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二章(1)
1、仰韶文化:
住屋的形式 正由竖穴向地面 建筑发展,初步 掌握了伐木、绑 扎、和夯土等技 术。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平面
仰韶时期房屋 特点:
平面:方形或圆形
围护与结构:木骨 泥墙
节点:绑扎
地面:烧烤
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2. 龙山文化 :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房屋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家庭) 住房:“吕”字形平面
新石器时期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芽时期 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巢居发展而来
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 时代建筑遗址。 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穴居发展而来 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 原始的木架建筑
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1. 仰韶文化 ——仰韶村、半坡村 母系氏族 原始农业 烧制陶器 定居的村落 集中的葬地 穴居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 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 城市出现:
1、 郑州商城 2、 偃师尸沟乡商城。 3、 殷墟
◆ 宫殿代表: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 代宫殿遗址。
特点:夯土台基; “副阶周匝”。
中部为宫殿
西南、南面为制骨、 冶铜作坊区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 号宫殿复原图
反映我国早期封 闭庭院的面貌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 开始走向定型。
二、商(前1600~前1046年)
文字记载,甲骨卜辞 青铜工艺纯熟,手工业发展 发现多处商城遗址
二、商(前1600~前1046年)
建半坡出土陶盘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六七千年前~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是 原始社会氏族由全 盛到衰落的一个历 史阶段。它以农耕 和畜牧的出现为划 时代的标志,表明 已由依赖自然的渔 猎经济跃进到改造 自然的生产经济。 磨制石器、制陶和 纺织出现,也是这 一时代的基本特征。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六七千年前~前21世纪)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前2070年~前476年)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禅让—— 传子不传贤 家国一体 图腃崇拜→祖先崇拜
科学技术:
•有规则地使用土地、天文历法 •整理河道 防洪 挖沟灌溉
建筑状况:修筑宫室台榭,中轴线对称,重檐四坡顶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特点:1、采用夯土台基 2、封闭的廊院 3、采用“永定柱造”。
1、城市:既统治是阶级居住的场所,也是对外防御 的堡垒。有大小之分。都城:称为镐京。
2、建筑实例: ◆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院。 特点:A、“合院”形式,四周有檐廊环绕,基址下
有排水管和暗沟,排院子里的水; B、平面中轴对称; C、布局前堂后室,内外有别,尊卑有序。
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对其象征永恒的石台, 形成最初的墓葬。
法国布列塔尼石柱
最大的整石 柱直径4.28 米、高19.2 米、重260 吨,令人惊 叹!
马耳他岛史前庙宇
由两个小庙和圆形前院组成,采 用巨石堆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前2070年~前476年)
大量奴隶劳动、青铜工具 出现都城、宫殿、宗庙、陵墓 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初步形成 瓦屋彩绘
3、河姆渡文化
住屋形式:干 阑式建筑,下层用 柱子架空,上层用 作居住。它是由原 始巢居发展而来。
我国发现最早 的采用榫卯技术的 木构建筑。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木构件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4. 红山文化 :最早的神庙与祭坛 原始农业 定居生活 有一定的畜牧和农业
4、红山文化:
1、原始聚落(村落)
渔猎、采集 农牧业 定居生活 原始聚落 原始村落经过选址和初步的区划布局,如基辅
特里波里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陕西临潼姜寨 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2、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建筑将房屋与不可触及的、按永恒秩 序运转着的、令人敬畏的宇宙联系起来。
原始的纪念性建筑有石柱、列石、石环等。
北面、东面为墓葬区
木构架形式初步形成, 夯土台基、 卵石柱础、 木柱遗迹;
河南安阳殷墟宫 殿遗址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西周、春秋(前1046~前476年)
西周:
1. 历史文化背景: •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
(一)西周(前1046~前771年)
辽宁牛河梁女神 庙是中国最古老的 神庙遗址。建筑已 有了“群”的概念。 采用木骨泥墙建造 壁体和屋盖。室内 用彩画与线脚装饰。
内蒙古大青山 地区发现的祭坛, 有比较明确有轴线 关系,采用了多重 空间的序列式布局。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
遗址——辽宁建平 县牛河梁女神庙
辽宁牛河梁女神庙
补充知识:原始聚落和巨石建筑
2、龙山文化
住屋形式:面积变 小,平面呈“吕” 字形双室相联的套 间式半穴居,增强 了私密性。 建筑材料上,开始 出现土坯砖,室内 地面普遍采用白灰
面,防潮。
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3. 河姆渡文化 : 繁荣的母系氏族 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木构干阑式建筑(底层用柱子架空,上层 居住) 木结构榫卯技术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 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韩非子.五蠹》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 公》
原始人住在天然的洞穴中或栖居在大树上,也 就是穴居和巢居。
史前建筑功能单一,受环境条件支配,但它们 是人类建筑创作的原点。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前六七千年~前21世纪)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前六七千年~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上古传说:
燧人氏时期——“钻木取火”\、煮食、“结绳记事”。 有巢氏时期——住屋之始,“构木为巢,以避群 害”“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巢居、穴居两种方式。
伏羲氏时期——渔猎时代、数字概念。 神农氏时期——农业开始兴起。 轩辕氏时期——黄帝统一了中原地区。 远古图腾 : 龙飞凤舞