1s 组成的多聚 体复合物。 C1q为6聚体,其每一亚单位的头部 是C1q 与Ig结合的部位。 在钙镁离子参与下,一分子C1q 与2分子C1r和2分子C1s形成复合 物。
C1q
C1r, C1s
细菌凝集
细菌裂解
4
在1898年Ehrlich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首先提出补体的概念
补体(Complement,C ) 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的血清、组织液 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
疫和炎症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
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5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42
一、针对C3转化酶C4b2a的调节
C1NH: 结合活化的C1r/C1s和 MASP活性,使其失去酶解C4 和 C2能力 2.CR1(CD35):配体是C4b、 C3b 抑制C4b与C2结合 3. I 因子:水解C4b、降解C3b 4. C4bp :抑制C4b与C2结合 5、膜辅助蛋白(MCP--CD46) : 5.DAF(CD55):竟争与C4b的结合 1.
C1=C1qr2s2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11
(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 激活条件:只有IgG/IgM 与Ag结合后
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的构象变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Ag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IgM CH3区,IgG CH2区
12
未与抗原结合的 IgM示意图
与抗原结合后的 IgM示意图
激 活 物 :病原体表面的糖基与MBL结合,包括带有甘露糖
(Man)、岩藻糖(Fuc)等的病原微生物
参与成分:MBL或纤维胶原素(FCN)、MASP、C2-C9 MBL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SP :
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激 活 程 : 起始顺序从C2,后续同经典激活途径
潍坊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19
C5b~9 MAC
+ FCN
C6 C7 C8 C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