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公司风险监管与分类评价

证券公司风险监管与分类评价

40
基本情况 2007年6月,中国证监会研究制定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 (试行)》,组织实施了2007年、2008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 2009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修订完善后的《证券公司分类 监管规定》,组织实施了2009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 2009年,106家正常经营证券公司中: A类公司 B类公司 C类公司 D类公司 新成立公司
26
编制与披露(二)
应当在每月结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送风控指标监管报表。 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辖区内单个、部分或者全部
证券公司在一定阶段内按周或者按日编制并报送风控指标监管报表。
27
编制与披露(三)
风控指标与上月相比变化超过20%
风控指标达到预警标准或者不符合规定标准
28
30
监管措施(三) 未按期完成整改的: 限制业务活动; 责令暂停部分业务; 限制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提供福利; 责令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行使股东权利; 认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不适当人选。
31
监管措施(四) 未按期完成整改、风控指标情况继续恶化,严重危及该证券公司的稳
10
制度沿革(二)
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 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制度。 2008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 指标管理办法〉的决定》,并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11
具体内容 净资本及其计算 风险资本准备及其计算 监管要求 编制与披露 监管措施
7
国际背景(三) 国际上有两种净资本计算方法:
防护栏法。将风险分为一般风险(指与整个市场或经济有关的风险,
它等于该投资者所有头寸的净值,即多头与空头之差)和个别风险(指 与投资者自身有关的风险,它等于该投资者所有头寸的总和,即多头与 空头之和)。多头和空头必须逐一进行计算,即对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的 头寸分别计算。 英国和欧盟使用
24
监管要求:建立动态风险监控机制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 证券公司应当在开展各项业务及分配利润前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敏 感性分析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压力测试机制
25
编制与披露(一)
设有子公司的证券公司:
应当以母公司数据为基础,编制风控指标监管报表。 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以合并数据为基础编制风控 指标监管报表。
一般上市流通的股票 ST股票
已退市且未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股票
其他金融产品:规定不同的风险调整比例。 国债 有担保短期融资券 有担保企业债券
14
净资本计算(二)
对长期资产进行全额扣减: 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 对控股证券业务子公司出具承诺书提供担保承诺: 按照担保承诺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净资本
33
国际比较(二) 与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主要差别有: 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
中国
34
国际比较(三) 美国
净资本规则 证券公司负债不得超过净资
中国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
险监管制度
规定负债不得超过净
本15倍
2004年SEC实施“自愿统一监
资本的12.5倍
不允许豁免负债/净
资本比例约束
管实体”计划,豁免了主要 投行负债/净资本比例约束
对已进行风险对冲的权益类证券和证券衍生品 证券承销业务
17
风险资本准备计算(二)
资产管理业务: 专项、集合、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 融资业务规模、融券业务规模 建立了公司业务规模与风险资本准备动态挂钩机制。要求证
券公司根据业务规模计算风险资本准备,以实现对各项业务规模
的间接控制。
证券公司风险监管与分类评价
二零零九年十月
0

录 我国证券公司基本情况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监管 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以风险控制为本的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监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1
第一部分 我国证券公司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8月底:
共有106家证券公司,其中: 上市证券公司 外资参股类公司 在香港设立证券类机构的公司 管理客户资产9万亿元,其中: 托管的客户证券资产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 全行业资本进一步夯实 全行业持续盈利
18
风险资本准备计算(三)
分公司、证券营业部等分支机构 营运风险资本准备 现阶段我会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实施不同的风险资本准备计算 比例。
19
风险资本准备计算(四) 开展创新业务: 试点阶段,应当按照我会规定的较高比例计算风险资本准备; 推广阶段,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可适当降低。 新产品、新业务: 在投资该产品或者开展该业务前,事先向中国证监会报告或 者报批。 中国证监会根据新产品、新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状况,确定相 应的风险调整比例和风险准备计算比例。
35
国际比较(四) 美国
不对业务规模进行控制 规模控制很重要。无论你持有
中国
净资本与风险资本准备
挂钩
50亿元还是500亿元的CDO债券, 按比例计算,发生亏损的可能性 是一样的。但如果持有500亿元 头寸的话,计算失误后果显然要 严重得多”——高盛首席执行官 劳尔德•贝兰克梵
36
对业务规模进行直接与
12
净资本内涵
净资本:指根据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公司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特 点,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等项目和有关业务进行风险调整 后得出的综合性风险控制指标。主要反映净资产中的高流动性部分。
13
净资本计算(一) 金融产品投资合并计算,统一进行风险调整。
股票投资:按照流动性情况采取不同比例进行风险调整。
21
监管要求:净资本相对指标
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 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 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 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
22
建立了风险资本准备与净资本水平动态挂钩机制 要求证券公司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小于净资本,以确保各项业务 规模有充足的净资本支撑。 公司可以根据净资本在各项业务风险准备上的配臵,选择同时发展 某几项业务,或者重点发展某项业务。 既体现风险资本管理的理念,也能引导证券公司根据自身净资本 水平和业务发展战略进行差异化选择,以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专业化 优势,从而建立各项业务的规模与净资本水平动态挂钩的机制,实
29
监管措施(二) 风控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 责令公司限期改正,在5个工作日制定并报送整改计划,整改期限 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未按时报送整改计划的,立即限制其业务活动。 整改期内,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停止批准新业务; 停止批准增设、收购营业性分支机构; 限制分配红利; 限制转让财产或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
到综合性指标、从基本概念和简单公式到形成一整套制度规定的过程。 1996年6月,中国证监会在《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 中首次使用证券公司净资本概念。 2000年9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 的通知》,对净资本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 2004年1月,在《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 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督促 证券公司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
间接控制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制度 2008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 建立了证券公司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有机互动的机制。 证券公司应设合规总监 合规总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独立的检查权 公司应为合规总监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 内部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新产品和新业务方案均应获得合规
20
监管要求:净资本绝对指标
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 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同时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 管理、其他证券业务等业务之一 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中两 项及两项以上
建立了公司业务范围与净资本充足水平动态挂钩的机制。
15
风险资本准备内涵
风险资本准备:证券公司开展各项业务、设立分支机构等存在可 能导致净资本损失的风险,应当按照一定标准计算风险资本准备并 与净资本建立对应关系,确保各项风险资本准备有对应的净资本支 撑。
16
风险资本准备计算(一)Fra bibliotek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自营业务 固定收益类证券
对未进行风险对冲的证券衍生品和权益类证券
监管措施(一)
风控指标达到预警标准:
向其出具监管关注函并抄送公司主要股东,要求公司说明潜在风 险和控制措施; 要求公司采取措施调整业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净资本水 平; 要求公司进行重大业务决策时,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报送专门报告, 说明有关业务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影响; 要求公司合规部门增加对风险控制指标的检查频率,并提交有关 风险控制指标水平的报告。
3
第二部分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监管

录 国际背景 制度沿革 具体内容 国际比较
5
国际背景(一)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尝试加强对金 融企业包括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初步建立了以净资本规则为核心的风险 监管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全球各金融市场监管当局更加深刻地意 识到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制度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 性,从而使这一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建立和完善。
现对总体风险的有效控制。
23
监管要求:直接控制部分业务的规模 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的合计额 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的合计额 持有一种权益类证券的成本 持有一种权益类证券的市值与其总市值的比例 单一客户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对高风险业务进行直接控制,形成了以间接控制为主,直接控制 为辅的业务风险监控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