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隐藏]
• 1 发展历史
o 1.1 研制
o 1.2 试验
o 1.3 运用
o 1.4 改进
• 2 技术特点
o 2.1 总体布置
o 2.2 机车主电路
o 2.3 转向架• 3 重大事故
• 4 机车命名
• 5 参看
• 6 参考书目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供电装置、双管制供风等,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此外,韶山7C型机车并根据韶山7型机车运用中所出现的惯性质量问题进行处理,以提高可靠性。
在开展设计之前,大同机车厂使用韶山7型0014号机车进行了120公里/小时的提速牵引试验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提速机车的试验数据资料[1]。
1998年,大同机车厂又生产了五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0080~0084)作为韶山7C型机车的原型车,虽然仍然沿用韶山7型机车的车体结构,但其电机电器、牵引性能以及车身涂装均与韶山7C型机车大致相同,构造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轴重22吨,惟不设向列车供电插座。
早期生产的韶山7C型机车(0001~0141)沿用韶山7型机车的两段桥式整流电路、再生制动及电子控制装置。
从2005年起,按照铁道部要求,后期出厂的韶山7C型机车(0142~0171)均采用不同的主变压器以及主变流装置,改用不等分三段桥式整流电路、再生制动改为加馈电阻制动,并以微机控制装置取代了电子模拟控制[4]。
另外,自0081号机车开始采用标准化司机室;后期出厂的0157至0171号机车,其车身采用黄色涂装,为中国铁路机车甚为罕见的涂装配色之一,因而被中国铁路迷昵称为“香蕉”。
牵引客运列车的韶山7C型0110号机车
韶山7C型电力机车是六轴干线客运电力机车。
车体结构与韶山7型、韶山7B型机车大致相同,采用了框架式整体承载结构,总体布置沿用双侧走廊、两端司机室;主要电器设备以机车最重设备主变压器为中央,其他设备分平面斜对称布置为主,有利于重量平衡;车顶两端司机室之后各装一台DSA-200型单臂式受电弓;车顶中部装一台主断路器。
为了减小因机车速度提高而增大的轮轨作用力,韶山7C型机车轴重定为22吨、总重132吨,比韶山7型机车分别减少1吨和6吨;同时由于韶山7C型机车并增加了向列车供电装置和相关设备,因此机车整体需要比韶山7型机车减重约10吨。
设计过程中,在不削弱机车可靠性的前提下,对车体部分非承
车内电气设备借鉴了8K型机车的布置方式,实现屏柜化、单元化。
由于韶山7C型电力机车采用Bo-Bo-Bo轴式转向架,使主变压器只能安装在车体内,为了进一步减少所占空间,因此将平波电抗器、功率因数补偿电抗器、高压电流互感器等全部装在变压器内,共用冷却油箱,组成为组合式变压器,并卧放在车体中部。
通风系统采用车体通风方式,侧墙竖式百叶窗是车内设备通风冷却的进风窗口,经过通风支路向牵引电动机、整流装置、变压器、制动电阻等设备冷却。
韶山7C型型电力机车虽然拥有三组转向架,但在主电路中只有两组,中间转向架上的两台牵引电动机分属前后两组,机车牵引时向两组各三台牵引电动机并联供电,有利于充分发挥粘着、防止发生空转;此外,每调压整流电路还有一段励磁半控桥给三台串联的电机他励绕组供电。
由于韶山7型机车采用了复励牵引电机,因此只要平滑减少他励电流,就能够实现无级磁场削弱。
机车恒功率速度范围由韶山7型机车的44~80公里/小时后移至76~120公里/小时,令机车具有较大的起动加速度、缩短起动加速时间和距离,并可在高速区域保持全功率运行,提高高速区域的牵引力和剩余加速度。
机车主电路并带有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兼作三次谐波滤波器,通过在主电路中投入或切除电容器来提高机车的功率因数,机车在50~100%功率范围内功率因数均可大于0.9,以提高电气化铁路的总效率、减少对无线通信的干扰。
韶山7C型电力机车并具有向旅客列车供电功能,供电装置的电路结构和韶山8型机车基本相同,额定输出电压为600V直流电,输出容量为2×400千瓦,为分两路向客车供电[3]。
韶山7C型机车的中间转向架
机车走行部与韶山7型机车大致相同,为三台二轴转向架,所有车轴均为动轴,机车轴式Bo-Bo-Bo,机车固定轴距较短,曲线通过性能好。
转向架采用旁承弹簧承受车体载荷的无摇枕转向架。
三台转向架各自独立,中间转向架与两端转向架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横向位移的横动装置,相对于车体有多达220毫米的横向偏移量,取消了停车制动装置,二系悬挂静挠度稍大,因此无法与两端转向架互换使用。
牵引力和制动力通过Z型低牵引拉杆牵引装置传递,车体上有六个牵引拉杆座,通过六根牵引拉杆分别与三台转向架呈“Z”形联接,两端转向架牵引点交于轨面以下10毫米,并能够灵活调节,有利于通过曲线和减少轴重转移,辅之以电气轴重转移补偿,能获得较高的粘着性能。
一系悬挂采用轴箱螺旋弹簧和橡胶垫加油压减震器的独立悬挂结构;二系悬挂采用螺旋弹簧系统、橡胶元件和油压减震器的组合,中间转向架并设有滚子轴承,一、二系悬挂系统的静挠度均比韶山7型机车略为提高,并加设抗蛇行油压减震器。
▪2000年9月3日清晨,兰州铁路局兰州机务段的韶山7C型0032号机车,牵引由郑州开往西宁的503次直快旅客列车经由陇海铁路运行。
清晨6时6分,当列车运行至甘肃省天水市伯阳镇境内、陇海线渭滩至伯阳间K1376+760处,因线路右侧山体突然崩塌,掩埋铁路和列车,山体滑坡面积约3万平方米、土方量约2.5万方;机车及机后第一位行李车、第二位硬座车脱轨。
事故造成机车
乘务员及部分旅客受伤,电力机车大破,中断行车45小时34分,构成行车重大事故[5][6]。
▪2004年7月18日4时51分,重庆开往杭州的1326次旅客列车(编组19辆,总重1 050 t,换长45.4)由怀化机务段SS7C0139号机车牵引运行至湘黔线加劳—宝老山间上行线K692+178.5处,撞上运行方向右侧堑坡崩塌的上道泥石,机车运行方向第1、2、3轮对脱轨。
造成机车、行李车小破,中断上行线行车3
h 59 min。
构成旅客列车脱轨大事故。
▪2007年1月14日上午11时40分,兰州铁路局兰州西机务段的韶山7C型0050号机车,牵引由兰州开往广州的K228次旅客列车,运行至陇海铁路上行线郑州铁路局管内渑池至义马间K749+750处时,因机车前部发出强烈异音,司机立即紧急制动停车,事件未造成任何伤亡。
经检查后发现,机车前一轴右轮脱轨、左轮崩裂,构成旅客列车脱轨险性事故。
经详细调查后,发现该车轮曾在2005年在大同电力机车厂进行过违规焊补处理,造成在焊补区存在粗大的柱状晶体、魏氏组织和焊接裂纹,且焊补部位为车轮辐板最大应力区,经长期金属疲劳,最终导致车轮崩裂,因此事故定中国北车集团大同机车厂主要责任。
而兰州西机务段探伤复验不足,一直无法发现存在隐患,故定兰州铁路局兰州西机务段同等主要责任,机务段相关领导被撤职[7]。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